李水生
太平山位于江西省武寧縣北部贛鄂邊界,海拔1329米,面積20多平方公里,原名“絲蘿山”,后改名為太平山。據(jù)《太平山志》記載:以其“坐吳向楚,山形五龍團(tuán)頂,云氣盤結(jié),離奇萬狀,群峰環(huán)繞如絲蘿”而得名。
該山山勢峻峭,層巒擁翠,云蒸霞蔚,集雄偉、俊秀、奇險為一體,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山上有龜山、鶴山、獅子巖、虎跡石、鹿跑泉、試劍石、仙人床、石人洞、三仙坡等22景。山中流瀑飛鳴,氣勢磅礡,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之勢。海拔千米以下森林茂密,竹海連片,似萬頃碧波。春天杜鵑花開,漫山遍野猶如映日桃花,美不勝收;晚秋楓葉如染,滿山紅遍,令人心醉。溪底多為大石塊連接,有一石潭,四周石壁,居中一宕,水清見底,晶瑩剔透,是一天然澡盆。山中還有溫泉,水溫可達(dá)35~40℃,冬夏可浴。
太平山風(fēng)光綺麗,使不少文人墨客傾倒。元代詩人揭傒斯游山后,寫下了《太平山雜詠》,并流傳至今。明代詩人王鳴逵贊嘆太平山“層巒擁翠插天關(guān),流水行云自往還”。清代道士全萬載游山后寫下了《仙山修道》一詩,詩云:“太平峰高勢接天,云光霧氣滿巖泉。絲蘿疊疊遮青漢,嶺岫重重靄碧煙。鶴舞松枝曾百祀,鳳樓柏樹已千年。修真且喜居清境,閑看靈龜戲水邊?!碧缴讲粌H是風(fēng)景名勝區(qū),更是一座道教名山,脈承武當(dāng)玄武,屬全真道玄門廣惠派,為南宋道士章哲所創(chuàng)。據(jù)記載:章哲,字權(quán)孫,道號廣惠,生于宋寧宗慶元三年(公元1197年),自幼好神仙,曾拜武當(dāng)真武為師,委身三載,盡得玄武奧秘?!澳鼙俟韧痰?,餐松啖柏,飲露吞霞,受藥傳符,濟(jì)人利物?!彼卫碜诮B定六年(公元1233年)章哲到絲蘿山修道,并建立太平山佑圣宮。
宋理宗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章哲在九江石板江仙逝,其徒鄧九模等遵遺留藥方將遺體處理后送回絲蘿山,建塔供奉,至今其遺體(木乃伊)仍在塔中,雙目炯炯,被尊為“祖師章真人”。宋理宗聞其異,封章為“天乙佑圣宮自然靈應(yīng)真君”。此后,每年農(nóng)歷八月為“朝仙月”。吳楚兩地群眾齊戒齋沐浴,上山進(jìn)香,不絕于途?!短缴街尽酚涊d:“無求不應(yīng),有叩斯通,其濟(jì)人利物有如此。而且大開覺路之門,凡有志修道者,無不引登彼岸,自是而成道者眾矣?!痹首诨蕬c二年(公元1313年),章化身醫(yī)太后疾愈,帝感其德,敕封為“天乙佑圣宮自然廣惠真君”。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因章顯圣助戰(zhàn)有功,憲宗加封章為“仁天教主,太平護(hù)國天尊”,并將絲蘿山賜名為太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