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圓圓
親情筆記:長大后才知道,像你,是我的驕傲。
媽媽已經(jīng)走了三年多了。她一直都是一個害羞、膽怯的人,很少很少出門,有點奇怪。很多年里,我以為我跟她截然不同。最近我卻發(fā)現(xiàn),其實我越來越像她了。但不知道為什么,這讓我覺得很開心。
我從小喜歡閱讀,讀書的速度也很快,但只有《東京塔》不是,這是我讀了最久的一本書,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才讀完。盡管是這樣,還是覺得太快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媽媽已經(jīng)走了。書里面到處都是作者回憶母親的細(xì)節(jié),我也沉浸在里面不愿意離開。
我以前覺得,如果有一天我做了母親,我應(yīng)該不會像媽媽那樣。在《東京塔》里的主角“我”,好像也是這樣。他的母親一輩子操勞,“像一直工作、最后被用盡的橡皮”。
在我出生之后,她幾乎就不再出門,大概只有在姥姥還在世的時候,她一年會出門兩次,帶我去姥姥家。其實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每一次也只是吃個午飯,睡個午覺就回來了。
小時候的我,一直都覺得媽媽似乎有點與眾不同?!稏|京塔》的作者,則覺得母親太平凡,太普通了。他不想變成母親那樣,忙碌一輩子。成年后,他打電話跟母親說,媽,你可能不相信,我大學(xué)里面什么也沒有干。
他和朋友畢業(yè)后找房子,逃避房租,被趕出房,在路上遇見熱心的陌生人,跟對方借房子,最后還是落得晃晃悠悠、忙忙碌碌地做各種工作,可是又好像什么也沒有干。
我的低潮期,也許沒有作者那么嚴(yán)重。但起源卻是相似的:我不想變得像媽媽那樣害羞,可終于,我還是像她。
比如在我20多歲的時候,最怵跟人打交道,人越多的場合,我越不知道該怎么辦。那時候最害怕的事就是參加活動,全場的陌生人,你不知道你該不該說話,該說什么,如何才能避免與別人說話。那時候的對策就是躲在洗手間,估摸著外面好像有人會來找我的時候,我才出去。
我開始拍電影、拍電視劇,每天都會面對上百人的劇組,但我還是很怕各種熱鬧的社交場合。我記得最尷尬的一次就是在香港參加一個電影節(jié),我站在那兒不知道該說什么,也不知道該做什么,只想找一個角落躲起來,但角落里也都是人。最后我找到中庭的一棵樹,我面對著樹站了整整一晚。我心想,只要樹不開口,今天晚上就不會有人跟我說話了。
怎么去和人打交道,這件事情媽媽從來沒有教過我。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一直帶著《東京塔》??磿锬赣H一次次電話的嘮叨,看母親不厭其煩地在準(zhǔn)備小兒子小時候愛吃的飯菜,看母子一次次簡單日常的對話。這都能讓我想起自己媽媽的點點滴滴。
作者在書里寫道,我從小就意識到,我將來必須照顧母親。
這好像就是我啊。從十幾歲開始,我就越來越強(qiáng)烈地感受到媽媽隨時都會離開我。我希望給她更多的陪伴。從2005年開始,在這十年里,看著她的生命一點點走向枯萎。十年里, 我大概每年只工作兩三個月,從來不去旅行,也很少參加聚會,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陪伴媽媽。
在媽媽住院之后,我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始和陌生人交流。跟醫(yī)生問病情,跟護(hù)士問護(hù)理,跟每一個可能幫助治病的人交流。本來不善與人打交道,現(xiàn)在事事都要沖在前面。媽媽很少說什么,但我知道,她怕累著了我。
那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媽媽就會問我你怎么老不拍戲,你這樣一直待著沒問題嗎。
我在她身邊,她是享受的,又是矛盾的。每一次說這些的時候她其實是有一點舍不得,但又認(rèn)真地希望我過回自己的人生。我能體會到她的無力。她無法跟我一起看不同的風(fēng)景,體驗她沒有體驗過的一切。
我常常想起一個畫面,那就是捧著《三毛》在讀的媽媽,她這樣的性格卻那樣喜歡三毛。我想在她心底的某個角落,說不定也有想去流浪的夢想。
《東京塔》的主人公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理解“母親”這個詞意味著什么呢?可能是個緩慢的過程,也可能就是那一瞬間。書里寫,在最后的日子里,母親開始神志不清。她昏迷后突然醒來,對身邊的兒子說,去,冰箱里有茄子做的醬汁,茄子做的喲,也許就是在那一刻。
那我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在我婚禮后的一個禮拜,媽媽的病情突然出現(xiàn)危險,她高燒了一周,即使躺在冰墊上也不能降溫。我不知道她還能撐多久,站在醫(yī)院長長的走廊里,我意識到,即使無數(shù)次地設(shè)想過媽媽會離開我,但這一刻,真的要來了嗎?
也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姥姥去世的場景。在姥姥最后的日子,所有的親戚都回了老家??粗鴭寢屧谡疹櫪牙训臉幼?,我突然覺得很陌生,那個時候的她非常堅強(qiáng)又鎮(zhèn)定。跟平時我看到的她太不一樣,她也做過獨當(dāng)一面的工作吧,她也可以渾身上下散發(fā)出一種力量。
我那時面臨的,就是我媽當(dāng)年的境況。她看上去那么柔弱的一個人,都能那樣的堅強(qiáng),我也想像她一樣。
那是第一次,我清清楚楚地明白,我想像媽媽一樣。
兩個月后,媽媽走了?!稏|京塔》里說,“這是我在兒時最恐懼的事情,比外星人入侵,比地球末日還讓我感到恐懼的這一天。”
葬禮前,作者陪在母親的遺體旁邊不愿意去工作,一遍遍說著, 母親明天就要火化了 ,就沒有了?。∽x到這,已經(jīng)快是書的末尾了。
越到書的后半部分, 我就越讀越慢,不舍的同時也在思考著我和媽媽。我以前一直以為,她的一生都在扮演被人照顧的角色,被我爸照顧、我哥照顧、被我照顧,直到她離開,我才發(fā)現(xiàn)她以她最努力的方式在照顧著我們。
媽媽走了以后家里總是有點亂,怎么收拾都有點亂糟糟的樣子??砂职置恳淮螕Q衣服的時候總是拿不對衣服。家里也再養(yǎng)不活一棵植物。
就像書里所說的,作者的母親為了讓家人吃到最美味的腌菜,會算好時間,半夜起來攪動腌菜的缸,那個缸就是她給家人帶來幸福的寶貝。食物、衣服、時間都是可以計量的,這種綿長的愛,卻是用什么都計算不出來重量和多少的。
而我呢,在生活上瑣碎的細(xì)節(jié), 跟媽媽越來越像,嚴(yán)謹(jǐn)?shù)接悬c偏執(zhí)。但我也有很多地方跟她一點都不像了,我不再害怕出席活動,不再害怕社交,也樂于和陌生人交朋友,我會到處旅行,享受照顧遠(yuǎn)方來的客人。
我想,也許一直以來并不是我在陪伴媽媽,而是她在伴著我長大。她塑造了我,她送給了我一個禮物,就是讓我變成一個不完全是她,又在骨子里與她親近的人,一個可以照顧好自己和別人的人,一個越來越堅強(qiáng)的人。
我有兩道法令紋,這本來是困擾我的地方,但我每次照鏡子看到它,會心里一暖。這讓我看起來很像媽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