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女士來說,大夏天給街頭的兼職推銷員買一瓶飲料,是出于一份熱心腸,然而她發(fā)現推銷員隨后將這瓶飲料試圖以10元錢的價格賣給路人。7月15日,在成都蜀西路附近的遭遇,讓她覺得自己的愛心被褻瀆了。
事情的來龍去脈很簡單,市民張女士外出辦事,經過一家健身房門口,有健身房的推銷人員請求她給自己買瓶水喝,雖然這樣的要求顯得很突兀,但是善良的張女士還是答應了,并且?guī)腿齻€推銷員每人都買了一瓶。結果等張女士辦完事回來,再次路過健身房的時候,其工作人員竟然要把自己當初送給他們的水,以10元一瓶的價格賣給她。
相信誰碰到這樣的事情,都會因為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而心生不滿,甚至是憤怒。被陌生人要求買水,已經顯得有些不禮貌,很唐突,相信現實中大多數人會報以警惕心理而加以拒絕,但是張女士答應了對方的要求,就是因為看到對方在烈日下辛苦工作不容易,這足以證明張女士是一個心地善良,愿意對別人的請求報以善意的人。對于陌生人的這份善意,我們理應珍惜與呵護,而不是用騙局去傷害,甚至還因為自己的騙局成功而洋洋得意。
事后記者通過采訪得知,這是這家健身房進行的一項營銷培訓和拓展訓練,就是讓自己的推銷人員請求陌生人給自己買水,然后再以更高的價格把水賣出去。我們先不說這樣的拓展訓練效果如何,是否真的有助于鍛煉推銷人員的工作能力,這種建立在欺騙陌生人和利用愛心基礎上的所謂訓練,首先就是一種沒有道德底線的行為。
近年來,各行各業(y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企業(yè)對市場效益的過度追求,類似這樣的企業(yè)培訓、拓展訓練越來越多,有企業(yè)內部組織的,也有委托給專門的培訓公司的。但不管是哪種方式,哪種形式的培訓和訓練,都應該既顧及被培訓和訓練者的人格尊嚴、合法權益,同時又顧及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道德規(guī)范。有些拓展訓練,為了懲戒或者激發(fā)員工的所謂潛能,對員工極盡羞辱之能事,完全不顧及員工的人格尊嚴,早就備受質疑。
而一些需要借助市民來完成的培訓和訓練,則像新聞中這樣,把市民當成了道具,不惜以欺騙和忽悠的手段來完成訓練。這不但會讓市民得知真相以后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更會聯想通過這種手段培養(yǎng)和訓練出來的工作人員,會不會以同樣的手段去對待自己的客戶和消費者?這實在很難說。
說到底,企業(yè)拓展訓練不能以犧牲社會道德底線為代價,否則,這樣的培訓就是不道德的,就是“見利忘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