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榮
1976年春,年逾六旬的失散紅軍王文?;氐搅斯枢l(xiāng)江西省興國縣。當他在興國烈士陵園看到當?shù)卣o他立的烈士墓碑時,感慨萬千地說:“當年如果沒有四川長寧人民的幫助,我真的就成了烈士了?!?/p>
王文海原名呂繼曉,江西興國人。呂繼曉1933年9月參加紅軍,1934年10月隨紅五軍團參加長征。
1935年2月,中共中央在扎西召開會議,決定組建中國工農(nóng)紅軍川南游擊縱隊,目的是配合中央紅軍戰(zhàn)略轉(zhuǎn)移、創(chuàng)建新的游擊根據(jù)地。呂繼曉由此離開主力部隊,在敘永加入紅軍川南游擊縱隊。
1935年3月,川南游擊縱隊在長寧縣羅家崖一帶完成了掩護中央紅軍二渡赤水的任務后向珙縣、興文方向轉(zhuǎn)移,此時的呂繼曉患上了重型傷寒病——“雞窩寒”。川南游擊縱隊政治部主任余澤鴻決定把他留在長寧縣合家鄉(xiāng)寶聯(lián)村羅銀輝家中治病。
當?shù)厝罕婋m然知道“雞窩寒”是一種具有很強傳染性的疾病,但羅銀輝和鄉(xiāng)親們甘愿冒著被傳染的風險,熱情地接受了呂繼曉。羅銀輝一家把紅軍呂繼曉當親人,為他采藥、熬藥,洗衣做飯。鄉(xiāng)親們也把好吃的食物送到羅家,給呂繼曉補充營養(yǎng)。
敵人的搜查越來越嚴,隱蔽在群眾家的紅軍傷病員隨時面臨敵人的抓捕。呂繼曉是江西人,口音重,每次敵人一來,鄉(xiāng)親們就囑咐他別說話,裝啞巴,從而躲過了敵人的多次搜捕。
在貧苦農(nóng)民的掩護和羅銀輝一家的照顧下,呂繼曉的病情逐漸好轉(zhuǎn)。他曾多次尋找川南游擊縱隊去向,但始終沒有找到,徹底與部隊失去了聯(lián)系。
1935年冬,川南游擊縱隊遭受重創(chuàng),敵人四處捕殺紅軍傷病員,殘酷迫害參加過紅軍和收養(yǎng)過紅軍傷病員的群眾。羅銀輝知道自己已經(jīng)成了敵人緊盯的目標,便找到貧苦農(nóng)民王福安家里,和他商量如何保護呂繼曉這位紅軍游擊隊員的安全。最后,羅銀輝和王福安決定,把呂繼曉轉(zhuǎn)移到王福安家,作為王福安兒子王銀洲的養(yǎng)子,改名為王文海。從此,呂繼曉的名字變成了王文海。
不久,敵人以王文?!皝須v不明”為借口,將羅銀輝和王福安抓捕到觀音堂關押起來。任憑敵人嚴刑拷打,羅銀輝和王福安一口咬定王文海是從外地來寶聯(lián)村投親的親戚,始終沒有說出呂繼曉的真實身份。為防止敵人再次搜查,王福安又將王文海送到了富興鄉(xiāng)合龍村一個姓吳的地主家當長工。幾年后,王福安的兒子王銀洲為了安全起見,又把王文海送到了雙河李海洲家。李海洲是中共長寧特支書記李漢宗的父親,王文海在這里受到了中共長寧地下黨組織的保護。
新中國成立后,長寧縣人民政府在落實紅軍優(yōu)撫政策時,確認王文海為失散紅軍,按政策讓其享受了有關待遇。
1976年3月,在長寧縣民政局幫助下,王文海回到了闊別40多年的家鄉(xiāng)江西省興國縣。
他來到興國縣烈士陵園,發(fā)現(xiàn)自己(呂繼曉)與父親呂道剛、二叔呂道總、三叔呂道彩一并作為革命烈士,名字被鐫刻在了陵園里的烈士紀念碑上。
站在自己的墓碑前,王文海眼含熱淚,感慨萬千,他想起了那些早已犧牲的戰(zhàn)友,想起了那些不顧自身安危、千方百計保護失散紅軍的長寧老區(qū)群眾。他在心里默默地對父親呂道剛、二叔呂道總、三叔呂道彩說:“等我離世的那一天,原諒我不能回來陪伴你們,我要永遠留在長寧?!?/p>
1980年1月,王文海在長寧縣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