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平 金 崑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保護研究所,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91)
2018年7月14日,在北京市房山區(qū)六渡村拒馬河(N 39.63904°,E 115.62093°)觀察到1只蒼鷺(Ardeacinerea)捕食1只小??(Tachybaptusruficollis)幼鳥(圖1)。我們在開始觀察的時候,蒼鷺已經(jīng)捕獲了這只小??幼鳥,后者的體型大小接近成鳥。蒼鷺用喙叼住小??的頸部不時甩動,小??的腿則不停的抖動,但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掙扎能力。大約2 min后,小??不再掙扎,蒼鷺試圖從頸部開始進行吞咽,但因獵物過大未能成功。此后,蒼鷺又從軀干部和腿部開始進行了吞咽嘗試,均告失敗。期間,蒼鷺數(shù)次將小??松開放入水中,但在后者被水流沖走一段后又迅速叼住。在觀察持續(xù)約6 min后,因人為干擾,蒼鷺叼著小??飛走。
蒼鷺的主要食物包括魚類、兩棲類、軟體動物、甲殼類等,捕食鳥類的現(xiàn)象鮮有報道。有關非猛禽類捕食活體鳥類的現(xiàn)象,主要集中在鴉科(Corvidae)、賊鷗科(Stercorariidae)和鷗科(Laridae)等鳥類。例如,小嘴烏鴉(Corvuscorone)經(jīng)常捕食雀形目(Passeriformes)鳥類[1],家鴉(Corvussplendens)則追逐、攻擊在灘涂上覓食的鸻鷸類[2-4]。短尾賊鷗(Stercorariusparasiticus)、銀鷗(Larusargentatus)以及白鸛(Ciconiaciconia)也有捕食鳥類的記錄[5-7]。Porter等[8]報道了西草地鷚(Sturnellaneglecta)在突降暴雪之后轉而食用死鳥并捕食成年鳥類,表明非獵食性鳥類具有很強的捕食鳥類的潛能,而惡劣的環(huán)境條件則可能會誘發(fā)這一特異行為的發(fā)生。正如我們此次觀察的拒馬河河段,釣魚、修建滾水壩和水上娛樂活動十分普遍,不僅對水鳥的覓食行為造成嚴重干擾,還導致河流中魚類資源的下降,這可能是誘發(fā)蒼鷺捕食小??幼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