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一一
只見他們懷抱月琴,手挑皮影,在幕后的燈影里用柔情的碗碗腔,將人生的苦樂滄桑細細地吟唱。剃個光頭,抽袋汗煙,吃碗黏面,唱聲老腔,到最后變成了他們唯一的快樂—將皮影烙進血液。
潘老先生當年被請去表演皮影,在張藝謀導演的《活著》里。電影里的一聲秦腔,手挑皮影,他們在銀幕這頭,觀眾在銀幕那頭。在燈光的照射下用獸皮刻制的人物隔著一層亮布來演戲。搭戲臺方便簡單,當地有個順口溜:“七長八短,九塊樓板,五葉蘆席一卷,四條麻繩一綰,十二根線一串,兩個方桌一把镢頭,啥都甭管”?!耙粡埮Fぞ尤幌才?,半邊人臉收盡忠奸賢惡”。潘老說,華縣過去有專門的眉戶皮影戲班,用眉戶演唱本戲、折子戲,后來只唱折子戲,他本人就唱過。
潘老說道,舊日,華縣城鄉(xiāng)有數十個皮影班子,一個班子五人,小車一推,背簍一背,隨時可外出演出。逢上廟會、結婚、祝壽、小孩滿月,一盞明燈,兩張方桌,幾塊木板就可搭臺表演。皮影班社一般由五個人組成,俗稱“五人忙”:前聲、簽手、上擋、下擋和后槽,共操持月琴、二弦、大小鑼鼓、梆子碗碗等二十多種樂器。演出時,操縱提線的人稱“簽手”,在屏幕后表演打、跳、翻、跑,各種角色。唱腔多為“碗碗腔”。伴奏的樂手司掌琴、弦、欽、鼓等樂器。五人一班配合默契,演得有聲有色。
至于劇本,是用白麻紙、毛筆手抄而成。一個戲班子至少有上百本劇本,有些劇本大約已有百年之久。
從前他們唱眉戶戲,說起眉戶戲,相傳明代武功縣的狀元康海,因劉謹案受牽連回鄉(xiāng)后,致力于秦腔事業(yè),自己組建“康家班社”,倡秦腔之音,作曲、編劇、習唱,被尊為秦腔、眉戶的鼻祖。眉戶戲是由散曲而來,康海創(chuàng)作的散曲達500多首,曲子是康海在突然遭到亡妻亡子亡兒媳之后,精神受到沉重打擊,在昏沉中哼唱的曲子,由兩位妾女所錄,他后與周邊縣的小調加以篩選分類創(chuàng)作,曲子分大調、小調,以琵琶、板胡、邊鼓、海笛配樂器,起名曲子戲,之后成為流行于西北五省的眉戶戲。
而現在唱腔以碗碗腔為主,細膩悅耳,纏綿俏麗。他們唱的重要的本子,是《行云朵子》?!吧裣稍贫渥印碑數厮嚾朔Q“行云朵子”,是最為重要的皮影戲。宗教中的佛、菩薩、神鬼在皮影戲中都有所體現。如佛教中的如來佛、彌勒佛、普賢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四大天王、十八羅漢、韋陀哪吒等,道教中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八仙、城隍、六丁六甲、文武財神、土地、灶君、關公、二郎神、龍王、雷神、風伯、電母,以及福神、祿神、壽神、喜神、魁星、劉海、麻姑、和合二仙等。這些神和佛的出現,幾乎都是駕云而來,所以稱神仙云朵子。人們常常聽得落淚。仿佛有雙看不見的手正在撫摸他們受過傷害的靈魂。
唱皮影戲的大多會自己動手做皮影。當然一定要提,華縣的皮影是所有皮影中的精華。因為單從影人的服飾、圖案花紋上看雕刻極其講究。精巧細致,技法成套,在大輪廓中以菊、蘭、梅、竹裝飾,配以“?!弊?,雪花、魚鱗、星眼、松針等圖案。在一幅較齊全的皮影戲箱中,各式人物,刀槍劍戟,戰(zhàn)馬坐騎,金鑾茅舍,山水庭堂,神妖鬼怪,花草蟲魚,云霧紫霞,煙火烈焰應有盡有,無所不有。
皮影的制作非常復雜精細,基本上要經過制皮、雕刻、上彩三大工藝二十四道工序。首先是選料,要精選厚而堅韌的牛皮,經過炮制刮凈牛毛去掉里邊的脂肪,然后刮鏟成半透明狀,再打磨、摹畫、雕刻、著色、熨平、綴合。直到平滑光亮。
第二步,便是根據皮影戲情的需要進行雕刻。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瓏,高度大約一尺左右,體形夸張大膽,變形巧妙。其中大部分是以側面單目為主,鼻尖口小,秀婉嫵媚。細微之處又有差別,“公忠者雕以正貌,奸佞者刻以丑形”。在皮影的雕刻中不同的人物使用不同的刀法,以五官塑性格,比如眉毛,平眉表現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靜。立眉突現武生將帥的英武強悍,方面、大耳、寬肩、圓腰表現了男性正面角色的陽剛之美,“彎彎眉、線線眼、櫻桃口、細腰小腳”表現的是旦角女性的嫵媚陰柔,實臉圓嘴則呈現出了丑角的詼諧和幽默。人物的頸、肩、腰、膝、肘等十處有輪盤牽線,活動自如。
最后是染色。影人的著色采用傳統(tǒng)繪畫工筆重彩方法,以鏤線分色,用固有 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用大紅大綠作強烈對比,鏤線計白,自然調和,絢麗諧調,簡潔明快。
就這樣,帝王的皇冠龍服,高官的烏紗蟒袍,后妃的鳳冠霞帔,宮娥的彩袖垂裙,大家閨秀的雍華嬌貴,小家碧玉的弓鞋翠簪,平民百姓的布衣麻衫,紈绔子弟的綾羅彩緞……千姿百態(tài),都被皮影藝人通過小小的雕刀,用平面雕鏤的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燈光下誕生出一個個富有強烈的立體感的皮影人物。
皮影的原型是用紙剪的,后來才改成用皮刻制。據宋朝《夢粱錄》等書記載:“京師初以素紙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影,以彩色裝飾,不致損壞”。皮影在漢代已經出現,到了宋代已相當流行,京師常見“設帳張燈”上演“影人戲”。到了元代,蒙古軍隊中有皮影班子隨軍,一直傳到中亞國家。
皮影戲被稱中國最早的電影,也被成為“世界之絕”。
華縣皮影有四絕:一是皮影雕刻作品造詣高。華縣皮影一般由牛皮刻成,皮質優(yōu),雕工精細,造型逼真,含義深刻,個個堪稱藝術精品;二是演唱功力極深。選用碗碗腔,生旦凈丑各種角色,全由一人包唱,非絕等深厚之演唱功底者所不能為;三是表演者功力精湛。一個劇團一般僅有五人,除演唱和對白之外,還有挑線、二弦、板胡、月琴、碗、鑼、鼔、釵、梆、瑣吶、號等二十多件樂器,每個人都要充當四個以上的角色,因此可以說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特別是挑線手,外地皮影至少得兩人以上,華縣皮影則一人獨挑,一人操作數十個乃至上百個皮影造型,臨亂不驚,游刃有余,堪稱一絕;四是華縣皮影博大精深,綜合藝術水平爐火純青,堪稱為戲曲藝術之絕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