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修美
山藥,又名懷山藥。學(xué)名薯蕷,為薯蕷科藤本植物。其塊莖和珠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氨基酸、淀粉和糖,是味美可口的食用佳品。國內(nèi)筵席上常見的美味佳肴——拔絲山藥和蜜棧山藥,就是以其為主要原料精調(diào)細烹而成。
山藥的藥用價值更高,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補肺、益腎固精之功能。山藥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河南省沁陽縣所產(chǎn)最為馳名,這里舊屬懷慶府,故名為懷山藥。
據(jù)試驗,栽培一畝山藥,可年產(chǎn)鮮山藥3000公斤,加工干貨600公斤,每公斤售價2-3元,可收入1200-1800元,相當于一般作物收入的4-5倍。目前國內(nèi)外市場都比較緊俏,因此,積極發(fā)展山藥生產(chǎn),是一項“錢”景廣闊的致富門路。
一、種芽選貯
山藥以珠芽和蘆頭(即山藥地下莖的芽頭)作繁殖材料。珠芽通常用來育苗,供來年栽培。蘆頭則用于栽培生產(chǎn)山藥。蘆頭于每年十月下旬,當山藥莖葉萎黃開始采挖時,選莖較短、芽頭飽滿、粗壯無病、無蟲咬傷的山藥芽頭作種栽。一般在室內(nèi)先鋪一層15厘米厚的沙,上面平鋪一層蘆頭,再鋪蓋一層沙,平鋪一層蘆頭,可如此鋪貯60-100厘米高,上蓋一層麥秸或稻草,但室溫不能低于0℃。
二、整地栽培
由于山藥扎根很深,栽培山藥的地在秋后必須深翻一次,深度一般要達到70厘米。翌年春季解凍后,要施足底肥,一般每畝不少于農(nóng)家肥100擔。再翻30厘米左右,澆水增墑,根據(jù)地形刮成平畦或高壟。四月上旬前后,可將蘆頭從沙中取出,日曬催芽,待全部萌動后即可栽種。
三、田間管理
栽培后的管理要緊跟上,一般應(yīng)抓好如下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中耕鋤草。苗出土后可淺鋤一次,上架前要深鋤一次。苗上架后可用手經(jīng)常拔除雜草。二是追肥澆水。春、夏季山藥莖蔓生長旺盛,要增施人糞尿,施肥方法可結(jié)合澆水進行。三是塔架促長。小苗長到30厘米左右時,可在行間用竹竿或樹枝搭架,架高兩米,要將相鄰的四根支柱頂部捆聯(lián)在一起,以防跌倒。
四、病害防治
為害山藥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白銹病。炭疽病多在雨季為害莖葉,受害葉上出現(xiàn)褐色下陷斑,上生黑小點。防治辦法是每年秋季將病葉殘枝集中燒掉。發(fā)病期間用65%代森鋅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噴灑,七天一次,連續(xù)二至三次即可;白銹病多發(fā)生在7-8月間,葉面出現(xiàn)許多米粒大白點,致使莖葉枯萎而死。防治方法是不要使土壤過濕,要注意排水。并使用1:1:140倍波爾多液防治。
五、采收加工
十月上旬前后,當山藥地上莖枯黃時,即可收刨了??上炔墒罩檠浚ㄋ追Q山藥豆),再拆掉支架,割去地上莖蔓,挖出地下塊莖。挖出后先割下根芽作蘆頭貯藏。再將根部泥土去凈,用刀刮掉莖皮及毛根,放在坑內(nèi)用硫磺熏,每百公斤山藥用硫磺50克。待水分外出,山藥發(fā)軟時,即可拿出日曬或用火烤。這樣反復(fù)熏,曬3至4次,直到山藥全部干燥為止。曬干的山藥要裝進木箱內(nèi),置于干燥通風的室內(nèi)貯存。亦可隨時上市銷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