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廣軍
脫貧攻堅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近兩年,筆者深入基層一線,采訪駐村第一書記,展現(xiàn)他們在脫貧攻堅中的生活狀態(tài)和經驗成績,以及貧困群眾在脫貧路上的拼搏和變化。
2016年,河南省許昌市著力構建“大扶貧大脫貧”格局,當時許昌市有124個村、2.24萬戶、8.84萬貧困群眾,這是許昌市貧困人口現(xiàn)在的“底子”。許昌市上下想盡一切辦法,傾盡一切手段,用盡一切力量,以只爭朝夕的緊迫勁頭、闖關奪隘的堅強決心和為之實施的一系列辦法措施來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
精準扶貧,首先要精準識貧。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許昌市將精準識貧列為該市扶貧工作的“一號工程”,先后開展了4輪建檔立卡對比、識別、“回頭看”、“再核實”工作,澄清了全市貧困底數(shù)。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兩不愁、三保障”標準,“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的方法和“兩公示一公告”的程序,規(guī)范開展精準識別工作,許昌市建檔立卡貧困村81個,農村貧困人口4.18萬人,這是全市貧困人口中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是該市扶貧重點、難點和聚焦點。
程可浩是河南省許昌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駐該市鄢陵縣南鄔鎮(zhèn)楊樹灣村第一書記,他到該村貧困戶李收家走訪時,看到只有4間破瓦房,沒有院墻,屋子,院子里破亂不堪,程可浩和李收的愛人李小會打招呼,但李小會似乎沒有什么反應,村民都說她腦子有問題,甚至連別人的名字都記不住。但程可浩不氣餒,從此他就經常去李收家轉轉,家里有什么困難他就及時幫助解決,并協(xié)調資金把李收家的房屋進行了徹底維修,新建了院墻,進行了簡單裝修,給他們添置了生活家具。每次見到李小會,程可浩都和她打個招呼。有一天,程可浩路過李收家門口,李小會突然喊了句:程書記!并拉著程可浩進屋,讓他吃蘋果。程可浩激動地說:“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p>
程可浩在入戶走訪中發(fā)現(xiàn)76歲的王梅癱瘓在床多年,卻沒有辦理殘疾證,他馬上給老人拍照、復制身份證等資料,現(xiàn)場通過微信發(fā)給鄢陵縣殘疾人聯(lián)合會的同志,積極為老人辦理殘疾證,讓老人享受到國家的惠民政策。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不僅使貧困家庭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還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找準了“窮根”,把準了“窮脈”,也有了治窮“大藥方”。許昌市隨即著手實施“兩年脫貧計劃”,許昌市44名市級領導干部聯(lián)系47個貧困村,各級干部與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結對幫扶”,一大批有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團體和企業(yè)積極參與。許昌市所有貧困村都派駐有工作隊,所有貧困村都有結對幫扶企業(yè),所有貧困戶都有幫扶干部,已經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
為確保貧困人口從脫貧到致富再到步入小康,許昌市制定出臺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實施意見》,認真落實“五個一批”要求,按照河南省委提出的“轉、扶、搬、保、救”五條途徑,確定了10項脫貧措施,明確了脫貧攻堅工作的方法和路徑。許昌市財政部門統(tǒng)籌整合資金不低于2億元,集中財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同時,教育、衛(wèi)計委、人社等部門都拿出了具體措施。
許昌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趙麗娟是派駐該市建安區(qū)五女店鎮(zhèn)大王寨村的第一書記。2017年11月26日,她要在村里請老人吃“敬老餐”。一大早,筆者就趕到大王寨村,大王寨村村委會院內已經熱鬧起來了,戲迷愛好者在唱戲。大王寨村村委會騰出一間房子當作臨時義診室,鎮(zhèn)衛(wèi)生院工作人員忙著為老人測量血壓。村委會辦公樓走廊前,部分村民在包著餃子。最西側一個房間,老人們坐在那里,盡情享受著按摩器帶來的舒適……
一派熱鬧祥和的場面,一點也看不出“貧困”的影子,趙麗娟看出了筆者的疑問,她解釋說,大王寨村原來的老村室只有三間平房,因年久失修,已經破舊漏雨成危房了。村小學合并后,對原教學樓進行了整修,設置了村“兩委”會議室、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室、矛盾調解室、脫貧攻堅辦公室,以及圖書閱覽室等功能室。
一位老人正在和面,筆者拿出相機要拍照,趙麗娟介紹說:“這個是我們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王三元,他……”
“我不是貧困戶,今年已經脫貧了。”趙麗娟正準備詳細地介紹正在和面的王三元,王三元卻鄭重地表示自己已經不是貧困戶了。
王三元今年68歲,前些年因病致貧。2016年病好后,村里通過土地流轉、幫扶發(fā)展養(yǎng)殖、介紹打零工等方式讓他脫了貧?!拔颐摿素?,我不能忘了黨和政府,更不能忘了村里老少爺們對我的幫助?!蓖跞嬖V筆者,為了讓村里老人吃上餃子,他早上7點前就到了村委會,開始和面、剁肉???2點時,他把餃子送到了每位老人面前。
從推進產業(yè)脫貧增加農民收入,到提升農民致富能力;從改善貧困地區(qū)生產生活條件,到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加大脫貧投入,到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許昌市脫貧攻堅開始由“增收”向“提能”轉變,由“活動式”向“制度化”深化,為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如何使每個貧困戶都找到一把脫貧致富的“金鑰匙”,都攀上一門“富親戚”,都在奔小康的征程中不掉隊,甚至成為“領頭羊”,許昌市還實行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嚴格落實責任、強化督查考核、籌建大數(shù)據(jù)管理平臺。
程可浩駐村后,經常到楊樹灣村的9戶貧困戶走訪調查,積極融入他們的生產生活,徹底摸清他們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幫扶政策。
程可浩深知產業(yè)扶貧的恒久動力,他針對性地開展產業(yè)幫扶,為其中7戶貧困戶捐贈種兔、兔籠,并安排有養(yǎng)兔經驗的大學生村官對貧困戶進行兔子養(yǎng)殖、防疫等全方位技術幫扶。楊樹灣村村民汪新全夫婦將近80歲,兩人身體不好,收入有限,生活比較困難。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后,駐村工作隊把種兔和養(yǎng)兔設施送到了他們家。老兩口每天去河堤給兔子整草,每天把兔籠打掃得干干凈凈,按時給兔子打防疫針,在他們的精心飼養(yǎng)下,目前已銷售成品兔收入3000多元。程可浩組織駐村工作隊為另外2戶貧困戶捐贈優(yōu)質種子、化肥進行種植業(yè)幫扶。楊樹灣村貧困戶劉喜梅原來以種植小麥為主,收入較低。駐村以來,駐村工作隊贈送優(yōu)質辣椒種子、化肥,組織技術人員上門培訓。2017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她種植線椒6畝,增收近3萬元。
弄虛作假、搞“數(shù)字脫貧”怎么辦?虛報冒領、作假騙取扶貧資金怎么辦?個別地方完不成任務怎么辦?許昌市紀檢監(jiān)察部門專門制定了《許昌市脫貧攻堅工作責任追究暫行辦法》,明確了脫貧攻堅工作堅持黨政統(tǒng)一領導、統(tǒng)籌安排、統(tǒng)一管理、層級負責原則,并明確了工作推進中出現(xiàn)6個方面39種情形應予責任追究。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王民選表示,許昌市著眼于構建大脫貧格局,于大處謀劃,于精準處著力,用實策實招譜寫真扶貧的大文章。運用大數(shù)據(jù)確保精準脫貧到戶,精確責任到人,確保扶貧工作不出紕漏;讓市級領導干部直接聯(lián)系貧困村,確保遇到老大難時“老大一抓就不難”,及時協(xié)調搬走脫貧進程中攔路的“大石頭”;修旅游大道、建水庫、栽植上千畝核桃園,注重大處著力,實實在在除窮根,不再有一戶返貧。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新聞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在基層、在一線,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只有腳上沾滿泥土,新聞報道才會有現(xiàn)場的溫度、才會有清新樸實的文風、才會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才能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才能使新聞輿論工作入耳入腦入心,真正起到“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