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是則予為是錄之所愿也?!钩蔀橐粋€收藏家,比較容易,但是要成為一個像張伯駒一樣的收藏大家,很難這需要我們端正對文物的態(tài)度。
對待文物,有人十分喜愛,或可說醉心于此然自私之心極盛,文化瑰寶握于己手,千金不換,以為自己如此鐘愛之物必將「子子孫孫永寶之」,不管自己百年之后,后輩兒孫如何不肖。此絕非大家之所為。
真正的大家,因喜愛而收藏,因收藏得以與古人神交。更重要的是,將個人收藏提升到民族大義的高度,自覺守護中華瑰寶、延續(xù)中華文脈。文物,應(yīng)屬整個中華民族,而非某個個人所有,收藏者只是文物暫時的收貯者、保護者,擁有開闊的視野,認(rèn)清文物與收藏者的關(guān)系,才可稱為大家。
張伯駒先生就是這樣的大家。今天的你我,無緣得見張伯駒先生,但是看到先生捐獻的文物,也能從中體會其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對民族大義的堅持,感受其崇高的愛國情操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文物依舊,折射出張伯駒先生的大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