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靜怡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0193)
近年隨著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國際交流的日益發(fā)展,太極拳已成為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留學生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這門課程的開設也深受外國留學生的喜愛,能夠多方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掌握和學習中國傳統養(yǎng)生理論和技術,并將其與中醫(yī)學相結合,全方位學習傳統養(yǎng)生健身體系[1]。課程組通過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對留學生《太極拳基礎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教學理念、教材建設、教學方法等進行積極探索,并不斷將相關科研成果引入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終于在2016年此門課程被評為天津市來華留學生英文授課品牌課程,現將本門課程已經取得的教學成果和今后在課程建設方面還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做以總結和規(guī)劃。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yǎng)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y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其理論涉及到中國傳統的哲學、養(yǎng)生學、醫(yī)學、軍事學、美學、生物力學等諸多學科領域,太極拳不僅是一項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更是一項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體育文化[2]。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太極拳在競技體育、全民健身活動以及國際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
《太極拳基礎理論與實踐》課程作為國際學院留學生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經過十余年的針對來華留學生的英語授課的教學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門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技能性的課程。根據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和留學生特點及教學需要,及時調整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方法,將理論教學和技術練習有機結合,注重中國傳統體育養(yǎng)生文化和技能的培養(yǎng)[4]。該品牌課程要從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化推廣太極拳的高度樹立課程理念,跨越中西方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結合本校留學生實際情況和需求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來華留學生太極拳英文授課品牌課程,即以國際文化交流為目的,以學練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太極拳為手段,采用雙語教學,跨越國界,跨越不同國家留學生的文化背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世界體育發(fā)展貢獻力量的課程理念。
建立系統完善的太極拳英文授課相關教學文件包括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學設計和相關教學課件和教學視頻的制作。目前已開發(fā)網上視頻教學,其中教學文件和教學視頻均是全英文或中英文對照的,留學生可通過網絡進行課程的了解和學習,這對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今后還要繼續(xù)豐富品牌課程的教學內容,建立針對來華留學生的傳統養(yǎng)生體育英文授課系列課程。中國傳統養(yǎng)生體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就單太極拳來說就包括很多不同流派不同動作風格特點的套路形式,也有針對不同習練者水平的初、高級和競賽套路以及器械套路。此外還有養(yǎng)生功法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都是具有很好健身養(yǎng)生效果的運動形式,這些內容在今后的教學中都可以納入到來華留學生英文授課的品牌課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針對來華留學生傳統體育英文授課系列課程。
在教學過程中,精選授課內容,優(yōu)化授課過程。由于來到本校進行學習的留學生大部門是醫(yī)學專業(yè),在教學內容中,除了講授太極拳的基本理論和動作技術,還要結合留學生的專業(yè)背景,注重講授太極拳的健身價值和養(yǎng)生機制,讓留學生了解中國傳統養(yǎng)生思想和方法,并針對一些具體的相關實驗數據進行舉例和講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如太極拳基本動作技術學練部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學生準確掌握和理解動作技術,同時對于學生今后進行自學其他套路打下堅實基礎。在課程中注重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教學,鼓勵學生開展針對太極拳練習方法和習練感受以及相關動作技術問題進行課堂上的交流和討論,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教學相長”的目的。
留學生太極拳英語教學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太極拳是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所以在語言上沒有太多可借鑒的翻譯資料,基本上是靠教師在自身具備的英語水平基礎上在反復的實踐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太極拳術語很有特色,多用簡潔、精煉的3個字或4個字組成,如:倒卷肱、海底針、攬雀尾、白鶴亮翅、手揮琵琶,野馬分鬃等,讀起來瑯瑯上口,形象生動[5];太極拳有的動作術語還使用夸張、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方式,具有很強的藝術審美價值,如:玉女穿梭、跨步云手、金雞獨立等;還有很多術語借用了傳統文化的哲理概念,如:運動中體現出的陰陽、虛實、開合、進退等[6]。那么在教學講解過程中就要針對這些術語的特點,盡量翻譯得傳神、達意。隨著太極拳國際化發(fā)展和普及,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介紹太極拳相關理論或技術的英文版書籍,教師們可用來進行參考,主要參考的是英文翻譯部分,老師們在借鑒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自己來編寫英文講稿。經過多年英語授課的實踐經歷和教學中的不斷積累,終于正式出版了一部關于留學生太極拳教學的教材用書,該教材漢英雙語對照,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既有太極拳的基本理論又包括基本動作技術,并附以大量的分解動作圖片來配合文字敘述,圖文并茂直觀性強,這對于從事太極拳對外教學的教師和留學生們都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參考價值。
在目前教學中,單一的書本和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老師在教學的同時,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拓展知識的渠道,教學課件提供給學生參考,并向學生推薦各級各類關于太極拳理論和技術的文字參考書和相關視頻,讓學生領略更多中國傳統體育方面的知識。在現有的雙語教程基礎上不斷改進和豐富教學內容,繼續(xù)做好系列教材建設,編寫出具有本校品牌課程特色的來華留學生傳統養(yǎng)生體育的一系列雙語教材,供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和參考。
師資狀況是保證品牌課程教學質量和品牌效應的重要部分[7]。承擔太極拳英語教學課程對于任課教師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這也是教師上好這門課的關鍵點和難點。首先教師應具備較好的英語口語能力,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和留學生進行無障礙交流,其次教師能夠使用英語進行課程教學,也就是說教師要在進行動作示范的同時能夠使用英語完成教學任務,把每一個動作的動作名稱、動作規(guī)格、技術要求、運動方法以及手、眼、身、步的配合,特別是動作的技擊原理、攻防含義和文化內涵表述清楚,而不是讓課程的學習僅僅局限于簡單的動作模仿上,這就給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后要繼續(xù)加強雙語教師的師資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教學名師為目標,從資金和時間上支持中青年教師進一步提高英語授課水平,加強品牌課程授課教師的選拔和培養(yǎng)工作,為品牌課程建設儲備人才與力量,選送優(yōu)秀教師到國外或相關培訓單位進行學習和進修,以保證該課程今后教學的需求。
太極拳教學根據具體授課內容的不同可分為新授課和復習課兩個部分;太極拳的教學設計一般采用逐層深化的教學模式,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來進行:引導階段-基礎階段-套路學習階段-鞏固提高階段;太極拳教學一般采用教學方法有:講解示范法、練習糾錯法、多媒體教學法、攻防技術法、教學比賽法、音樂教學法等[8]。那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和不同的學習內容而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比如:新授課部分的理論內容,主要是向學生介紹太極拳的概念、悠久歷史、運動特點等基礎理論內容,對于這部分學習內容可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觀看多媒體使得學生直觀地了解太極拳的悠久歷史和運動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個感官認識;基礎階段就是太極拳基本動作的學習,比如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這個階段除了使用多媒體教學外還需要教師進行標準動作示范和詳盡地語言講解,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建立整體概念又能精準學習每一個動作技術,只有把基本動作掌握好才能保證后面套路練習的學習效果;在鞏固提高階段,這是在已經完全掌握動作之后通過各種方法要達到的較高的演練水平,要求動作熟練、規(guī)范,手、眼、身、法、步協調配合,充分體現出太極拳的風格特點,能夠把以意導動,呼吸自然、虛實分明等運動特點表達充分,這個階段就可采用練習糾錯法,教學比賽法和音樂教學法。
除此之外,留學生太極拳品牌課程教學方法要求將傳統教學法和現代新技術相結合,講授與討論、理論與實踐、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積極推動太極拳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進程,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學生潛能,引導和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充分聯系套路中不同動作技術的相關性提高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的認知能力。
同時設置品牌課程的網絡教學內容。網絡教學是現在和未來教育的必然發(fā)展趨勢,借助此次品牌課程的平臺,推進和深入網上教學,教學團隊將繼續(xù)完善品牌課程的網頁設計和制作,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形象化,這樣也有助于留學生進行課后的自主學習。
綜上所述,太極拳雙語教學是在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基礎上還需發(fā)展和完善的課程,在現有的品牌課程這個良好的環(huán)境和契機下,繼續(xù)就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材建設、師資建設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和更新,爭取今后更高水平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