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歌
很多老人活得越來越小心翼翼,在子女前面不敢說話,在他人面前生怕做錯事。這是為何?
心事縈懷,怕挨批評
張女士退休后一直在超市打工,但因為朋友們都沒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張女士很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打零工。她認為,打零工是沒有能力的表現(xiàn),如果被人知道自己打零工,朋友們可能會說她生活得不好,或是兒女不孝順。
老王是一個很在意別人對自己評價的人,尤其是來自于朋友的評價。他新買了一件衣服,穿出來第一天的時候,他很開心,結果朋友的一句話打擊到他了,說這件衣服很丑,不適合他。在他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有些傷心,默默地收起了衣服,之后再也沒有穿過。
等到有一天,還是這個朋友問他怎么再沒穿之前穿的那件衣服時,他疑惑地問,不是說自己穿起來不好看嗎?對方說,沒有啊,那天是他開玩笑的,其實穿起來還不錯。聽到這里的時候,老王自己也很懊惱,為什么這樣在意別人對于自己的評價呢?
這些老人十分在意別人看法,如同背著包袱生活,但其實老年人處于非社會化狀態(tài),過得自我一點、純粹一點,拋棄包袱才能夠擁有更快樂的晚年。
不要活在他人陰影下
現(xiàn)在的很多老人比較看重別人的看法,這與其生長環(huán)境有關。這一代老年人在年輕時多受傳統(tǒng)教育,父母對其的要求也多是追求主流,鼓勵追求同一目標,所以導致他們長大后,乃至老年后,仍然在意別人的看法。其次,性格也是導致在意別人看法的重要原因之一。觀察在乎別人看法的人群,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的性格多比較認真、追求完美、謹慎、膽小。這樣的性格導致他們會在乎別人的看法;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總會在乎別人有意無意的言語,且會浮想連連,甚至糾結很久。
這類人往往會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別人說“好”,就覺得有價值,別人說“不好”,就會自我懷疑,甚至覺得沒有價值。正如案例中的張女士,朋友們不打工,她就認為自己打工不好,甚至在朋友們還未給出評價前,就浮想聯(lián)翩。
其實在乎別人看法的不只是老年人,年輕人也會。但由于年輕人更有勇氣與膽量,所以表現(xiàn)不太明顯。而人年老之后,更容易將性格中的弱點直接表現(xiàn)出來。年輕人在乎別人看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社會化進程。但老年人退休后,已不在社會化進程中,只有活得自我一點、純粹一點,才能夠獲得更快樂的晚年。
在意別人的看法,實際上就是心里裝著很多人。
在意別人的看法的時候,是在害怕別人對自己不滿意。所以想做些什么,來讓對方滿意。
因為對方的看法,比自己的看法更重要。對方的感受,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對方覺得好,才是真的好。對方覺得舒服,自己才覺得踏實。至于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發(fā)生了什么,看法是什么并不重要。你得多在乎一個人,才會把他放在比自己還重要的位置上?
一個人越是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就越把精力聚焦于別人身上。他做事情的第一出發(fā)點不是自我感覺怎樣,而是別人會有怎樣的感受和看法。他不是要先照顧好自己,而是要先照顧好別人,讓別人感覺好受。
因此他是忽視自己的。一個人越是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就越是忽視自己。
今天遇到這個人,在乎他的看法,把他裝在自己心里。明天遇到那個人,在乎他的看法,把他裝到自己心里。遇到一個團體的時候,就把一個團體的人裝在自己心里。一個人心里裝的人越多、越重,他就越是沒有位置留給自己,越是顯得自己不重要。心里裝著這么多人,難道不累嗎?
一個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實際上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呼喚關愛。一些老年人之所以那么渴望矯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是因為他們內在有個很深的邏輯:我必須要去付出或有用,兒女或者社會才會覺得我有用。
眾口尚且難調,何況對個體的看法。無論一個人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了什么,總會有人覺得他好,有人覺得他不好。在我們身邊的世界里,無論怎樣,都會有20%的人喜歡你,20%的人討厭你,60%的人覺得你無所謂。遺憾的是,那些在意別人看法的人,只想把時間放在覺得自己不好的人身上,不愿意把時間放在覺得自己好的人身上。
做自己生活的主角
正所謂“本性難移”,所以完全改變在意別人看法的習慣并不現(xiàn)實,有此習慣的老人應該努力向“不那么在意別人看法”的方向轉變。對于很多因類似問題來咨詢的患者,我都會告訴他們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老人要做自己生活的主角,而非在別人的生活中充當配角,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專家建議,在意別人看法的老人,不妨按照以下三步來調整自己:
1.放下那顆敏感的心:在乎別人看法多是因為內心敏感,所以改變的第一步就要放下那顆敏感的心。專家指出,即使別人有不好的評價,其實于老人來說并沒有損失。以張女士為例,打零工可能并不是認為帶孫不好,兒女孝順與否也不是別人一句評價就能改變的,其實只要兒女確實孝順,其他人的看法并無所謂。
2.認清自己的狀態(tài):老人在作決定時,要問一問自己,這樣的生活自己是不是過得開心?不開心是因為什么?怎么做才能讓自己開心?張女士打工如果很開心,其實不用在乎朋友們的看法。而如果不開心,則要想想是因為擔心朋友的評價,還是因為打工太過勞累,要尋找解決辦法。
3.接納自己:在認清自己的過程中,老人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有些缺點可以改正,而有的缺點難以改變。對于無法改變的缺點,老人要學會接納自己。
做到以上三點,老人可以逐步拋棄包袱,不那么在意別人的看法,表達真實的自我,擁有一個快樂晚年。
(責編:孫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