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馨
日子,蕩著秋千,風(fēng)在拔節(jié);
雨水,一天天南下,時(shí)光把往事由綠變黃。
那一年,八千里風(fēng)雨,楚國煙云吞并。您懷才不遇的路上,不再峨冠博帶佩劍馳騁疆場;您抱石縱身投江的身影,驚起秭歸的憂傷淚水,卻讓汨羅江畔,長滿一篇篇墨跡醇香的詩文,成為華夏筆痕墨汁的上游。那位懷才不遇、嫉惡如仇,吟唱著“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遠(yuǎn)走他鄉(xiāng)的楚國屈大夫;那位慨嘆“世人皆醉我獨(dú)醒,舉世皆濁我獨(dú)清”,特立獨(dú)行的天問詩人;那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伏清白以死直兮”的文人屈子。是他,讓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今日,濕潤的十指,撫摸棱角分明的文字,詩句在濤聲中醒來,一次次刺穿江河和掌心。明月憔悴,鴻雁迷途,請?jiān)试S我,斟滿清酒,草香三柱,行三叩九拜,打撈您不朽的詩魂、打撈您涌動(dòng)的氣節(jié)和傲骨、打撈您人格力量傳承的信仰。
潑墨書沉浮身世,揮筆問茫茫蒼天。一曲《離騷》縱橫古今,引力強(qiáng)大;一首《九歌》貫穿天地,以不息的生命堆砌出永恒。讀了他,才懂了唐代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悲天長嘆;讀了他,才懂了明代于謙粉身碎骨、青白為人的冰心一片;讀了他,才懂了清代林則徐置個(gè)人生死于不顧的銷煙壯舉。
輕輕拂去史書上的征塵,乘一葉孤舟,淋著端午的梅子冷雨,讓后人重新閱讀您清瘦的一生和您走過的寂寞轍痕。
風(fēng),一夜千里,從不落腳;
云,飄泊萬里,不曾歇息。
馬蹄聲遙,清笛曲遠(yuǎn),離人去,故人未歸。您的身影,越過山川丘壑,穿行沅湘水域,把豐盈的智慧,沿途栽種成恢弘瑰麗的風(fēng)景。亙古千年,御風(fēng)游走,讓熠熠辭章,從汨羅江畔流向華夏九洲。一條竹簡的距離,撐起一片圣潔的門楣,引得多少后來者娓娓相悼;您打開的楚辭先河、托付的紙上韶華,引領(lǐng)多少后人,像揚(yáng)沙啟程的馬蹄,揣著滿腹筆墨,將春天的氣息,層層打開,有微波瀲滟,亦有浪勢吞天。
離群的候鳥一去不返,荒草覆蓋您的來路,也遮弊您的去向。臨別前的一杯濁酒,多少天涯過客一飲再飲,從此,眾人皆醉我獨(dú)醒,山長水闊都在您的足下。以水為席,以天為衾,您仰天長嘯,淚酒奔灑,在遠(yuǎn)去的故事里穿荊度棘,波濤沖天;您揮墨的一筆誓言,氣宇軒昂,禪意充盈,讓楚地的一草一木,開得如此曼妙、動(dòng)聽。
烈酒敬黃土,長淚濺青天。
風(fēng)雨春秋,卷土的史冊,已是上銹的時(shí)光,千年閃著慈悲的淚水。日月注視的那片堤岸,芳草凄美,您的江湖和塵土,是回不去的萬水千山;遍地黃花,暗香氤氳,詮釋著遷徙流離的痛,讓終生尋找故鄉(xiāng)的您深情回望。
長城外的風(fēng),掩涕而泣,祭奠您與日月齊光的不滅詩魂,那是來自另一部春秋的序曲。紅塵虛妄,您的三尺素帛,把歸途眷眷吟唱;三千里的河流決堤,卻沒有一只木筏送您回家。
一葉扁舟,千里江湖,水聲隔絕亂世的嘈雜,還您一片難得的凈土和一個(gè)潔凈的靈魂。流放的江山,告別大悲大痛。
汨羅江的波濤融盡最后一聲嘆息,秭歸城已消瘦成半闕清涼的月光。我敬奉上《天問》《楚辭》《離騷》,敬奉上粽子、艾草、菖蒲,敬奉上長劍、黃酒、香囊。然后,回到您干凈的詩文里,成為您一枚花做的書簽,在端午的聲聲雨滴中,與您,把故鄉(xiāng)當(dāng)杯盞一飲而盡。
指導(dǎo)老師:蔡貢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