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滕王閣
你可能不知道,其實歷史上曾有三座滕王閣!它們分別坐落在山東滕州、江西南昌和四川閬中。山東滕州的滕王閣早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現(xiàn)在我們能看到的,只有江西南昌和四川閬中的兩座。
四川閬中滕王閣,又叫滕王亭,杜甫曾在那兒寫下《滕王亭子》“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玉臺觀》“宮闕通群帝,乾坤到十洲”。雖然有“詩圣”加持,但它的知名度遠(yuǎn)不如江西南昌的滕王閣。說到“滕王閣”,多半指的是江西南昌的這座。
滕王閣號稱“西江第一樓”,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其中,滕王閣中央主樓凈高 57.5米,比黃鶴樓高 6.5米。岳陽樓僅高19.72米,比滕王閣和黃鶴樓的規(guī)模小得多,但它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
從這三大名樓的共同點來看,一座亭臺樓閣想要登上“名樓榜”,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①依山傍水而建。滕王閣,南望贛江,北壓西山;黃鶴樓,盤于蛇山,瀕臨長江;岳陽樓,下瞰洞庭,前望君山。
②文人墨客聚集。古人,特別是古代文人都愛登高遠(yuǎn)眺,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依山傍水而建的亭臺樓閣。
③名篇佳作傳世。這可是進(jìn)入“名樓榜”的關(guān)鍵。滕王閣有王勃《滕王閣序》,黃鶴樓有崔顥《黃鶴樓》,岳陽樓有范仲淹《岳陽樓記》。
滕王閣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元嬰在江西南昌當(dāng)都督時造的,因為李元嬰封號“滕王”,所以這高閣就被叫作“滕王閣”。
李元嬰從江西調(diào)走之后,刺史閻伯嶼下令重修滕王閣。工程峻工恰好趕上九月九日重陽,于是閻伯嶼就邀請達(dá)官貴人、文人雅士上樓慶祝一番。
席間,閻伯嶼準(zhǔn)備了筆墨,讓人遞給女婿吳子章,說是想讓人記錄此次宴會,其實是想讓女婿展示文采,謀個功名,沒想到被王勃“截胡”了。
王勃接過筆墨直接寫了起來。他“頃刻而就,文不加點”,用當(dāng)時流行的駢文寫下這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沒錯,《滕王閣序》的標(biāo)題就是這么長),在座的人無不贊嘆。雖然很不想承認(rèn),但閻伯嶼還是被其才華所折服。
王 勃
于是,滕王閣就此火了,大批文人墨客從四面八方趕來,看一看風(fēng)景,抒一抒情!滕王閣的長廊上有《滕王閣詩詞集錦》,將歷代名家的81首詩篇刻在81塊金星石上,其中不乏王勃、白居易、杜牧、蘇軾、王安石、朱熹、辛棄疾等人的佳作。
然而,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滕王閣,并不是當(dāng)年王勃所登的滕王閣。從唐代開始,滕王閣屢毀屢建,先后修葺重建達(dá)29次之多,簡直是“樓堅強(qiáng)”!
現(xiàn)在矗立在贛江邊的滕王閣,是由梁思成主持第29次重建的。由于清代的滕王閣在1926年被北洋軍閥焚毀,1942年,梁思成和助手莫宗江以宋畫底本為依據(jù),繪制了《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包括彩色透視圖一幅,平面、立面及斷面圖七幅。1989年,經(jīng)歷了半個多世紀(jì)的歷史風(fēng)云,滕王閣終于以嶄新的雄姿屹立于贛江之畔。
雖然滕王閣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年王勃登的那座滕王閣,但登樓遠(yuǎn)眺,美景還是王勃筆下的美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蘇軾《滕王閣詩序》
宋代宮廷畫中的滕王閣。宋徽宗大觀年間,侍郎范坦重修滕王閣。據(jù)說,大觀年間的滕王閣為歷代滕王閣中最好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