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中學 李月萍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為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蘭州市設立了22個公交站臺“流動書架”,投入了以經典名著為主的1500余冊圖書。圖書是由圖書館和愛心市民捐贈的。書架上方寫著“圖書漂流站”以及詳細的“漂流規(guī)則”,規(guī)則提示:乘客可以在站臺內或乘車途中閱讀,但出站時請勿將圖書帶走。盡管有相關提示和工作人員提醒,公交站臺“流動書架”還是出現了大量丟書的現象。工作人員表示圖書大都是被乘客拿走的。此事一時引發(fā)社會熱議。對此,有人認為這與一些人的文明素養(yǎng)有關,也有人認為這與相關部門的管理有關……
對于以上事情,你有怎樣的思考?請綜合材料的內容,寫一篇文章闡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完成寫作任務;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從寫作要求來看,這道以社會事件為材料的作文題屬于任務驅動型作文題。材料最后的幾種看法是任務的核心,也是寫作可參考的幾個角度。這件事關系到乘客讀者和相關管理部門,考生可以分別從乘客讀者角度、管理部門角度入手進行立意,或者綜合思辨,兼而論之。
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是為了更好地“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傲鲃訒堋弊鳛橐豁椈菝窆こ?,唯有人人懂得珍惜和愛護,才能讓這些圖書持久地服務于大眾。設置“流動書架”的初衷,就是為了給乘客打發(fā)短暫的閑暇時間提供平臺,并借此讓城市的街道留下一縷書香,培養(yǎng)大眾的閱讀習慣,提高市民的綜合素養(yǎng)。故考生可依此從以下角度進行立意:
1.乘客讀者角度:①此事關乎文明素養(yǎng)、道德素質,私占公共圖書、缺失公德的行為應該被制止并譴責;②要遵守規(guī)則,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要按照規(guī)定還書;③要講誠信,缺失誠信、故意不還書的行為不可??;④要學會自律,自覺珍惜、愛護公共資源。
2.管理部門角度:①設置“流動書架”是創(chuàng)新之舉,且制定了借閱規(guī)則,借閱行為主要靠乘客自覺把控;②應該有配套的完備的管理制度,改進粗放型管理,確保圖書安全、衛(wèi)生、豐富;③應該預料到圖書有可能被人私占,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④在圖書種類和數目上做調整,經典名著不適合短時間閱讀,多投放適合快速閱讀的報紙雜志,以便讀者及時歸還。
3.綜合思辨角度:①“流動書架”不僅僅是乘客素質的試金石,更是對管理者智慧的考驗;②要從多方面尋找原因,既要提高乘客的文明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又要完善管理制度并改進管理措施;③若要讓“流動書架”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那讀者的愛護、精細化的管理等都不容缺失。
在心中筑起道規(guī)之欄
○謝金英
①在詳細的“漂流規(guī)則”下,依然有人貪圖小利帶走圖書;在設立“流動書架”的公益之舉中,仍然有大量丟書的現象存在。試問他們心中的道德與規(guī)則何在?
②機械的管理、規(guī)則的制約,不如乘客好好地提升自我的素質,筑起心中的道規(guī)之欄。
③“順手牽書”是缺少公德意識的自私自利之為。自己被蠅頭小利牽制時,還置他人于不便之地。這不僅是個人道德的敗壞,更是家庭教養(yǎng)的缺失。行乞之人進圖書館,尚且能自覺將手洗凈;貧困之人謀餐飯,猶給老板打工以換取生活之需。為了蠅頭小利而觸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著實使不得。
④如果人人都不顧他人利益,今天拿一本,明天拿兩本,“流動書架”上的公益圖書能經幾天消耗呢?如果人人都如偷書者那樣自私,豈不讓獻出愛心圖書的市民心寒?醒醒吧,停止那讓人心寒的行為,給送出溫暖的市民以欣慰的回報吧。
⑤愛護書籍,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弘揚社會正能量,幫他人也是助自己,愛護公共財產也是保護自身利益。
⑥當今的共享設施越來越完備,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各種各樣的共享資源進入生活,這也正考驗著人們的精神品質。有的人便給共享單車上私鎖,甚至給共享單車噴漆以據為己有,有的人還隨意損壞共享設施,拿它們撒氣。一出出共享物品的命運慘劇在我們身邊上演,令人心頭一震、滿目凄涼。
⑦加強人們的素質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才是保護公共財物的有效途徑。即使在有效的管理體制和完備的法律法規(guī)下,也還會有人鉆空子。用各種手段獲取私利,這正是他們素質低下的體現。只有防盜裝置被應用于各種商品,監(jiān)控攝像時刻關注著大街小巷,人們才肯乖乖聽話,不敢越過法律的圍欄。倘若沒有這些裝置,會有多少人貪圖小利呢?如果人們的素質提高了,還需要再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監(jiān)管嗎?
⑧心中自有道德和規(guī)則之人,便無須他物約束,也毋庸他人提醒。當自律意識已經扎根腦海,道德素質已經浸潤人心時,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就在眼前。
本文能夠扣準材料,先從乘客讀者的角度,確立讀者應該在自己心中建立道規(guī)之欄的論點,然后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論述,最后總結觀點,指出這樣才能使社會和諧,基本完成寫作任務。全文的不足之處在于結構有些散亂,導致論證的層次不清。可以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升格,具體措施如下:
原文第一段沒有點明材料內容,話題的引入稍顯突兀,可以在這之前增加一段新的文字。這一段從所提供的材料入手,提出問題,為下文確立觀點打好基礎。這也是搭好結構框架的第一步。原文的第一段變成升格后的第二段,承上啟下。
升格文第三段(以下提及的段落皆為升格文中的)是確立觀點的段落,總領下文,為論證的鋪開提供支柱。
第四段開始是論證的主體,著手分析問題。第四段應指明出現不文明現象的原因,揭示其本質。接下來的第五段應分析該現象導致的結果,將其他不是表示結果的句子刪減,使段落純粹干凈。第六段可擴展引申,分析社會上其他不文明行為的危害性。這幾個段落在結構上逐層深入,同時在第四段和第六段段首增加包含中心論點的句子,使兩段內容相互照應。
第七段和第八段著手解決問題。第七段重申本文的觀點,強調觀點落實的必要性,調整刪減個別語句,使表達更準確、嚴謹。第八段用觀點句構成段內排比,既使表達準確生動、條理分明,也使結構嚴謹周密。
最后一段是對全文的總結,再次強調觀點,照應標題,收束前文,發(fā)出號召。
在心中筑起道規(guī)之欄
○謝金英
①應該說,“流動書架”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能增添城市的魅力,讓書香滿城。一個小小的書架,就是文化接續(xù)傳承的新載體,它的設立值得大家點贊。但是,蘭州公交站臺“流動書架”的遭遇引起了社會熱議,其現狀不容樂觀。(增加第一段,引入材料,圈定論述的中心,提出問題。)
②在相對詳細的“漂流規(guī)則”下,依然有人貪圖小利帶走圖書;在設立“流動書架”的公益之舉中,仍然有大量丟書的不文明現象出現。此時,試問人們心中的道德與規(guī)則何在?(承接第一段,對熱議的問題進行闡述,引出論題的關鍵詞:道德與規(guī)則。)
③與其依賴機械的管理和法規(guī)的制約,不如好好地提升廣大群眾的自我素質,筑起大眾心中的道德與規(guī)則之欄。(以對比的方式引出論點:筑起心中的道規(guī)之欄。調整個別字詞,使段落更通暢。)
④一個人心中倘若沒有道規(guī)之欄,缺少公德意識,被自我利益所牽制,就會自私自利,置他人于不便之地。自私是人性的弱點,常常暴露于無形之中。事件中“順手牽書”的行為不僅是個人道德的缺失,更是社會公德的缺失。行乞之人進圖書館,尚且能自覺將手洗凈;貧困之人謀餐飯,猶給老板打工以換取生活之需。那些為了蠅頭小利而觸碰道德和法律底線的行為,著實使不得。(承接上文,分析問題,漸漸鋪開論證的結構:指明不文明現象出現的原因,揭示心中缺少道規(guī)之欄的人其行為的自私性與危害性,并以對比的方式否定這種行為。增加包含中心論點的句子,使結構更嚴謹有序。)
⑤如果人人都不顧他人利益,今天拿一本,明天拿兩本,“流動書架”上的公益圖書能經幾天消耗呢?如果人人都如偷書者那樣自私,豈不讓獻出愛心圖書的市民心寒?(分析問題,扣住材料進一步論證,指明不文明現象導致的后果。刪減部分語句,使前后文的聯系更加緊密。)
⑥一個人心中倘若沒有道規(guī)之欄,就可能對各種共享資源進行破壞,而不僅僅是“流動書架”。例如,有的人給共享單車噴上另一種顏色的油漆,以據為己有;有的人隨意損壞共享設施,拿它們撒氣。一出出共享物品的命運慘劇在我們身邊上演,令人心頭一震、滿目凄涼。(分析問題,從反面的角度繼續(xù)進行論證,聯系社會上各種不文明行為,點出其危害性,使論證力度更進一層。)
⑦加強人們的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文明素養(yǎng)才是保護公共財物的有效途徑。即使在有效的管理體制和完備的法律法規(guī)下,也還會有人鉆空子。利用各種手段獲取私利的行為,正是他們素質低下的體現。只有在心中筑起道規(guī)之欄,才能約束人們的行為,提升人們的文明素養(yǎng),減少不文明現象的發(fā)生。(解決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再次強調作者的觀點:在心中筑起道規(guī)之欄,才能提高公民素質。)
⑧只有在心中筑起道規(guī)之欄,增強廣大市民的公德意識,才能讓大家遵守規(guī)章制度,按需借書、依規(guī)還書,讓“流動書架”為市民造福。只有在心中筑起道規(guī)之欄,才能教育大家愛護書籍,弘揚社會正能量。只有在心中筑起道規(guī)之欄,才能讓大家嚴于律己,文明閱讀,守護好“流動書架”。(解決問題,調整修改相關句段,增加觀點句的排比段,增強語勢,也使結構安排更加合理、順暢。)
⑨在心中筑起道德和規(guī)則之欄的人,無須他物的約束,自會自我管理;毋庸他人提醒,定有自律意識。讓我們共同攜手,筑起道規(guī)之欄,提高文明素養(yǎng),打造一個更加文明、更加和諧的社會。(總括全文,采用并列結構的句式,重申觀點,表明自己的立場。)
結構是組織安排文章內容的具體方式。在一篇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安排結構是一個關鍵步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結構搭建好了,文章就會顯得周密嚴謹、條理清晰;結構沒有搭建好,文章就會雜亂無章,缺少明確的中心。所以,結構嚴謹是評判優(yōu)秀議論文的一項重要指標。
原文升格后,觀點更鮮明,中心更突出,內容更充實,結構更嚴密。升格文給我們如下啟示:
1.搭建整體結構框架,使文章周密謹嚴。議論文主體部分可以采用并列式論證結構,也可以采用正反對比式或層進式論證結構。本文采用層進式論證結構,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展開論證,結合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的方式,使論證內容嚴謹周密。
2.調整各段落的順序,注意上下文及前后段落的照應與銜接,使論證有條理。有意識地在論證時使用一些關聯詞,如表示承接關系的“首先”“其次”“最后”,或表示遞進關系的“不但”“而且”,抑或使用句式大體一致的句子或段落,使結構整齊有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