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海青
(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1929年,針對一段時期黨內存在的非無產階級思想、無組織狀態(tài)和作風渙散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在古田通過《古田會議決議》(以下簡稱《決議》),首次提出了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開展黨的自身建設的原則。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溫《決議》,對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從思想、組織、作風上加強黨的建設,重塑黨的先進性、凝聚力、戰(zhàn)斗力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正如《決議》所指出的那樣:“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若不徹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斗爭給予紅軍第四軍的任務,是必然負擔不起來的?!惫盘飼h上急迫要解決的就是當前紅軍隊伍中出現(xiàn)的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個人主義的各種錯誤思想,這些非無產階級思想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清除,必然會給尚在發(fā)展壯大中的革命武裝力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只有加強軍中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及時清除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對全體官兵精神上的侵蝕,才能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才能最終實現(xiàn)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我黨的行動指南,立黨建國之本,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這一指導思想絕對不能發(fā)生動搖。改革開放后,黨內及社會上的一些人認為中國目前已經處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作為曾經引導中國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和平年代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這一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錯誤論調無疑忽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黨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和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秉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新形勢新常態(tài)下,黨的思想建設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F(xiàn)在出現(xiàn)的“理想信念動搖”、“為官無德”、“公仆變成了老爺”等現(xiàn)象和古田會議前的諸多非無產階級思想,實質上都是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動搖的具體表現(xiàn)。
“思想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在黨內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無產階級思想的教育,使全體黨員樹立無產階級價值觀。”廣大黨員只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和覺悟,才能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轉變思想作風,進而自覺維護黨內統(tǒng)一和團結。當前,營造黨內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重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需要繼續(xù)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在黨內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通過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生活保障制度,樹立正反兩面的典型,讓廣大黨員在批評和自我批評中嚴格按照黨章黨紀的規(guī)定,嚴查自行,相互對比,從而達到使每一個人都能清楚地了解到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標準是什么,應該去做什么。
《決議》指出:“特別是黨員的質量之差和組織之松懈,影響到紅軍的領導與政策之執(zhí)行非常之大?!鄙鲜鲱愃频那闆r也出現(xiàn)在當前的黨組織建設中,黨內成分的復雜程度幾乎與古田會議召開時相差無幾。數(shù)量不能代表質量。建國以來,我們對于民眾進入黨組織的門檻看似提高了,標準更加細化了,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由于入黨標準難以把握,特別是過去組織上對于黨員數(shù)量的一味追求,以及國家干部選拔任用制度產生的負面效應,導致許多入黨動機不純的人不斷混入到黨組織里。這些人一旦大權在握,必然會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組織給予的信任,謀取個人的私利,做出危害國家、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來。由此可見,要想加強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就必須從培養(yǎng)高素質黨員隊伍入手,切實加強黨的組織建設。
第一,提高并嚴格執(zhí)行入黨標準?!稕Q議》中雖然提出了廣泛發(fā)展黨員不講門第出身。但是,同時也提出了申請人必須具備正確的政治觀念,良好的思想覺悟等要求。如今在進行黨員考察時,應當以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個大背景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新入黨機制。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關鍵內容,應將黨員選拔主要交由其所在基層組織的廣大群眾來決定,制定一套更為嚴格的選拔考核機制。如將預備考察期適時延長至兩年;對于期間基層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比較突出的人員要堅決剝奪其轉正資格。
第二,完善黨員考核制度。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重視道德的教化作用。目前黨內出現(xiàn)的種種亂象,都可以反映在一些黨員干部的道德嚴重缺失上。因此,對于正式黨員的考核應該把“道德因素”作為考察的首要內容,并將考核情況作為黨員干部選拔任用的最基本依據(jù)。雖然,道德判斷難以量化,但是其完全可以從黨員的日常行為是否有違公序良俗來進行衡量。對于黨員的考核重點又要放在黨員領導干部身上,更加注重對于他們生活道德的監(jiān)督考察。
“執(zhí)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薄稕Q議》中特別強調了黨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的黨和人民軍隊面對強大的敵對勢力,正是采取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正確策略,才調動了最廣泛的的革命群眾,獲得了革命主力軍的支持,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但是,建國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些黨員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認為江山已經穩(wěn)固,忘記了初心,丟失了本分,隨之滋生了一系列嚴重的作風問題。其表現(xiàn)正如新《準則》所指出的那樣:“理想信念不堅定、對黨不忠誠、紀律松弛、脫離群眾、獨斷專行、弄虛作假、庸懶無為……”這些行為與《決議》中提到的作風問題,其實質都是嚴重損害黨的群眾路線,破壞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魚水之情。長此以往,必將動搖黨的執(zhí)政地位。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因此,黨的領導事業(yè)必須得到廣大人民廣泛的支持,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也就是堅持群眾路線不動搖。所有黨員及領導干部應該對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入腦入心,“照鏡子、正衣冠”,時常重溫群眾路線,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及時查找自身的問題并進行糾正,強化為人民服務、依靠人民群眾、無條件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的意識。當年,古田會議針對軍隊中出現(xiàn)的極端的個人主義、山頭主義、享樂主義,及時提出了要將黨和紅軍的工作與人民群眾緊密結合起來,將“爭取群眾”、“相信群眾”作為黨和紅軍革命的力量源泉,加強了黨及其領導的紅軍隊伍同廣大普通老百姓之間的血肉聯(lián)系,鞏固了革命勝利果實。如今,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不斷進入深水區(qū),當前的社會矛盾也正處于凸顯期。我們更應該要時刻謹記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要依靠人民這個黨的根本宗旨。另外,黨員領導干部的權力來自于人民,在行使權利的過程中理應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只有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權力的委托能夠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利益,人民群眾才會放心將它授予中國共產黨;在心甘情愿的委托過程中,黨才能獲得廣泛的群眾支持,鞏固自己的執(zhí)政地位。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2).
[2]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8.
[3]蔡普民,吳婉霞.古田會議決議對黨的建設的時代價值[J].廈門特區(qū)黨校學報,2014(06):21.
[4]沈云鎖,潘強恩.中國共產黨通史(第3卷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48.
[5]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8.
[6]朱佳木.陳云年譜下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261.
[7]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6-1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