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領悟經(jīng)典 遵循科學 返璞歸真

      2018-01-25 22:01:10馮尚志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語文

      馮尚志

      摘 要:教改名師很困惑:語文教學怎么了!很苦悶:我不喜歡這樣的教學生活??释麙昝撃J降募湘i。在古代,沒有先進的教學方法,沒有一家教學科研機構,歷代無數(shù)作家以其作品鑄就了獨樹一幟的華夏文化,以他們的人品充實了中華文明呼之欲出的鮮活形象。其求學方法是以文為本,反復誦讀。用心研讀經(jīng)典文學,可以驅惡揚善,提高素養(yǎng),升華境界,凈化靈魂。語言乃至文學,應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不能玩虛的,?;?。引領學生解讀文本時,要注意貼近生活。

      關鍵詞:以誠誦詩 以文為本 杜詩識物理

      在以往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日子里,時常耳聞目睹這樣的情況:有教師感覺語文課難教,有不少學生不愛學語文,我們的周圍總免不了一些不夠科學的教學教研活動。好多年又過去了,教學設施的優(yōu)化,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力度之大,是以往難以想象的??萍嫉陌l(fā)達更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語文是語言的藝術,是信息的載體,是情感世界的外在顯現(xiàn)。當今,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所有空間內,充斥其中的語言環(huán)境和影像畫面無處不在,無疑會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語言能力和語文水平。但是,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有相當多的人的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和水平的低下,實在與我們時代的發(fā)展不合拍。不,幾乎是形成了反差。據(jù)筆者所見,有些接受過中等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人,讀不通暢一篇短文,寫不通順一段實用性文字。親戚家的孩子在省城讀小學五年級,很是聰慧靈秀,電子琴彈奏得令人心馳神往。其他課都學得好,唯獨語文成績經(jīng)常不及格,有時還考三四十分;每次寫作文都犯愁,經(jīng)常有家教老師課余輔導語文。筆者試著與他聊:你愛看的影視節(jié)目中不都有人物在說話在活動嗎?聽聽他們怎么說,看看他們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會提高你的語文成績呢?他堅定地回答:那不是一回事。就在上個月,筆者在省會城市的公交車上聽幾個讀初三的學生在訴說他(她)們都不喜歡上的科目是語文課。筆者問這是為什么?這些舉止文雅的少男少女們直言不諱地說:“一聽我們的語文老師講課,我們就想睡覺……”筆者問:“你們的語文老師是男是女?多大年紀?”“是女老師。四十多歲?!辈挥谜f,能在省城中學教學,起碼具備大學本科學歷。四十多歲既年富力強又有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女性一般來說情感是細膩的,語氣是溫和的,為什么她的教學效果會是這樣?

      也許,但愿筆者是井底之蛙!不過,據(jù)《教育家》2017年3期載:重慶市九龍坡小學的李曉瓊老師是重慶市語文學科的名師,面對語文課堂40分鐘圍繞一篇課文的咀嚼分析,討論問答,難以引起孩子們興趣的狀況,李老師很困惑:語文教學怎么了?孩子們喜歡讀書,卻不喜歡語文,不喜歡作文。對此,李曉瓊很是苦悶:我不喜歡這樣的教學生活。李老師渴望改變,渴望掙脫經(jīng)驗的束縛和模式的枷鎖,渴望破繭成蝶。

      《名作欣賞》2016年第6期刊登《誰在長期擾亂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方向》,靳健教授在該文中提示:“外行的高端設計者入主語文課標建設和教科書編制工作,外行的權威教授對語文教育妄議和瞎指揮,外行的行政管理者肆意踐踏語文教育的神圣陣地,追求拜金主義和時髦潮流的明星教師破壞語文發(fā)展道路,種種情況,無不令人擔憂?!弊鳛樵驹谥袑W語文教育一線的工作者冒昧地認為,靳教授的呼吁高屋建瓴,切中要害,實在應該引起教育部門的關注。

      《名作欣賞》2016年第9期又刊登《目睹近20年語文教育之怪現(xiàn)狀》。作者楊先武是湖北省特級語文教師,也是語文課改的先鋒。楊老師撰文維護的是語文課改的正確性和必要性,大約也可算是對靳健教授的反攻倒算吧。大致說來,兩篇論文都在回顧我國語文教育改革的歷史,都圍繞理論問題而討論。關于理論問題,筆者無所贅言。有關理論問題,孰有理孰無理,愚以為,還是借用那句哲學名言來作答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就過往的事實和今天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來說,靳教授所言的幾類人確實在擾亂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方向,給語文教育帶來了不可低估的破壞作用。想掩蓋恐怕是掩蓋不了的吧。不過,這是來自上面的擾亂和破壞。這些領導專家雖然身在高處大權在握,有指導語文教育全局的掌控力,但畢竟是外部作用,因為他們不會站在中學課堂的講臺上,不會直面教材,不會面對學生去剖析課文從事實實在在的教學活動。換言之,無論高端設計者如何“入主”,權威教授如何“妄議和指揮”,它都不可能對語文教育產(chǎn)生直接而決定性的擾亂和破壞作用,因為,盡管上面一來號召,學校就會組織教師學習并力求貫徹到教學實踐當中,但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每次下來的有關教學的新名堂究竟有用沒用,是真科學還是偽科學,是時髦還是能實用,是內行的先進經(jīng)驗,還是外行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第一線的教師心知肚明。科學的有用的,正求之不得呢。

      所以說,導致部分學生不喜歡學語文課,相當多的受教育者語文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之一,恐怕在于教育理念的偏差以及執(zhí)教者教學方法的問題吧。

      近年來,有學者懷念民國初期的教育,認為“(民國)在教育上走出來一條真正融合中西的道路,將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本土化,讓我們在這塊土地上不僅享受祖輩傳承下來的最優(yōu)秀的文化,同時能享受來自全球的最優(yōu)秀的文化資源”。筆者以為,我們還是把關注的焦點先集中在“祖輩傳承下來的最優(yōu)秀的文化資源”上來吧。因為這是中華文明的本源,而且,探尋祖輩是如何學習他們的先人遺留下的文化資源的方法,正是我們今天期望借鑒的主要途徑。

      在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人們的活動范圍十分狹窄的遠古,歐洲的文藝復興發(fā)生之前,華夏大地就產(chǎn)生了以屈原為代表的可與日月爭光的楚辭,敘事詳備、能見其人能聞其聲的史傳散文《左傳》《國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鴻篇巨制《太史公書》。這就給中國文學界定了一個相當高的起點。七步成詩的曹子健,王子安即席作賦一氣呵成而驚動四座的《滕王閣詩序》,代表了古代文人敏捷的才思、嫻熟的文筆。文學家蘇軾,若論其身份職業(yè),他是封建朝廷的舊官吏,用今天的話說,是級別相當高的政治家,而并非職業(yè)作家,可他的業(yè)余創(chuàng)作卻代表了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大家知道,若論宋詞,莫過于蘇辛;若論宋文,莫過于蘇王;若論宋詩,莫過于蘇黃。蘇軾44歲任徐州太守時曾作題畫詩《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山蒼蒼,野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語句明快極簡練,且口語化。請教專家學者,這算不算漢語歷史上最前衛(wèi)的現(xiàn)代白話文?大家知道,有史以來,漢民族語言一直通用的是秦漢時期成形的文言文,尤其是書面語(其缺陷是不易大眾化)。只是到了五四運動,才開始提倡白話文,抑制文言文。那么,在距今九百多年前,蘇軾就以白話文入詩,且如此精準而典范。作者對漢語發(fā)展做出的卓越貢獻,似乎被人們忽略了。若讀過其中“舟中賈客莫輕狂,小孤前年嫁彭郎”的詩句,你定會以另外的眼光看待這位散文大家,他不只能寫出關注現(xiàn)實為國計民生仗義執(zhí)言,說理透徹文風扎實的政論文,也并非只會創(chuàng)作出讓武士披著鎧甲扛著盾牌去吟唱那“江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蕩漾在一葉扁舟之上的商旅游客不必自作多情盡展風采了,你所傾心迷戀的我那位小姑(孤)早已嫁給了彭郎!在此境界中,物與我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比擬手法渾然天成到了鬼斧神工的地步。作者的思緒天馬行空,主客觀一體,把人為景物所動,被湖光山色迷戀的癡情說成是商旅游客因鐘愛小孤山而在賣弄風姿以圖喜結良緣;又把無血無肉的一座山與詩中的抒情主體比擬成了姑嫂關系。山水成了人,無生命的物體活了起來,且飽蘸人的激情,極富人的神韻??上н@位嬌女早已委身于比你更富姿色、更具魅力的情郎,這位彭大相公也是一座山的名稱罷了??v觀蘇軾的詩文,既洋溢著陽剛之氣,又不乏似水柔情。endprint

      再看我們的先輩司馬子長在史學著作中是如何寫人敘事的。同寫二人觀看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途中的浩蕩車隊,發(fā)跡前的劉邦目睹其尊容及排場不禁贊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就應當是這樣?。┳阋娢磥淼臐h高祖對權勢的仰慕,對威武的艷羨。亡命下邳的楚地一少年同處此境竟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他的地位可以被推翻由我項某人來代替。)話語短小,語意坦率,足見這位貴族后裔自矜攻伐氣蓋一世的性格特點。從這極簡短的兩句個性化話語中,讀者對兩個楚漢之爭的勁敵,秦漢之交的風云人物的思想風貌性格特點一覽無余。難怪就是此二人導演出了一幕幕活龍活現(xiàn)的悲喜劇,原來領袖人物的思想本源就在這里。后來的事實說明,挫敗秦王朝主力的,正是這位當年學文化只需“記姓名”,要“學萬人敵”的貴族后裔,君臨天下的卻是那位徒慕始皇帝威勢,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的劉氏子弟了。楚霸王勇冠三軍,恨不能一口吞沒劉邦之殘余,而在高壇架起油鍋,點燃干柴,綁了赤條條的老翁威逼劉邦,若不繳械,就請賊人之父下油鍋。而劉邦淡然一笑:“我翁即乃翁”(當年同在反秦義軍中,你我曾以兄弟相稱,所以我爹就是你爹),若要烹爾翁,幸分一杯羹(今天你要湯煮你老爹,希望此佳肴你不要獨自享用,也分給我一杯肉汁品嘗)。多么高妙的說話藝術!話搭話的機遇,就把自己的危難與尷尬轉嫁到了對手的身上。劉邦的精明還在于,這番話在此時只能說給項羽聽,這點小聰明只有耍給這位當年的“兄弟”才能奏效。果不其然,獨享“婦人之仁”美譽的楚霸王不甘失此仁義,那口沸騰了的大鍋只是白費了柴火而已。在另一則故事里,劉邦被項羽的軍隊攻擊到窮途末路,樊噲駕車護送主公疲于奔命。眼見追兵已近,漢王從車上推下了自己的女兒,樊噲猛抽牲口兩鞭,從地上撿起公主扔上車,并告誡主公:“形勢再危急,也不能拋下親骨肉?!敝鞴罅R車夫糊涂:“女兒終是別人家的人,有甚可惜?”見得追兵將至,劉邦又把兒子也扔下車。樊噲驚吼:“沒有太子,誰來繼承王位?”劉邦大罵車夫短見:“寡人性命尚且難保,將以何傳位于太子?”在太史公筆下,劉邦的言論振振有詞,句句在理。之所以振振有詞,緣于劉邦無羞無恥,毫無仁義道德可言;此話能夠在理,它符合的是賭徒的邏輯,無賴的情理。這樣的話語,只有劉邦這樣的人才能說得出,只有劉邦這樣的人才能想得到??梢哉f,這就是一個藝術典型。司馬遷著述《太史公書》,崇尚的是“不虛美、不隱惡”的史學創(chuàng)作原則,但我們說,在漢武帝時期,是否真正發(fā)生過這樣的故事,在劉邦項羽的口里,是否真實說出過這樣的話?大約無從考證。較為可信的是,為了“稽”西漢歷史“成敗興壞”之理,更多的是這位史學家兼文學家展示的文學才華。司馬遷與父親司馬談同為史官太史令,經(jīng)歷了常人不可能經(jīng)歷過的實踐活動,由此豐富充實了他的歷史知識,擴大了他的見聞,有機會接觸到下層人民的生活,進而能體會到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尤其在李陵事件中“就極刑而隱忍茍活”,使他感受了封建王朝的黑暗,對帝王的本質有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認識。然而,若不具備如此的文學功底和非凡筆力,即使磬南山之竹,僅憑這娓娓道來的平淡敘述,就不可能把漢武帝先祖的本性特征揭露得如此深刻而鮮活。

      《歸園田詩話序》篇首這樣說:“詩三百篇,孔子取‘思無邪一言以蓋之。夫思無邪者,誠也。人能以誠誦詩,則善惡皆有益。學詩之要,豈有外于誠乎?”就是說,從孔子到其后輩的文人學者都認為,學詩,不能不忠誠。這個“誠”,指的是準確完整地咀嚼吸收學習?!对娊?jīng)》三百篇是中國文學的源頭,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它涵蓋引領了所有的文學樣式。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恐怕也存在著“誠”與“邪”的問題。施教一篇教材,不能依賴《教參》,首當其沖的是教者先要讀懂它,要準確地鉆研,而不要產(chǎn)生誤解以及似懂非懂的情況。吃透教材,設計教學與實施教學就有了主心骨,方法就會隨之而來。反之,就會如無根的浮萍,只能漂浮在水面上,任爾東南西北風,就會被外界所干擾所左右。就是說,不折不扣地讀懂文本,是學習文學的根本任務,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再一個問題,要重視讀,通過反復誦讀以熟悉教材從而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有人會說,讀,且反復讀,是笨辦法,費時費力,不足取。愚以為,非讀熟不可。熟讀是實踐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就能逐步理解文本,能受到感染,那么,之后教師的講解及其他,學生就能配合得上,教與學就會漸趨融洽,而不致隔膜。那種教與學兩張皮,教師在講在教,使盡了招數(shù),學生不買賬,昏昏欲睡,其主要原因大概就在這里。

      強調讀,反復讀,有人會說是走回頭路,是對現(xiàn)代化的反叛。愚以為,這是返璞歸真。從遠古至20世紀初,沒有先進的教學方法,沒有一家教學科研機構,卻涌現(xiàn)出了左丘明、賈誼、司馬遷、柳宗元、李白、杜甫、蘇軾、羅貫中、老舍、柳青等一大批文豪。他們以他們的作品鑄就了優(yōu)秀的獨樹一幟的中華文化,以他們的人品充實了中華文明呼之欲出的鮮活形象。這些文學巨匠的求學不都是靠教者剖析文本,學生反復誦讀然后背誦的笨辦法嗎?而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情況又如何呢?二十多年前,《文藝報》文學評論版主編孫武臣老師當面對筆者說:“未來的三四十年,我國恐怕難以出現(xiàn)真正能站得住腳的作品?!爆F(xiàn)代的學術論文中,充斥著現(xiàn)代化的專業(yè)術語,令讀者眼花繚亂,但有多少實在內容呢?門類繁多數(shù)量空前的文學創(chuàng)作,不在意什么“意境”之說以及對形象的刻畫。人物語言、行為描寫不符合其性格發(fā)展的邏輯。情節(jié)缺乏生活真實,只在乎感官刺激,吸引人的眼球。語句不合語法,不注重標點的使用甚至不用標點。有點文化熏陶的人,對其中一部分委實不忍卒讀。孰是孰非,哪種方法有用,哪種方法有害,有必要重溫那句哲學名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生活閱歷的人以及從事語言文學工作的人會感受到,學歷很高以及涉獵書籍極豐富的人并不一定會在文學與藝術方面有所造詣。而能有所建樹者,此人必定會內存語感。而語感這東西,靠別的途徑是得不來的。只有靠讀,熟讀以至背誦數(shù)量相當?shù)谋久褡逭Z言文學中的佳篇名作方可練就。只有這類規(guī)范精準的語言,經(jīng)典富有文采的篇章語句占據(jù)了某人的思維空間,才能形成科學縝密的思維,才能駕馭語言,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出個人的情志,才有望在日后寫出成一家之言的作品??梢?,語感是內功。不管練什么,都離不開練內功。三十年前演過一電視劇,一人物叫甄三,很是勤奮,武功很高,誰也打不過他。他的師兄嫉妒了,認為是師傅把講解此功夫的書傳授給了師弟所致。他偷來后照著書去練,結果長進不大。問題出在哪兒了?原來,甄三起初重視練基本功,他每天用簸箕端土,走得很快,可土不灑落。以后,一手端三個簸箕,走得更快。當初師傅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把秘訣獨自傳給了甄三。據(jù)《耆舊續(xù)聞》載:司農公聽說蘇軾抄寫《漢書》已過三遍,能背誦如流,想當面領教。仆人任取一冊,東坡張口背誦幾百句,竟無一字差缺。公以語其子曰:“東坡尚如此。中人之性,豈可不勤讀書耶!”魯迅一年背一尺多厚的一摞書,巴金背《古文觀止》,茅盾背《紅樓夢》,劉伯承背《孫子兵法》??梢哉f,熟讀以至背誦,是人成才的必由之路。幾十年前,即有報刊載一成功人士的經(jīng)驗談:“人生為學背書始?!钡@是苦行僧的為學之道,一般人都望而卻步。當今,依賴電腦的人越來越多。電腦方便,電腦很詳盡,然而,電腦能換成人腦嗎?endprint

      反復讀,以至背誦,讀者會有這個耐心,能有這種興趣嗎?一位達人說:“都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說,沒有對母語文化的熱愛,就沒有真正的語文教育。”本來,母語文化被愛是自然而然的,是絕對不成問題的。因為母語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結晶和承載體,她本身就應該被中華兒女及其子孫所鐘愛。問題在于,幾十年來的語文教育被人為地扭曲了,這塊充盈著愛與被愛源泉的神圣領地被個別不懂行但很高明的人給擾亂了。魏書生的教改經(jīng)驗,在中國基礎教育界曾風靡了近半個世紀。最近,蔡朝陽先生撰文說:“魏書生名望很大,可是他寫的那些東西,沒有一丁點的思想含量,不忍卒讀。……將一輩子用在了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還裝作煞有介事的樣子?!簧儆凶R之士在文章中都存在類似的表述?!笨吹竭@里,但凡進過校門的人是否都會想到丹麥童話《皇帝新裝》里的那位擅長織錦的織工?

      據(jù)刊載:“語文教育界的傳統(tǒng)主流型名師閱讀范圍窄?!蔽覀冋f,窄與博,多與少,只能相對而言。人們都希望讀得多一些,廣博一點,但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現(xiàn)在,誘惑多了,人們的業(yè)余時間幾乎都陪伴了電腦和電視。但是,沒有一丁點思想含量,讀書的面又窄,卻能在泱泱大國的教育領域風生水起,這種潮流的性質是否有點不夠科學呢?

      如果是在正常的教學環(huán)境里,了解了范仲淹的生平、業(yè)績、為人,讀著《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人之心蕩氣回腸,作為有血有肉的人,你就絕不會不被該文所感染(在筆者的經(jīng)歷中,每一屆學生都會一遍比一遍讀得有力,讀得有情感)。讀到“先天下之憂而憂”,你就不會以為是在唱高調(范文正公用個人的薪酬購置“義田”,救濟災民)。前面談到的那位一上語文課,她的學生就想睡覺的老師,其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她在受教育階段以至今天為人之師,就沒有投入情感去誦讀過這類名篇佳作,幾乎沒有被母語文化感動過,或者說,自己沒有真正地讀懂文本。那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肯定是不行的。

      經(jīng)典文學作品有人稱之為精神食糧。猶如五谷、果蔬、珍饈,對人的健康成長是極為有益的。缺了它,會營養(yǎng)不良以致畸形。不是嗎?當前,時有發(fā)生的校園暴力事件,馬加爵、連勇、藥家鑫案均是畸形胚胎膨脹后的典型案例。只要認真鉆研這類文本,用心誦讀,不愁讀者不會滋生盎然的興趣。

      比如王維的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從字面看是寫景。清晨,渭城一帶下起了只能濕潤塵土的雨,即小雨,細雨。既是小雨,就不會影響詩中所寫的主體事件——元二前往安西的行程。而且,極為有利。塵土不揚,空氣清新,楊柳青青,出行豈不方便舒適,心情怎能不爽!這是偶遇的絕佳天氣,還是詩人借景抒情的巧妙?連塵土是否沾衣,道路是否泥濘都想到了,離人居住寓所及周圍草木的顏色都留心到了,讀詩的人必定會深切感受到作者對元二的關懷備至??蜕崆嗲嗔渚G令人賞心悅目,著眼于離人,必生留戀不舍之意;從送別者的角度看,這是對元二最真誠最高貴最雅致最豐厚的款待。另外,在古代詩界有一種不言而喻的潛意識,文人雅士都會領略到這一物體的情感特征——柳者,留也。既是留戀,也是留念。對出行者而言,是對渭城、對客舍、對楊柳,還是對送別者、對詩人的不忍離別呢?因為,渭城即咸陽古城,地處中原,而將要到達的安西(今新疆庫車縣,往南約三百公里,即為今吉爾吉斯斯坦國境),不僅路途遙遠,而且地處塞外異邦,氣候不測(胡天八月即飛雪)風物不適(北風卷地白草折)。雖處盛唐,但封建帝王窮兵黷武,頻繁向吐蕃、南詔用兵,友人只身深入那不毛之地,將要擔負朝廷的重大使命,險象環(huán)生前途未卜,作為送別者及詩人,怎能不深感憂慮呢?于是,詩的后兩句順勢道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薄案边M,不是“再”進,是已經(jīng)喝了好多杯,無數(shù)杯了。每念及此,還是“更”喝一杯吧!再多的思慮沒用了,更多的話語不說了,千叮嚀萬囑咐都寄托在這一杯又一杯的酒水之中了?!拔鞒觥敝拔鳌保黼x別者的去向。陽關尚在甘肅境內,至安西還有一千多公里的距離。出陽關即無故人,既暗含送別者與離別者是摯友,又表達了送別者對離別者將要去的地方無人理解遇事無人相幫的擔憂。

      只要用心研讀詩文,就能感受到蘊藉其中的友情之愛人性之美,足見華夏古國是獨有的仁義之邦。詩人將主觀情感的抒發(fā)寓于客觀的寫景敘事之中,與我們所講的德育、所需的美育,在《渭城曲》里水乳交融,使讀者潛移默化。用心研讀,可以治愚療麻,可以驅惡,可以揚善。其提高素養(yǎng),升華境界,凈化靈魂的震撼力無可抗拒。

      當然,不是說語文教學不必講究方法。師范類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不是專門設置了一門課程叫“中學語文教學法”嗎?問題的癥結在于,教學方法的探究及采用是否應該有個前提條件?還有,采用這種方法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置很有必要(它打破了過去滿堂灌的教學陋習)。因為問題是師生互動的中心,互動靠問題的提出、思考、解答來推動。而這個過程要在準確理解文本的前提條件下設疑,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答疑。三十多年前,筆者有位學理科的同學曾幾次當面調侃:“你們語文教師教毛主席詩詞設疑提問學生:‘春風楊柳多少條?學生齊聲回答:‘萬千條。教師又問:‘六億神州怎么著搖(堯)?學生無力地應答:‘順(舜)著搖?!碑敃r,筆者只以為學理科的一般都瞧不起學文科的。他們認為,語言文學沒什么科學而言,只有腦袋笨基礎差學理科無望,才去報考中文專業(yè)的。當時還認為,這位同學不善交際,所以編了這樣的笑話來打趣老同學。幾十年來,筆者時?;匚哆@則笑談,似乎逐漸體味出許多理論和現(xiàn)實的問題。

      比如前面提到重慶市謝家灣小學的李曉瓊老師,面對圍繞一篇課文的咀嚼分析,討論問答,卻難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李老師很困惑:孩子們喜歡讀書(恐怕指的是課外讀物),卻不喜歡語文,不喜歡作文。對此,李老師很是苦悶。我們說,李老師很坦誠,她是在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yè)擔憂。李曉瓊不喜歡這樣的教學生活。教學經(jīng)驗在很多情況下是一種寶貴財富,偶爾也會成為包袱和創(chuàng)新的障礙。李老師渴望改變,渴望掙脫經(jīng)驗的束縛和模式的枷鎖,渴望破繭成蝶。endprint

      語文課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不喜歡語文,不喜歡寫作,其根本原因恐怕就在于“創(chuàng)新”二字上。那種不以文本為本,不以讀懂課文為前提而只想搞“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及方法,不知九龍坡地區(qū)的學校存在否?李老師渴望破的“繭”,可能就緣于奉行了這樣的教學理念及方法。我們說,正常的經(jīng)驗不可能“束縛”住李老師的教學,就沒有必要去“掙脫”,而需要“掙脫”的是“模式的枷鎖”。李老師身處名校(教育部課程改革試驗基地),又為“重慶市語文學科的名師,曾多次站在賽課領獎臺上”。大概每當備課,總想采用更先進的思路和方法去處理教材;每當站在講臺上,總想用新的姿態(tài)去面對學生;總想在這塊課改的試驗基地上出奇招、標新異,以不愧于全國人大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督學,全國科研型骨干校長治下的教師在上課。這是榮譽,是責任,也是光環(huán);如果缺乏主心骨,如果自己的專業(yè)功底欠佳,恐怕就成了“模式”。課程改革的目標,應該是使學生更愛學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大面積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師越教越順手了,越教越有成就感了。這類課程改革試驗基地中的名師“很困惑”,在渴望“掙脫束縛和枷鎖”,我們的課程改革組織者是不是有必要反思其中之一二呢?李曉瓊老師難能可貴,她在反躬自問:“語文教學怎么了?”我們的教育部門及專家,是否也能切實關注一下當前的語文教學改革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大計,莫可等閑視之!

      成尚榮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人民教育》2017年第9期)一文中說:“傳統(tǒng)文化只有被學生所認識,所認同,并被認真踐行,才能真正弘揚起來?!彼寡哉\哉,信哉斯言!但讀熟才能“認識”,理解方可“認可”,被感染才有望去“踐行”。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能在文明古國得以傳承,能夠真正弘揚起來,基礎教育何去何從,莫可等閑視之!

      筆者能為人師,自感榮幸。在屈指可數(shù)的教學生涯中,有點體會,不揣淺陋,在此奉上,以俟專家斧正。語言乃至文學,有別于自然科學,但也是科學,也應以科學的態(tài)度慎重而認真地對待,而不能玩虛的,耍花樣。在處理教材、引領學生解讀文本時,要注意貼近生活。因為文學來自生活,解讀文本感悟文學,就不能與生活隔膜起來。

      三十年前,筆者在北京的一所設施高檔的力邁私立學校試講,被指定要講的課文是入選初中教材的《一面》。這篇記敘文大致是講一位公交車售票員外出遇雨,站在路邊屋檐下暫避,被店主人邀至店內熱誠接待(找不到此文本,所述情節(jié)可能有出入)。這篇記敘文情節(jié)很平淡,所以我事先預設了幾種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小辦法。不客氣地講,平時講課不難引發(fā)學生興趣,可是那天面對那些生活閱歷很廣、智商極高的京城少男少女,任憑幾試招數(shù),卻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分析課文不得要領。講桌周圍端坐的十幾位資深領導及骨干教師開始面面相覷。學生對文章所敘的故事感到索然無味,而故事情節(jié)是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的手段,如果學生持續(xù)冷漠,后面的內容就不好進行,對人物特點的概括就成了貼標簽,歸納主題就成了空對空,學生就不可能理解課文,那么,這堂課注定不成功。作為執(zhí)教者,既著急又尷尬。在此之際,突然想起前幾天路過京城動物園附近,偶遇瓢潑大雨,好多行人沒帶雨具淋濕了衣服,無奈站到路邊的商鋪門口避雨,筆者也在其中。此時,店內出來一男一女,呵斥路人離去,說影響了他們的生意。身上滴答著雨水的老少齊聲哀求,一男一女意志不減,語氣更兇,以至于雙方幾乎動了手腳。筆者簡述了這段經(jīng)歷后,看學生的表情神態(tài),似乎有了向心力。講述這個與課文內容無關的小插曲的意圖,在于試圖把學生低迷的注意力從書本拉回到生活中來,即讓參與者把感悟文學的思維活動與生活貼近。有幾個學生舉手要求發(fā)言說:老師講你的經(jīng)歷,是讓我們聯(lián)系課文。課文主人公的行為“令我感動,雖然是在舊中國發(fā)生的事”。這時,氣氛活躍了起來,下面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一個點不放在坐標系里,就不能反映其幾何參數(shù)。35歲年輕不年輕?與19歲比,不年輕;與50歲相比,就是年輕。一件事不作相應的比對,則很難顯現(xiàn)出它的意義和價值。對語文教學而言,這個比對物就是當事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及現(xiàn)實生活。有這個過程,可以由已知去理解未知,由具象去感知抽象。在那些年,各個學校都在訂閱的一本雜志叫《語文學習》。其封面上似乎寫著這樣的話:語文學習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讓我們品味一下杜甫的五言律詩《春夜喜雨》。

      詩題有“喜”字,“喜”什么呢?首句即說,這是場“好雨”。怎么就是場好雨呢?

      A.它順應物候的時令季節(jié)需要。

      B.在春季這樣干旱少雨的季節(jié)下起了雨。

      C.不知不覺地在夜晚下雨,這有幾點好處:1.不影響人的出行、勞作;2.地表溫度低,下雨更有利于植物吸收、生長(農民盡量在傍晚或夜間給作物灌溉);3.“潛”:偷偷,不知不覺。沒有狂風大作不是暴風驟雨,對植物沒有破壞作用。

      D.這場雨難能可貴。雨是水,水不能“潤”物,為了機器轉動得靈活高效,且為減少磨損,需要人們經(jīng)常在軸承處加油。加水起不到上述作用,反而會使機器生銹。這場雨為何能具備“油”的功效呢?這使讀者想起了一句俗語:春雨貴如油。

      從以上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的幾方面看,這確實是場“好雨”。好雨是好雨,如果下一會兒就停了,淺嘗輒止,好雨就有點不盡人意了,“好”得不夠味兒。下面看頸聯(lián),出句的“野”即田野,“徑”是路。向遠處看,田野、道路還有天上的云全是黑蒙蒙一片。路上沒有雜物,路面平滑,只要天空有點亮色,路面就有反光,那么,即使在深夜,看見道路還是不成問題的。但在這里,連道路都是黑的,可見天色之暗。對句的“火”在船上,它就不是火,而是“燈”。只有船上的燈是亮的,其潛臺詞即是:其余都是黑的。這是以亮反襯其黑。同樣的道理,江面極易反光,如果天空有縫隙,江面就不會如此之黑。寫黑,說明天空陰沉得很,那么,這場雨一時半會是停不下來的。

      E.這場細雨持續(xù)時間長,足夠澆灌萬物,滌濯世界的。真是場好雨??!

      以上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六句寫眼前的物,繪周圍之景,可以說是實寫。看下面尾聯(lián)。前六句的時間發(fā)生在“夜”,尾聯(lián)出句的首字“曉”是拂曉,與“夜”相對,說明時間推移了。如果說前六句是實寫,那么,后兩句就是詩人的聯(lián)想(詩題“春夜”,即著眼點在“夜”),就是虛寫了。清晨去看那紅艷艷濕漉漉的地方,那是盛開怒放著的百花。endprint

      F.結句寫“好雨”潤物的效果。“重”,即沉甸甸,是說花的枝、莖葉、花朵增大了許多。“濕”,是說百花飽浸了雨水,雨水從上至下落至地面?!板\官”,指成都。這樣的花遍布成都城內外??梢钥闯?,即使在詠物寫景的詩作中,也滲透著詩圣與勞動人民的感情,急他們之所急,憂他們之所憂,喜他們之所喜。尾聯(lián)兩句寫花,是詩人給這首樸實無華的詩作賦予了美學色彩。

      杜子美的詩歌創(chuàng)作數(shù)量頗多,其后歷代評論解析其詩文的作家及作品也極多,但極少發(fā)現(xiàn)有人對《春夜喜雨》給予評析。可能是足以體現(xiàn)這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作的思想性、藝術性以及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中的地位及其影響的經(jīng)典作品太豐富了的緣故吧。這首五言律詩之所以選入當代中學課本,是由于這首詩淺顯易懂吧。蓋文章者,均有其結構在內,尤其是散文。且看這首五言律詩:文眼“喜”與首聯(lián)的“好”乃至其下的具體內容構成因果關系,全詩的關鍵詞“好”與其后的具體陳述構成總分關系,詩中的各項描繪之間構成并列關系。篇幅短小,但題材繁雜,且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用詞考究首聯(lián)對句的“乃”,有“竟然”“意想不到”的意思。副詞一般用在謂語前,修飾或限制它后面的動詞或形容詞,但這里的“乃”用在動詞“發(fā)生”前,卻不能與它相應的主干成分產(chǎn)生直接的語法關系。因為,該句的謂語動詞“發(fā)生”陳述的主體對象是“雨”,而“雨”對它的行為去留不會存有感知及情態(tài),這是作者順應了前句的擬人手法,用“乃”既可表述春季一般不會形成如許“好雨”之意,又可表達抒情者對這場好雨的降臨而生的喜出望外之情。頸聯(lián)出句之“俱”,范圍副詞,即“都”“全”。平視前方的原野、道路,仰視天空的云彩,全是黑蒙蒙一片,強調了范圍之廣。頸聯(lián)對句之“獨”,范圍副詞,即“僅”“只”,限制了“光亮”范圍的狹小。副詞,一般并不具備實在含義,故而劃為虛詞的范疇,但使用得當,則能收到神奇的功效。難怪北宋敖陶孫《品古今諸名人詩》云:“獨唐杜工部,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擬議?!?/p>

      李白的古體詩《將進酒》通篇寫的是喝酒。為何要如此地海喝狂飲呢?“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連價值那么昂貴的坐騎和衣服都讓后輩取出換酒喝,原來是為了“同銷萬古愁”。愁什么呢?“我輩豈是蓬蒿人!”滿懷拯物濟世的政治理想,修煉極高的文學才華,應該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現(xiàn)實是天生我才卻無用。為青春不再而悲,因壯志難酬而愁,為光陰不復回而怨。被譽為詩仙的李白不僅政治理想破滅,生活也是窘困潦倒的,這位在中國文學史上獨領風騷,其詩歌成就無人可企及的天才詩人病體難支,最終客死他鄉(xiāng)。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抱負與坎坷,才華與結局的尷尬燃起的悲憤難以平息?!俺榈稊嗨鳌北扔鞯氖恰芭e杯消愁愁更愁”。不可調和的矛盾,難以消受的惆悵就在自己身上,這位“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詩仙該如何鋪排宣泄呢?詩人用了比興手法。篇首先言“黃河之水”以引起下文;寫“黃河之水”是為了比況歲月易逝不復回,更為了烘托那難以遏制的激憤情感。如此說來,這“黃河之水”在本詩中的作用,就該是重頭戲了。那么,這里的“黃河之水”就不會是一般的狀態(tài)了??雌渥置?,首句不過是交代了黃河的源頭。“奔流到海不復回”是說去向,還說不再回歸了。這也沒什么新鮮特別之處啊。陳述描繪句子主語的只有“天上來”這三個字!“天上”,極言其高,用來寫河流,其上游居“天上”,下游(相對上游而言)處地面,用今天的專業(yè)術語說,該用一個什么詞語來涵蓋呢?——“落差大”。僅此三字,其余只字未吐!李白在這里給讀者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只說“天上來”,黃河水在這里是什么狀態(tài),任憑你的經(jīng)歷、你的心境、你的造詣,自己去填充吧!真乃言有盡而意無窮,天下之至言也。我們知道,黃河流經(jīng)山西境內的壺口為何聲震山岳,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其主要原因大概就在于“落差”大。李白生活在距今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科技水平尚在啟蒙階段,不會有“落差”這個專業(yè)詞匯;那時沒有交通工具,出門靠步行,生活閱歷有限,不可能親臨壺口這樣落差大的地段去考察體驗,只能憑想象(或曰藝術構思)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把科學原理納入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但凡談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人們想到的是憑空起勢,渺茫無憑,神奇莫測的虛幻手法。陳知柔論詩說:“杜詩識物理。”杜甫是詩圣,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而李白號詩仙,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即便如此,我們從他的作品中仍可看出,李白的藝術創(chuàng)作并未超脫生活,而是植根于生活。

      可見,基于生活,源于物質,遵循科學,是一切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endprint

      猜你喜歡
      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樂語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樂語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22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樂語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8
      一紙懇切書,一段語文情
      語文的“理”性
      讓積累成為語文學習的一部分
      學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8
      語文的使命
      中學生(2015年9期)2015-03-01 03:43:40
      語文的重建
      陰山學刊(2014年2期)2014-02-02 09:34:00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连云港市| 保靖县| 东港市| 湛江市| 深州市| 瓦房店市| 孙吴县| 习水县| 南丹县| 兴安县| 吴堡县| 台北县| 江津市| 隆德县| 喜德县| 普格县| 高台县| 同江市| 潼关县| 长治市| 大港区| 邹平县| 龙海市| 额敏县| 如皋市| 江孜县| 彭阳县| 鄂温| 江永县| 成安县| 江都市| 巫山县| 城步| 文化| 襄垣县| 望谟县| 蓬溪县| 买车| 区。| 河津市|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