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田
改革開放40年,我家生活的變化,可以說是國家巨變的一個縮影。
1979年春天,當(dāng)時我家有老少五口人,靠我和愛人70多元的收入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日子過得很充實、很自在。十幾歲時,我就有過擁有一輛自行車的夢想。參加工作后,單位離家較遠,有十多公里,為上下班方便,我想買一輛自行車,但一直未能如愿。
1981年春天,我從廣告中看到城里的東四市場不用票證就能買到自行車。于是,我倒了幾次公交車來到東四,用120元換來一輛嶄新的“飛躍牌”自行車。售貨員問我是否托運,我說我自己騎回家??粗馔吡恋淖孕熊?,我欣喜異常,騎了近4個小時后回到家中。家人看到自行車高興得像過年似的,鄰里、親朋好友聽說后也都跑來看,羨慕極了。在當(dāng)年,自行車可是家庭“四大件”之首,是奢侈品——我終于圓了第一個夢想。
1992年春天,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在中華大地再次掀起改革開放的浪潮。在以后的幾年間,國家經(jīng)濟邁上新臺階。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開始惠及百姓。我家的收入和生活也上了新臺階,孩子們也1998工作。我和愛人的月收入由10初的幾十元增長到幾百元、幾千元,日子越過越紅火。錢包鼓了,生活目標(biāo)也越來越高。那年,單位分配給我一套三居室的樓房,我們又先后買了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照相機等等。有人打趣地說:你這是提前過上小康生活了!
1998年,在喜迎新春佳節(jié)之際,圓了我第二個夢想—一汽車夢。此時我和愛人的月收入已達七八干元。我在豐臺汽車銷售市場花10多萬元買了一輛國產(chǎn)品牌奇瑞轎車,這可以說是改革開放20年后,我家生活又一次質(zhì)的飛躍。 有了家庭轎車,我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幾年來,我們自駕車到全國二十幾個省、市、自治區(qū)旅游,不僅陶冶了情操,還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錢多了,我們不僅去港澳臺旅游,還走出國門,先后到美國、俄羅斯、日本、泰國、柬埔寨等國旅游。
買汽車、住樓房和到國內(nèi)外旅游,這些在改革開放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已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