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清
德化縣修養(yǎng)陶瓷研究所
陶瓷的出現(xiàn),最早源于人們對于器皿的需求。人們用陶瓷制品來盛放流體、食物等。陶瓷器皿外觀的特點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狀況。人們往往可以依據(jù)館藏的各種陶瓷器皿的造型、釉質、色彩等大致斷定它所處的時代以及它的實際用途。
陶瓷器皿的造型藝術的范圍很廣。陶瓷器皿的器形通常取決于它的實際用途,絕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器形。同時在不同器形的器皿會配以合適的圖案紋樣和裝飾紋樣,這也屬于陶瓷器皿造型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藝之一。
古代的造型藝術通過人們擬物的思維開始。通過對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細致觀察,不斷積累認知。將自身的生活與美好愿望反映在陶瓷的設計上。柳葉瓶、冬瓜瓶等這些器形都是人們通過摹擬真實的植物形狀,再不斷改良出來的陶瓷器型。
在清朝康乾盛世時期,這種擬物式的器型藝術得到尤為廣泛的關注。這個時期的瓷器設計者們不僅格外重視有美好寓意的、畫工細致精巧的裝飾圖案與色彩格外豐富的釉質,也十分注重造型的實用性和獨特性。這個時期的每件官窯瓷器,都是經(jīng)過整體構思設計后燒制而成的。既保持了陶瓷器皿在造型上的美感,又令人一看就能被其與造型搭配絕佳的裝飾紋樣所吸引。造型和裝飾圖案自然地融為一體,是康乾時期陶瓷匠人們所達到的一種極高的設計境界。
如今,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大家對于陶瓷器皿的審美標準也隨之不斷提高?,F(xiàn)代的陶瓷設計師們更是力求開辟一種獨特的設計模式,顏色更為大膽,器形各部分的比例更為奇特。比如縮減過口徑比例的陶瓷懸膽瓶,在保留原有的飽滿、流暢、簡潔線條的基礎上,融入現(xiàn)代時尚元素,使之更符合現(xiàn)代大眾的審美要求。
陶瓷自產生便于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論是生活中日常使用的陶瓷器皿制品,還是作為觀賞的陶瓷工藝品,陶瓷始終肩負著向后世傳達自身所處時期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特征的責任??梢哉f,陶瓷發(fā)展史是中國歷史某種程度上的剪影。
在漫長的陶瓷演變歷史中,工匠們在對于陶瓷器皿造型長期的設計與制作傳承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探索出相應的生產方法與規(guī)律,從而使中國陶瓷不斷在前朝工藝中改進,形成一套日趨完整的設計與制作流程。即使在現(xiàn)代新型陶瓷制品的身上,依然可見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工藝的身影,并且用更加多元素的手法將現(xiàn)代的藝術情感同傳統(tǒng)文化內涵完美融合。
一件陶瓷作品能否得到廣泛好評,取決于其是否具備符合大眾審美的外貌。不同朝代的陶瓷工藝師們在設計陶瓷器皿的過程之中,不僅可以制作出自古傳承的中規(guī)中矩的陶瓷制品,亦能在原有的造型基礎上,通過新穎的設計生產手法,將自身對于藝術設計的想象力與眾多設計元素大膽結合,在傳統(tǒng)陶瓷器皿上添加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裝飾。如改變瓶口的樣式或為器皿設計獨樹一幟的手柄。充分表達自己對于美的獨到見解,進而鑄就了中國眾多聞名于世的精美陶瓷制品。
陶瓷器皿造型的構成,任何一件成熟的瓷器,皆遵循著“點線面”結合的原則。瓷器設計不可直接與普通的工藝品設計相提并論。陶瓷器皿的設計除了作為陶瓷對于精美外形的追求之外,同時還應牢牢把握著作為器皿所應具備的實用性。在對于瓷器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們應在構思作品面貌的同時,參照對陶瓷造型語言的理解,將設計的美學價值通過陶瓷這一藝術載體展現(xiàn)給世人。
陶瓷器皿的造型承載著不同時期所特有的語言形式。從瓷器設計演變歷史的角度來看,經(jīng)過數(shù)千年歷史的洗禮的中國瓷器之所以能夠有眾多精妙絕倫的典范流傳至今,是因為千百年來,各朝各代的陶工們在代代相傳的技藝傳承中,不斷增添他們對于美學設計的理解,使陶瓷造型藝術不斷推陳出新,日益完善。
陶瓷器皿造型設計吸收了眾多外界的因素?,F(xiàn)如今,很多的陶瓷設計者將實現(xiàn)個性化設計作為設計作品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而忽略了觀眾對于此種設計的理解,陶瓷器皿的語言功能則受到不利影響。陶瓷的造型語言追求有獨立的思想基礎,同時要吸收陶瓷本身外的一些元素,扎根于客觀事實的創(chuàng)造力。除此之外,瓷器的材質同樣能夠展現(xiàn)出同木材、金屬等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例如陶瓷梅瓶,就總能給人以復古感,從而使觀眾聯(lián)想到農業(yè)時代。
(一)注重實用性與藝術性結合。藝術的實用性講究的是在物體實用的基礎上讓物體藝術化。藝術的藝術性,講究的是將事物抽象化或者特殊化。陶瓷器皿設計要注重實用藝術性,讓器皿在具有實用價值的同時又能呈現(xiàn)欣賞價值。從新石器時代以來,人們制作陶瓷器皿滿足自己生活的各種需求。在達到實用性后,去追求額外的美觀。根據(jù)自己的審美,為陶瓷器皿設計不同的造型、添加紋飾和圖案。陶瓷器皿不能脫離實際,單純追求審美,也不能過分強調它的實用性。一件優(yōu)秀的陶瓷器皿滿足人們的使用價值同時展現(xiàn)出其藝術價值,達到雅俗共賞。陶瓷造型的設計不但融入了設計者對于美學的理解,帶有極為典型的藝術特色,又包含著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在不斷的實踐創(chuàng)造過程中,總結出的帶有歷史特色的人文性質。而一件成熟的陶瓷工藝品,它誕生的時期必然會在它的身上印下時代的烙印。設計者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在從事陶瓷造型設計工作時同樣會極為自然地受到時代精神的影響。例如元青花瓷鬼谷子下山圖瓷罐,直口短頸,繪以鬼谷子下山圖,不但讓后世人領略到了畫師精湛的畫工,也讓眾人感受到它所處時代——元代的精神風貌。
(二)加強造型藝術與裝飾工藝的結合。眾所周知,工藝和美術這兩個方面共同組成了陶瓷的造型藝術。就一件純粹作為收藏品的陶瓷藝術品而言,它的造型藝術就是它在器形方面的藝術。裝飾藝術就是設計者在陶瓷形體方面構思的美化裝飾藝術。如果從藝術的本質特征來求索,陶瓷的造型藝術必然是放在第一位的。。陶瓷器皿的裝飾藝術則具有從屬性。如今許多陶瓷收藏愛好者會將目光過度地放在陶瓷的釉質光澤及圖紋樣式上,而忽視了陶瓷器皿造型對于整體的美學視覺的重要意義。所以我們仔細觀察后會發(fā)現(xiàn),社會上正存在著某些偏頗現(xiàn)象:一件成名的陶瓷器皿,人們更多去談論它的紋飾多么精美華麗,而造型的設計者卻鮮為人知。陶瓷雕塑工作者放棄了手中的刻刀,轉為拿起畫筆作畫。種種跡象值得我們去深思。一件陶瓷工藝品的設計與制作,造型藝術與裝飾藝術是緊密不可分的。
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大眾的審美不斷向陶瓷設計生產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更高的標準面前,陶瓷器皿設計生產者需保留傳統(tǒng)工藝的可取之處,融合現(xiàn)代美學,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更多讓時代認可的陶瓷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