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痛苦曾是最讓我恐懼的感覺。
每當我受傷,我總是選擇逃避,藏在軟弱的身后一味地咒罵。直到有一次,我的喉嚨因病痛而失聲幾日。當我張著嘴巴努力地想發(fā)出哪怕一絲聲音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能夠隨心所欲地講話,也是一種幸福。這樣失而復得的喜悅,竟是“疼痛”賜予我的。
原來痛苦還有這樣的內(nèi)涵,沒有它的襯托,你便掂量不出幸福與快樂的重量。我才明白,痛苦,原來是如此的美麗。
“痛”是美麗的,就像成長是一種美麗一樣。從小我便被同齡人用“丑小鴨”“大蜘蛛”這些綽號代替,我經(jīng)常自卑地站在鏡子前,看著過于纖細的四肢,尚未發(fā)育的平淡無奇的身體,強忍淚水長大。而當十七歲的我再次站在鏡子面前仔細欣賞那個“我”時,卻因為那個長發(fā)披肩、面容清秀的少女而感謝成長給我?guī)淼奶弁础J撬屛抑?,現(xiàn)在的這個我,是多么幸福!
“痛”是美麗的,就像失敗是一種美麗一樣。愛迪生承受住了上千次失敗所帶來的痛苦,終于換來了比個人的痛苦強大百倍的全人類的光明;而當我們沉浸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中時,是否能聽到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咆哮著:“我不會讓命運扼住我的咽喉!”縱使雙耳失聰,他也不曾在任何痛苦和困難面前垂下高貴的頭顱,只將痛苦化作創(chuàng)作的激情,譜出了驚世駭俗的名篇!而像我這樣平凡的人,在大大小小的考試中失利后,父母失望的眼神,老師甚至是同學將試卷遞到我手中時詫異的表情,無一不像鋒利的刀片一樣剜割著我驕傲的心臟。我獨自咽下苦澀的眼淚,但也正因為這痛苦過于強大,才會讓我在絕望中爆發(fā)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力量!在最終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時候,我喜出望外,用幸福的淚水品嘗美麗而又苦澀的痛。
“痛”是美麗的,更像失去是一種美麗一樣。當我的祖父去世時,我哭了兩天兩夜,祖父微笑的面容總是在我模糊的淚眼前浮現(xiàn)。被“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悔恨拷問著心靈的我,這才體會到失去親人的痛原來是這樣的撕心裂肺。但是,痛過之后,我卻轉(zhuǎn)過身去安慰我難過的祖母,看見她衰老而悲慟的面容,甚至能感覺到生命的活力也正從她的身上一點點流走。失去祖父的痛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我,人生須臾,要用有限的時間去愛自己身邊的人,去珍惜他們。這也許是為什么失去戀人的人會更加呵護下一段愛情,失去朋友的人會更加認真地對待下一段友誼的原因。
所以,面對痛苦,我們不應該逃避,而應該坦然;面對痛苦,我們不應該咒罵,而應該用敬畏之心去接受。
因為,痛苦,更是一種美麗的感受。
痛苦是什么?作者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幸福是“能夠隨心所欲地講話?!弊髡邚姆疵孢M行了闡釋,這樣的行文,顯然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
文章由過去對痛苦的“恐懼”感覺談起,再從一次病痛中的感受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痛苦也是一種美麗。開頭映襯烘托,既突出了中心,又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搖曳生姿。接著將論點分解成“成長”“失敗”和“失去”三個分論點,并以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考試中的失敗和離別親人等典型的事例進行證明,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真情實感,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很有說服力。最后總結(jié)全文,照應題目和開頭,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針線嚴密,渾然一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