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玉帝下旨挑選十二動物當(dāng)屬相的時候,動物們都想當(dāng)上屬相,封為神。動物們都盡量把自己的優(yōu)點表現(xiàn)出來,想在玉帝面前證明它們已是人類的有力助手。不僅如此,動物們還都想把自己的位置排在前面,因此都在爭論誰對人類貢獻大……貓和狗都同人類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貓認為狗吃得太多,成天只是趴在門口,沒什么貢獻。狗認為貓成天只吃好的,也沒干什么事,不過是念念經(jīng),嚇唬嚇唬老鼠,也沒什么貢獻。它們爭執(zhí)不休,于是一同到玉帝面前評理。
玉帝問狗:“你一頓吃多少?”狗老老實實地回答:“我每天看門守院,一頓一盆。”玉帝又問貓:“你一頓吃多少?”貓靈機一動,說:“我會念經(jīng),抓老鼠,每頓吃一燈盞。”貓只是想巧妙地告訴玉帝,它只吃一燈盞,自己還會自食其力,抓老鼠吃,那么,它的貢獻就一定比狗大了。
聽了狗和貓的話,玉帝斷定,貓吃得少干事多,貢獻比狗大,狗一聽,氣憤極了,覺得貓用不光彩的謊言勝了自己,于是就一邊罵,一邊追咬貓。貓自知理虧,一路跑個不停,到了家也不敢露面,東躲西藏,不敢出來。
趁著貓躲避它的機會,狗連忙同雞一塊去天宮排隊當(dāng)屬相,雞連飛帶跑,排到了狗的前面。躲在暗處的貓很久不見狗的影子,出來后才知道狗搶先排隊當(dāng)屬相去了,它連忙飛跑到天宮,排在豬的后面,哪知小老鼠耍了個手段,藏在牛角后搶先當(dāng)了屬相,貓最終與屬相無緣。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狗是人類最親密的朋友。從遠古的漁獵時代開始,人類就已經(jīng)馴化狗為自己服務(wù),捕捉獵物,看守家園,守護農(nóng)田,放牧巡山。狗不僅是人類最親密的伙伴,也是人類最忠誠的伙伴,任何情況下,狗都不會背叛自己的主人。當(dāng)然,狗以自己的忠誠贏得了人類的信任,它作為人的屬相是無可爭議的。
晚上7~9點黑夜來臨,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具有一種特殊的視力和聽力,看得最遠,聽得最清楚,所以人們把這個時間段叫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