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敏
我們把春節(jié)叫過年,因?yàn)閿?shù)千年來,我國歷法一直采用陰歷(即農(nóng)歷)。又因一年24個(gè)節(jié)氣中的“立春”恰在農(nóng)歷年前后,所以就把農(nóng)歷年稱為“春節(jié)”。
“年”的傳說。陰歷正月初一為“年”,這在我國已流傳三千多年。據(jù)《谷梁傳》云:“五谷皆熟,為有年;五谷大熟,為大有年?!薄坝心辍本褪鞘粘珊?“大有年”就是大豐收?!澳辍钡某趿x來自農(nóng)業(yè),古人把谷的生長期叫“年”。一熟為一年。所以古文上有“年,谷熟了”的記述。
“?!钡沽恕ⅰ案!弊值官N表示什么?傳說,一次朱元璋要?dú)⑷?用“福”字作暗號(hào),貼在被殺人家的門口。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災(zāi)禍,命各家在天明前都貼“?!弊?。其中一家因?yàn)椴蛔R(shí)字,將“?!弊仲N倒了?;实郾阋奄N倒的那家滿門抄斬以泄私憤,馬皇后忙解釋:“那家人知道你要察訪,故意倒貼福字,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朱元璋覺得有理,下令放人,以后人們便把“?!弊值官N起來,一來表示吉利,二來以此紀(jì)念馬皇后。
餃子的歷史典故。從前,餃子原是在除夕午時(shí)包,到子時(shí)(除夕零點(diǎn))吃,此時(shí)為兩年之交,意為“交子更歲”之意。后人取其諧音,稱之為“餃子”。據(jù)考證,明朝以前的餃子,稱為“餛飩”。北齊顏之推云:“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辟仍录窗朐滦危骑溩拥男螤?。可見,餃子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1968年,在新疆吐魯番的塔那北區(qū)發(fā)掘出一座唐代墓穴,出土一個(gè)大木碗,里邊盛著餃子,仍很完好,其形狀與今天的餃子完全相同?!堆嗑q時(shí)記》曰:“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賤,皆以白面做角而食之,謂之燾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由此可見,吃餃子在我國歷史悠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