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英
狗的陪伴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有利于發(fā)展他們的優(yōu)良稟性、心靈與個性,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自信心和社會意識。
喜歡與“伴侶狗”相伴是兒童特有的天性。他們會把“伴侶狗”當作親密的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看待,一起嬉戲,向它傾訴心聲,并獲得安慰。
為了探討“伴侶狗”與兒童身心健康之間的關系,美國麥迪遜心理學院從2010年底到2016年間實施了“‘伴侶狗’與兒童身心健康”的研究課題,課題組隨機選取美國威斯康辛州80所普通小學的2 000名6~14歲男女學生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在飼養(yǎng)“伴侶狗”的兒童中,97.9%表示喜愛自己的“伴侶狗”,其中男孩為99.1%,女孩為95.8%;同時有87.6%的兒童覺得“伴侶狗”也愛他們。在關于喜愛伴侶動物的原因上,最主要的三大原因是:可愛(77.2%),不再孤單(64.5%),給家人帶來快樂(57.6%)。此外,該研究發(fā)現,在不養(yǎng)“伴侶狗”的兒童中,93.8%表示喜歡“伴侶狗”,其中63.1%表示非常想養(yǎng)“伴侶狗”,35.6%表示有時想養(yǎng)“伴侶狗”。
全世界形形色色的狗達400余種,小到不足1千克的吉娃娃,大到百多千克的大丹犬,無論是純種,還是雜種,在人類的家庭生活與人倫世故中,都扮演著不容忽視的“伴侶狗”角色,對人們的心理和生理大有裨益。因為狗最具優(yōu)良稟性,其專一、無私、無畏,明顯帶有利他精神,而且,“伴侶狗”為孩子提供行動的楷模,隨時展現著它們天性中的忠勇、真誠、智慧和活潑。
有研究表明,讓“伴侶狗”伴隨孩子一起成長,不僅能提高孩子的體能素質,也有助于他們身體的健康。
1.完善身體質量指數。飼養(yǎng)“伴侶狗”的孩子更愿意和伴侶動物一起多活動,無形中鍛煉了身體,心臟機能會更強健。
2.預防兒童常見病。澳大利亞貝克醫(yī)療研究院以“孩子寵養(yǎng)‘伴侶狗’的好處”為課題進行了長達18個月的研究,該研究選擇了200名有常見病發(fā)病危險的兒童,并調查這些孩子在18個月中有“伴侶狗”陪同的生活質量。研究證明:常與“伴侶狗”打交道的孩子,不僅血壓和膽固醇含量降低了,預防多種兒童常見病的免疫能力也提高了。
3.降低心率血壓水平。2015年,澳大利亞貝克醫(yī)療研究院的科斯特·艾倫博士研究發(fā)現,有“伴侶狗”陪同的患兒血壓水平比另外只靠服藥治療的對照組兒童的血壓水平要低。心率測試也表現出顯著的不同,有“伴侶狗”陪同的患兒心跳平均數為每分鐘78次,趨于正常水平。
4.減少過敏癥和哮喘病。瑞典卡羅林斯卡醫(yī)學院的最新研究認為:在1歲期間就接觸“伴侶狗”的兒童在長到7~9歲后感染過敏反應的概率會減少,在長到12~13歲后感染哮喘病的概率也會降低;而且家里孩子越多,感染過敏癥和哮喘病的概率也越低。因此,對于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飼養(yǎng)寵物就尤其重要,不僅可幫助孩子抵御過敏癥的感染,還可減少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危險。
專家指出:當今的孩子在成長中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他人交流和分享、動手能力差、缺乏責任心、依賴性強甚至出現孤獨、抑郁、焦慮等精神缺失與心理障礙問題。為此,家長們可以考慮為孩子挑選一個寵物,特別是適宜的“伴侶狗”,以成為幫助孩子心靈成長和心理健康的好伴侶。
1.培養(yǎng)兒童自信心。與“伴侶狗”玩耍可得到許多學習機會,這對孩子性格的多方面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原本不那么自信的兒童進步尤其明顯。瑞典認知行為心理學會的最新研究表明,有“伴侶狗”陪同可以使兒童獲得獨立感和成功感,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2.培養(yǎng)兒童自尊心。家里有了“伴侶狗”,父母和孩子們就會經常在一起照顧它們,這對幼小的孩子尤其重要,因為參與和鼓勵有助于培養(yǎng)自尊心。美國一所大學對殘疾學校兒童的一項研究發(fā)現,在教室里飼養(yǎng)寵物的9個月時間里,殘疾兒童們的自尊心顯著提高。
3.培養(yǎng)兒童愛心。飼養(yǎng)“伴侶狗”的兒童對他人有更多的同情心。這可能是兒童在學會對“伴侶狗”顯示愛心的過程中,也同時培養(yǎng)了對他人的愛心。法國幼兒教育機構認為,凡是親近“伴侶狗”的孩子都顯示出濃厚的同情心、比較外向和利他傾向。
4.減輕兒童壓力?!鞍閭H狗”會毫無保留地給予兒童所需的關注,在各種各樣壓力與心理疲憊的環(huán)境下,兒童與“伴侶狗”相接觸都可產生一系列積極效應。美國佛羅里達心理學院的研究顯示,“伴侶狗”可以減少孩子體檢時產生的壓力感。當兒科診所中有一只服務犬在場時,孩子們的壓力大大減小了。研究認為:兒童把“伴侶狗”看成是安慰和友情的源泉,是摯友;通過與“伴侶狗”交流、說話,兒童會改善心情,感覺更舒適和放松。
5.擺脫兒童悲傷。孩子有“伴侶狗”為伴,就可擺脫成年人的世界。例如,如果他們在學校受到嘲笑或在家里遭到訓斥,就會退縮一旁,與不會搬弄是非的“伴侶狗”相廝守。他們會向“伴侶狗”傾訴所受的委屈,并獲得安慰,從而擺脫悲傷,使他們在自己的世界里得到安全感。
6.緩解兒童焦慮感。美國芝加哥心理學院一項兒童焦慮癥輔助治療研究表明,家庭喂養(yǎng)一只“伴侶狗”可以保護兒童免于焦慮的發(fā)生。因為與“伴侶狗”交流是兒童獲得安慰和友情的源泉之一。在55%喂養(yǎng)“伴侶狗”的家庭中,僅有5.2%的兒童存在焦慮,而未喂養(yǎng)“伴侶狗”的家庭中,29.5%的兒童存在焦慮。
研究人員認為:兒童與“伴侶狗”之間友好相處,可降低機體的皮質醇水平、促進催產素的釋放,從而減少心理應激反應。這些激素的釋放是改善機體情感和行為的原因所在。
7.減少兒童孤獨感。專家認為,“伴侶狗”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充當某些人類角色的功能,是兒童心靈成長的良好伴侶。如果兒童覺得缺乏溫情和關愛,那么養(yǎng)一只“伴侶狗”,就可以使兒童的生活變得更充實,使他們在行為方面有更強的分享傾向,在心理上更少感到孤獨。
8.培養(yǎng)兒童責任心。澳大利亞西澳心理學院的一項實驗中,允許幼兒園與1~3年級小學生在課堂飼養(yǎng)“伴侶狗”。家長們發(fā)現,他們的孩子不但更喜歡上學了,也比較關愛父母與同學。老師們也反映:這些幼兒與小學生的責任感普遍加強,教室的總體環(huán)境也有所改善。約翰·麥卡錫教授指出:現在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他們一生下來就生活在完全由成人組成的環(huán)境中,成為人們寵愛的中心,所以獨生子女很容易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缺失面對生活與關心他人的責任心。而飼養(yǎng)“伴侶狗”恰恰可以豐富兒童的生活內容、培養(yǎng)責任心、更有助于性格多方面發(fā)展。
9.培養(yǎng)兒童社交能力。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巴拉克·胡賽因對兩組兒童進行了對比研究,一組兒童飼養(yǎng)“伴侶狗”,另一組不飼養(yǎng)。研究結果顯示,飼養(yǎng)“伴侶狗”的孩子社交承受能力明顯增強,而且,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和諧,家庭氣氛歡樂。巴拉克教授認為,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通過飼養(yǎng)“伴侶狗”,可以逐步增強與人交往的信心;另一方面,“伴侶狗”為兒童和其他家庭成員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因為成年人可以幫助兒童照顧小動物,并與兒童共同分享伴侶動物帶來的生活樂趣,這種交流是完全沒有年齡差別的。
10.教育兒童感受生命意義。寵物專家相信,生命會因為有了“伴侶狗”的加入而變得多姿多彩?!鞍閭H狗”為我們帶來更多去愛和被愛的機會,又為生活帶來更多歡笑聲和喝采聲,更重要的是讓兒童能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意義。他們通過和“伴侶狗”玩耍,對其喂養(yǎng)、訓練和護理,能逐漸了解生命的辛苦與美麗,并能意識到生命的可貴。另一方面,“伴侶狗”可以將一些自然常識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孩子們,讓他們受到生動的教育,比如生命是如何誕生、成長、繁衍等生物學方面的知識,真可謂全科生命的兒童教材。
狗狗雖好,畢竟是動物,說翻臉就翻臉,與狗相處的確存在一定的危險,因此,掌握與狗的相處之道對家有愛狗的孩子至關重要。
1.對于年紀較小的小孩和小狗,在玩耍時不懂得節(jié)制,很多時候會玩到忘形而弄痛對方。因此,對于小孩和小狗都一樣,在未鬧至不可收拾之前,便應好好節(jié)制。而小孩和小狗學會節(jié)制的過程要慢慢進行,不能急躁。小狗對于諸如“停止”“走開”等指令是毫無反應的,因為它們根本不知道你在發(fā)出指令。這就需要主人較長時間的陪伴及訓練。
2.對于不友善的“伴侶狗”,先要敬而遠之,與“伴侶狗”距離遠一些,然后讓狗狗慢慢地靠近嗅一嗅孩子的味道,讓狗知道他沒有敵意。確認了狗狗不會發(fā)起攻擊,讓他把手放到狗狗的鼻子前,讓狗聞聞,之后,小朋友可以慢慢地把手放在狗狗頭上撫摸一下,讓雙方都了解,大家是朋友,沒有惡意。
3.不能欺負“伴侶狗”,要懂得尊重小動物,不要傷害它們。這既是保護狗狗,也是保護孩子,因為再膽小或是尊重主人的狗狗也是會發(fā)怒的,一旦真的把它們惹急了,后果不堪設想。
4.小狗的趾甲和牙齒都很銳利,而且它們還精力充沛,有時意外抓傷和咬傷人是難免的,因此,要始終訓練小狗學習不咬人,而小孩也要學習不要惹它們。一旦受傷,傷者需馬上去醫(yī)院處理傷口并注射狂犬疫苗。
5.負責寵物的飲食,參與“伴侶狗”的清潔工作。這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愛心等,并能體會到獲得“伴侶狗”信任的快樂。
如果條件許可,不妨養(yǎng)一只“伴侶狗”,相信通過十幾年的相處,它伴著你成長的同時,會帶給你難以忘懷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