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春
盡管每一個老年人都是一座圖書館,但當(dāng)步入老年之后,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往往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每況愈下,無論年少時多么聰明伶俐,如何精明強干,都無法改變“老年走下坡路”的坡度與走勢。關(guān)于這一點,漢武帝劉徹的例子無疑是很有說服力的。
漢武帝年輕時的雄才大略直到今天仍是一個民族的驕傲,但晚年的漢武帝卻糊涂到一錯再錯的地步——先是被江充之流的方士騙子所蒙蔽,繼而聽信胡巫的妖言,最終害死了自己的皇后和太子,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巫蠱之禍”。漢武帝一生征南逐北,開疆拓土,將前漢的文治武功推向了頂峰,晚年卻被幾個騙子的拙劣伎倆所蒙蔽,在令人扼腕之余,似也應(yīng)證了較之其他年齡段,老年人更應(yīng)該格外警惕各式各樣的騙子。
古代的騙子圖謀不軌欺騙老皇帝,今天的騙子為了牟利專騙老年人,而且數(shù)量比古代要多得多。在現(xiàn)代社會里,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被騙的體驗,這或許是因為現(xiàn)在的騙子變得越來越狡猾,騙術(shù)也越來越高明,行騙的后果更是越來越嚴重了——以前的騙子,至多騙上幾百上千元,讓人心疼一時,尚不會追悔一世;可如今的一些騙子,不把老年人的財產(chǎn)全部騙光就誓不罷休。我認為,這樣的騙子,其可惡程度已經(jīng)不僅僅限于“謀財”,而是幾乎間接地在“害命”了。
之所以說現(xiàn)在的騙子“謀財害命”,是因為他們在行騙時心狠手辣,有時候甚至一次詐騙就將老年人家中的積蓄統(tǒng)統(tǒng)騙光。生活中,這樣的騙子每得手一次,就會給一個幸福的家庭帶來永久的陰霾。很多老年人一輩子省吃儉用,好容易攢下一點積蓄,到老本應(yīng)享一享福的他們,卻因為遭遇騙子而頃刻間家財散盡。在這樣的打擊之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怎能不受影響?生命質(zhì)量怎會不打折扣?聽說一些老年人在被騙之后,有的從此郁郁寡歡,終日情緒低落;有的大病一場,健康受損;有的甚至氣出了致命疾病……遇到這樣既謀財,又害命的騙子,對于老年人而言,無異于一場噩夢。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騙子的騙術(shù)其實并不高明,甚至可以用“拙劣”來形容,有的騙子采用一些神神叨叨的騙術(shù),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編造出被騙者“家中有難”之類的謊言,使得一些“心中有鬼神”的老年人信以為真,拿出家里所有的財產(chǎn)放在騙子指定的地方“消災(zāi)解難”,卻被狡猾的騙子“貍貓換太子”,將錢財與廢紙調(diào)包互換。有的騙子利用老年人喜好收藏古玩字畫的心理,用粗制濫造的貨色冒充“珍品”哄得老年人上當(dāng)受騙,花高價買下根本不值錢的假古玩、偽字畫。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騙子欺騙老年人,利用的就是他們好心、迷信、貪圖小利、警惕性不強等特點。這就提醒老人:遇事一定要三思而行,謀定而動,遇到拿不準(zhǔn)的事,不妨多跟老伴、兒女、鄰居商量,不要輕易相信別人。對于那些巧舌如簧的騙子,更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分辨其言,提防其行,騙子說得再天花亂墜,只要一提到錢,就露出了狐貍尾巴。對付騙子不斷翻新的花樣,最有效的一招,也是最后的一招,就是切記捂緊錢袋子,千萬不要將家里的錢輕易交到別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