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elb
54式手槍在我軍服役半個多世紀。只要在解放軍與敵人戰(zhàn)斗過地方,就有54式的身影。從海拔四千多米的藏南到北國冰封之中的珍寶島,從南海波光嶙峋之上的甘泉島到被越軍襲擾槍聲所警醒的友誼關,從鐵甲隆隆的諒山市郊到濕熱卻堅不可摧的老山貓耳洞,無數(shù)歷史照片中,收納于標志性皮質(zhì)槍套里的54式手槍,就是那個時代解放軍保家衛(wèi)國,為民族“爭口氣”的寫照。
至今,我們還能在博物館與歷史教材中見到我軍當時使用過的54式。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2017年展出的八一勛章獲得者冷鵬飛使用過的54式手槍。冷鵬飛同志是珍寶島戰(zhàn)役中我軍著名的偵察英雄。他當時就曾攜帶54式手槍帶領部隊上島與蘇軍戰(zhàn)斗。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在軍博展出這支54式手槍時,同展柜的一旁,還陳列了一只當時在珍寶島繳獲自蘇軍的TT-33手槍。那支槍已被炸變形。
54式手槍最早在文化作品中的出現(xiàn),可以追溯到60年代我國拍攝的一些軍事題材電影的畫面中。如反映朝鮮戰(zhàn)爭中我軍著名的楊阿如坦克車組戰(zhàn)斗故事的《英雄坦克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這部上映于1962年的電影中,由王仁、高保成等老一輩藝術家扮演的坦克車組乘員。在影片一開頭便遭遇了敵機的襲擾。防空警戒之時,觀眾可以清晰的看到高保成腰間佩戴著一支帶有槍綱的54式手槍。
除了《英雄坦克手》,54式手槍在改革開放以來的軍事電影中也不鮮見。如震撼了很多觀眾的《高山下的花環(huán)》中,由唐國強扮演的指導員趙蒙生一角,就在影片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佩戴著一支使用包覆式槍套的54式。
說道電影電視作品中的54式,近30年間的電視劇不得不提。由于我國電視劇行業(yè)一度缺乏電影級的槍械道具。所以一些生產(chǎn)改造自軍用槍支的道具槍便成了那個時代電視劇制片人們的首選。而54式變造的道具槍是這些電視劇的???。
如80、90后們熟悉的刑偵題材電視劇《重案六組》中,由丁志誠扮演的刑警楊震就經(jīng)常不同于其他角色而使用變造的54式道具槍。
除了現(xiàn)實與銀幕上的中國軍警,54式在亞洲地區(qū)的廣泛裝備,還造成了這型手槍在一些國家與地區(qū)擁有了特殊的稱號,甚至在那里又造成了獨有的社會現(xiàn)象。
在上世紀60年代以來拍攝的香港警匪題材電影中,有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名詞——“大黑星”。這是隊當時在香港的犯罪分子手中托卡列夫手槍的泛指。而它的名稱典故,主要是來自54式手槍握把的顏色和其上的星型圖案。當時香港的持槍搶劫犯罪高發(fā),一些劫案的現(xiàn)場都能見到“大黑星”的蹤影。通過統(tǒng)計,人們發(fā)現(xiàn)這些托卡列夫手槍主要是54式。不過它們的來路實則五花八門。
在日本,黑社會組織也使用以54式為主的托卡列夫手槍。當時日本的社會運動風起云涌,而朝鮮和北越通過軍援或其他方式得到了大量的54式,一些犯罪分子通過非法的方式以這些國家為跳板向日本、香港等地輸送了54式手槍和相當多的零件。在九州與關西地區(qū),黑社會組織成員手中一度擁有相當數(shù)量的54式手槍。由于流落到日本的54式往往并非新槍,而主要以殘次品或者報廢槍支零件批湊而成。這些槍支一般由朝鮮和越南難民或者犯罪組織以走私的方式偷運到九州。在這里,日本社會稱這些二手54式為“黑星手槍”或“銀ダラ”,前者顯然是從香港電影中學來的稱呼,后者大意為“銀色的粗糙產(chǎn)品”。
“銀ダラ”專指那些槍身進行過鍍鉻處理拼湊型54式手槍,因為鍍鉻后的槍身顏色于不佳的工況而得名。鍍鉻是犯罪組織為了延長這些武器壽命而做的改裝,這些槍支都是殘次品性質(zhì)的廢舊武器,大多只能打響,精度和可靠性都無法與真正的54式媲美。
無獨有偶,那個時代日本迅速發(fā)展的流行文化產(chǎn)業(yè)也仿效香港電影業(yè)的做法,以黑社會組織成員手中的“黑星手槍”為元素,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與之相關的電影、小說。這些搭上“任俠文學”末班車的作品,又反過來影響了當下正處于創(chuàng)作高峰期的一些日本漫畫作家甚至好萊塢電影導演,“黑星手槍”與“托卡列夫”至今仍會不是出現(xiàn)在銀幕,成為了上世紀70年代亞洲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另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