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表面(想象圖)。
金星確實堪稱太陽系中的“地獄”,在金星上建立人類定居點完全超出人類目前的技術能力。但科學家還是設想了地球人住在金星表面會是怎樣的感覺。
金星經(jīng)常被認為是地球的孿生姊妹,這是因為兩者大小、成分相近。美國宇航局、蘇聯(lián)航天機構和歐空局都向這顆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發(fā)射了探測器(包括軌道器和登陸器),而且自20世紀60年代起總共已發(fā)射超過40艘探測器。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宇航局金星軌道器“麥哲倫”運用雷達信號繪制了金星98%面積的地圖(因為金星被濃密大氣層包裹,科學家不可能直接觀察金星表面)。此后直到2005年,金星幾乎被人遺忘。歐空局在這一年發(fā)射了“金星快車”以探索金星大氣層。
科學家指出,金星表面與太陽系其他行星表面截然不同。來自“麥哲倫”的雷達成像顯示,金星表面有山脈、隕擊坑和成千上萬座火山。金星火山中有一些比地球上最大的火山還大得多,金星熔巖形成的溝壑長達5000千米。金星還有環(huán)狀結構,以及變形地貌。
然而,金星表面大部分是平坦、光滑的平原。它們大約覆蓋了金星表面積的2/3。這些平原可能是建立人類定居點的最佳去處。
在金星表面行走不會是愉快的。金星表面不僅十分炎熱、干燥,而且引力為地球的91%,因此你在金星上會跳得高一些。物體在金星上的重量會比在地球上輕一些?;蛟S你感受不到金星與地球的引力差異,但你一定會感受到金星大氣的濃密。如果你嘗試在金星表面移動手臂,會感覺就像是在地球上的水中移動手臂。至于金星表面氣壓,它相當于地球海面下914米深處的水壓。
金星火山(想象圖)。
金星繞太陽一圈需要225個地球日,而金星繞自轉(zhuǎn)軸轉(zhuǎn)一圈需要243個地球日。但因為金星向后自轉(zhuǎn),所以金星上的一天相當于117個地球日。金星的這種后退旋轉(zhuǎn)也意味著太陽在金星上是從西邊升起。在東邊落下。地球天空是藍色的,而金星天空因為二氧化碳分子散射陽光總是呈現(xiàn)橘紅色。金星天空中的太陽不是一個清晰圓點,而是濃云背后一個相當模糊的黃斑。金星夜空一片漆黑,不見任何星光。
在金星大氣層高處。風速達400千米/小時,比地球上龍卷風和颶風的速度還快。但在金星表面,風速只有3千米/小時。雖然金星也有閃電,但閃電不會到達金星表面。此外。金星表面的超高溫阻止任何降水到達金星地表。
金星表面的活火山可能是人類移居金星的一大威脅。與地球不同。金星缺乏板塊運動,因而不可能從板塊內(nèi)部釋放熱量,所以金星上可能沒有地震。但在金星上,熱量可能會在幾百萬年間累積到臨界點,然后以某種機制(例如重塑金星地表的大規(guī)?;鹕交顒樱┩蝗会尫?。
如果你想在金星定居點向地球上的朋友抱怨熔巖怎樣毀了你的后院,那你不要指望會立即收到朋友回復——哪怕是在地球與金星之間距離最近的情況下,你發(fā)出的信息也要等幾分鐘才能到達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