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斌 程阿師
中國滅火隊是他們的前身
更是他們精神的圖騰
他們有十八般武藝,只在危難時刻顯身手
他們是平凡的個體,更是神秘的團隊
在赴科威特滅火走過二十年
中石油井控應急救援響應中心成立二周年
之際,這個群體的前世今生
以它斑斕的色彩
告訴我們,它的夢想與光榮
精神 薪火相傳
2011年11月18日,位于四川廣漢的中石油井控應急救援響應中心高朋滿座,一場滅火應急演練正在上演。
火場中,智能化裝備與搶險隊員完美配合,火場外,一群人難掩激動,他們是當年赴科威特滅火的中國滅火隊隊員。20年前的滿頭青絲,而今已一頭花白,再聚首,距離1991年從科威特載譽而歸已過去了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
“去就去了,能不能回來,沒有想過?!庇^摩完滅火演練,老滅火隊員們站在記錄當年赴科滅火的歷史照片面前,思緒萬千。20年前的今天,他們圓滿完成赴科威特滅火的任務,勝利歸國,如今,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已是膝下兒孫環(huán)繞,隊員中年級最小的向軍今年已47歲,老隊長孫振純叫起他:“給叔叔哥哥行個禮!”年近半百的他挺直身板,行了個九十度的禮,恭敬而鄭重地說:“給各位叔叔哥哥問好!”
此刻,井控應急救援響應中心為中國滅火隊舉行的20周年紀念大會會場掌聲四起,淚光閃閃。出生入死的情感在老隊員心中汩汩流淌,今天,他們親眼目睹了由遠程遙控和智能機器唱主角,搶險隊員打配合的新式滅火;也親身感受到滅火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由他們奠基的應急救援響應中心,而今已成為國家油氣田救援基地,擁有國際一流的救援水平;最重要的是,他們看到了新一代滅火隊員的成長。
18名新隊員在赴科滅火的老隊員田強的帶領下,高舉右拳,向著31位赴科威特滅火的英雄們莊嚴宣誓:
我是一名光榮的搶險滅火隊員,決心不怕犧牲,忠于職守,攻堅克難,繼承和發(fā)揚“中國滅火隊精神”,肩負“練兵千日,用兵一時”重任,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為油氣生產安全和井控應急救援事業(yè)努力奮斗!
澎湃的激情應和青春的面龐,“中國滅火隊精神”在這一刻以一種豐沛的儀式感,實現(xiàn)了在老隊員和新隊員心中的薪火相傳。
滅火 天降大任
為什么中石油唯一一個井控搶險機構會落戶廣漢?為什么20年前會在四川油氣田遴選赴科威特滅火的隊員?這背后的答案稍顯殘酷,但卻豪情干云——滅火,是四川油氣田幾代人在幾十年與井噴失控惡魔搏斗中永遠的堅持。
周其林,一個有著30多年工齡的老石油。他的家中珍藏著一件寶貝,那是1966年9月29日,周恩來總理與陶鑄等中央領導接見工業(yè)戰(zhàn)線先進單位先進代表的合影,里面有當時任32111隊隊長的父親周文華和大名鼎鼎的鐵人王進喜。只有在國慶的日子里,一家人才把照片拿出來,小心翼翼地欣賞,他告訴朋友:“父親用這張照片從小就教育我們,面對苦難,要有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1966年,周文華帶領32111鉆井隊不畏艱苦,在紅村會戰(zhàn)中,頑強奮戰(zhàn)3個月,高速打成了產量大、壓力高的天然氣井——江津縣與合江縣交界地帶的塘河1井。
6月22日凌晨1點,關井測壓時,氣井壓力驟升,井口出氣的一根無縫鋼管突然破裂,高達170多個兆帕的天然氣流卷起巖石、泥土洶涌而出,打破鉆臺底下的防爆燈引發(fā)火災,頓時形成寬50米、高30多米的一片火海,井口、柴油機房霎時被烈火吞沒。5分鐘之內,40多米高的鋼鐵井架被烈火燒軟倒塌。
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在缺乏有效滅火裝備和技術手段的情況下,隊員們前仆后繼沖進火海,以血肉之軀和火魔殊死搏斗,最終制服了井噴、撲滅了火海。32111的隊員們用鮮血和生命保住了這口大氣井,全隊6人壯烈犧牲,21人光榮負傷。
3個月后,石油工業(yè)部黨委授予32111鉆井隊“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鉆井隊”稱號;9月2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32111英雄鉆井隊撲滅火海保住大氣井》的報道,稱之為“偉大毛澤東思想的又一曲響徹云霄的凱歌”,并為此發(fā)表社論《毛澤東思想是革命人民的靈魂》,社論高度評價道: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撲滅了一場沖天大火,在中華兒女的英雄史冊上寫下了最新的一章。他們是集體的黃繼光,集體的邱少云,集體的歐陽海,集體的麥賢德。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工人階級的革命品質和偉大毛澤東思想的結合。
1957到1981年的25年間,川渝油氣田嚴重井噴失控48井次,其中著火31井次,燒毀鉆機18臺。
“險情就是命令,遇到井噴失控我們只能義無反顧地沖上前去!”退休多年,與周文華一起共事多年的原鉆采所井控室主任、老專家蔣澤厚有心臟病,但回憶起往事時依然激動不已。沒有先進的防護和搶險設備,在井噴失控險情面前,川油人靠的是最原始的水澆棉被沖進火海,憑的是人的勇氣和戰(zhàn)天斗地的精神。他們一次次拼搏,一次次積累和惡魔戰(zhàn)斗的經驗,漸漸尋找到斬斷惡魔利爪的寶劍。
摸索 不畏艱難
碳酸鹽巖地層壓力難以準確預報、天然氣中含硫化氫、深井高溫帶來的復雜問題多、天然氣井壓力控制難度大——在付出生命的代價后,川油人總結出川渝地區(qū)油氣藏獨有的特點和復雜情況。從1981年開始,四川石油局在馬興峙老總的組織下,總結了多年實踐經驗,規(guī)定了井控技術操作“四七”動作,集中川局技術力量進行平衡鉆井及井控技術攻關,邁出了用技術來戰(zhàn)勝井噴失控險情至關重要的一步。從此,川油人把面對井噴時的拼命精神,轉化成勇攀科技高峰的勁頭。
2009年初,原四川局總工程師曾時田已處在癌癥晚期,仍時刻關注著井控技術的發(fā)展。在病中他強忍痛苦的折磨,用顫抖的雙手修改四川油氣井搶險事業(yè)發(fā)展的文稿。他生前引以為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他在資中鉆采所當所長時,成立了四川石油井控中心,帶領一批年青人開展早期的滅火搶險專業(yè)科研攻關。
老成渝公路旁、資中縣倒石橋的偏僻鄉(xiāng)村,一批學生軍在老同志的帶領下,在原始而簡陋的條件下,在嚴寒酷暑下,手繪筆描,克服現(xiàn)場試驗條件差、室內整體工業(yè)水平低等眾多困難,在認真總結和分析一次次井噴失控的情況后,摸索出適合四川復雜地質條件下的井控工藝技術,歷時5年終于建立和完善了川局系統(tǒng)的井控理論。
現(xiàn)已是井控骨干的李強那時剛從大學分到那個窮鄉(xiāng)僻壤,面對惡劣的條件不知如何選擇時。他回憶:“那些兢兢業(yè)業(yè)的老同志,用無聲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干。我們一邊學,一邊咬緊牙關克服困難,終于證明了山溝溝里可以飛出金鳳凰。”
現(xiàn)在仍活躍在井控培訓戰(zhàn)線的專家、當時攻關組主要成員高碧樺,非常清楚井控裝備從無到有的歷史:“‘六五期間以原鉆采所為主。經過技術人員的刻苦攻關,在吸取國外的經驗后,川局井控裝置方面也取得了進展,初步研制成功了井口裝置及控制系統(tǒng)、井控管匯、內防噴工具、井控儀器儀表、鉆井液凈化灌注裝置專用設備及工具6大類組成的配套井控設施。”與此同時,井控模擬井迅速建成,川局的井控技術向全國推廣,能做到有效預防和減少國內鉆井復雜情況的發(fā)生,從那時候起,井控技術逐漸成為川局的一張重要名片。
出征 豪氣干云
歷史從來只把重任交給有準備的人。
多年與井噴、著火事故的較量,使得川局培養(yǎng)了一大批有勇有謀的技術人才。1991年海灣戰(zhàn)爭結束后,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決定由四川石油管理局抽調人員組成赴科威特布爾甘油田的滅火隊,62條四川好漢在總指揮孫振純的帶領下出征海外,成為建國以來第一支佩戴國旗臂章執(zhí)行對外承包合同的隊伍。
在乘火車前往北京的途中,62名川軍聽到了這樣的對話:
“這群人干啥的?”
“赴科威特滅火?哦,原來是一群送死的?!?/p>
死就死!在這群石油漢子心里,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
火光沖天的布爾甘油田,700多口油井同時燃燒,放眼望去,濃煙滾滾、遮天蔽日。高達20多層樓高的火焰令人生畏,50多攝氏度的沙漠高溫令人窒息,掩埋在科威特1.8萬平方公里國土上的6萬顆地雷,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滅火隊用53天時間,撲滅了10口日產量萬噸級的油井大火。
1991年11月17日,李鵬總理在中南海接見不辱使命的滅火隊全體成員,盛贊他們“為中國石油工人爭了光,為祖國爭了光”。
載譽而歸,科威特滅火讓川油人走上了國際石油大舞臺,眼界開闊了,與世界石油滅火水平的差距也清楚了,怎么追趕國際一流成為新的時代命題。為提升滅火隊的整體優(yōu)勢和作戰(zhàn)效率,必須變臨時隊伍為專業(yè)隊伍,1994年,一個以赴科威特滅火隊員為骨干的滅火團體誕生了,這就是四川油氣井滅火公司。
在經歷過生死考驗、血火征途的滅火隊員眼中,每一次出擊,都意味著新的攻關,每一次歸來,都意味著創(chuàng)新的開始。
1998年,在成功完成江漢油田建44井(高含硫井)的滅火作業(yè)后,滅火公司提出“帶火作業(yè)”的大膽設想,并開始著手研發(fā)“遠距離帶火切割裝置”。這一設想在一年后的海南2號采油平臺救援任務中得以付諸實踐。2006年,土庫曼奧斯曼3井井噴著火,隊員們在搶險中遭遇了高壓氣流和強力大風的雙重阻截,吊裝井口作業(yè)阻力重重。“具有自行能力的遠控帶火安裝井口裝置”的研發(fā)由此啟動,搶險滅火自此進入遠控技術發(fā)展時期。
手握四川油氣井搶險滅火的豐富經驗和寶貴成果,滅火公司一邊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一邊加快國產化核心裝備的科技攻關。他們用10多年時間完成了現(xiàn)代化裝備的配套和前沿技術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在各種復雜情況下處理油氣井井噴失控、著火事故的工藝技術,在國內外成功處理多起井噴失控、著火以及其他事故,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油氣井滅火史上的紀錄,受到國內外廣泛贊譽,被業(yè)界譽為“CNPC消防隊”。
2009年10月28日,以滅火公司為基礎的國家油氣田救援廣漢基地和中國石油井控應急救援響應中心正式成立。一個更高的平臺已經搭建,井控搶險裝備、技術、人才正在這一平臺上跑步前進。
起跑 勢頭強勁
每年,應急救援響應中心(下文簡稱“中心”)都要接待數(shù)批來訪者。他們中有業(yè)內行家,也有國際知名石油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2011年,殼牌、卡德、托普威爾公司的來訪者在參觀完畢后,由衷贊嘆:你們已是國際一流!
觀千劍而識器,操千曲而知音。歷經近半個世紀血與火洗禮的滅火隊在對付各種疑難雜癥中逐漸悟出了科學搶險的規(guī)律,幾乎赤身肉搏的搶險時代一去不復返,強大的兵器搶險時代悄然來臨。
面對一口井噴失控但尚未著火的油氣井,中心有防止上頂30噸的液動與機械式不壓井起下鉆具及油管裝置,有搶裝或換裝井口裝置的專用裝備、工具,有超高壓水力噴砂切割裝置,有密封帶壓鉆孔裝置……
對付一口著火的油氣井,中心能根據(jù)油、氣燃燒造成的火勢,及井口、井場情況采用不同的滅火方法,諸如壓井滅火法、密集水流火法、引火筒集流封頂滅火法、綜合滅火法、打救援井滅火法、爆炸滅火法……
設備、裝置是硬件,何時用、怎么用是看家本領,能改進、能創(chuàng)新才彰顯出國際一流的含金量。
每天,滅火隊員楊寧都會給自己的伙伴——自行式遠控帶火搶裝井口作業(yè)機細心擦拭,這臺作業(yè)機能在燒壞井口被切割后,往來于火場,在遠程遙控的狀態(tài)下把新井口裝置安全快捷地對接在舊井口下的法蘭上,扼住火魔的咽喉,實現(xiàn)關井。在整個滅火過程中,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屬于“一錘子買賣”,既要實現(xiàn)機器與人的完美配合,又要安全高效。
2006年,滅火隊員在土國奧斯曼3井遭遇了一場惡戰(zhàn)。傳統(tǒng)的繩索式吊裝新井口作業(yè),一方面受到噴發(fā)出的高壓高含硫氣體的威脅,一方面在強勁的風力和多變的風向中難以準確對接舊井口,搶險風險巨大。為對付這類險情,滅火公司受命高級女工程師、滅火專家李艷豐帶隊搞科研,一年之后,這件看似笨重卻頗具威力的法寶誕生,并在2009年10月28日舉行的一場高規(guī)格應急演練中大展身手。
這類刻著自主研制烙印的裝備在中心的眾多現(xiàn)代化裝備中不在少數(shù)。它們有的是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引進后自主改裝的;有的是從實戰(zhàn)中獲取靈感,根據(jù)經驗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
55歲的王和富是集團公司技能專家,也是赴科威特滅火的骨干成員之一,曾參加過40多口井的搶險救援,身手敏捷、經驗豐富。他深信改進裝備能最大限度地規(guī)避風險,實現(xiàn)本質安全,這也是幾代滅火人的共識。近年來,中心的自主研發(fā)勢頭強勁,先后推出了以CS2512繩鋸導向裝置、環(huán)形坡口機安裝固定裝置等為代表的系列裝備,研制了用于搶險的特殊套管頭及其安裝裝置,可以在不切割火焰的情況下實現(xiàn)吊裝。
從國外引進的多功能機械手原本只具有挖掘功能,滅火隊員給它配備上破碎、剪切等工具頭,一下子,機械手搖身一變?yōu)椤叭鹗寇姷丁?,除了進行井口清障、罩引火筒、吊裝井口等工作外,還能實現(xiàn)遠距離水力噴砂切割作業(yè),威力大增。
備戰(zhàn) 隨時隨地
目前,井控應急救援響應中心已完善了從清障、滅火、井口重建,到安全檢測、人身防護、實時信息傳輸六大系列的滅火裝備,這個規(guī)模龐大的“兵器庫”練就了滅火隊員的十八般武藝,隊員們的十八般武藝更催生出新的“兵器”。
一個例子值得一提。1999年,遼河油田海南2號平臺井爆炸著火,國外衛(wèi)星偵測發(fā)現(xiàn)后透露給外媒,由于原油外泄會對海洋和海洋灘涂上的丹頂鶴自然保護區(qū)造成嚴重污染,外媒紛紛打電話到國家相關部門詢問究竟。受國家和油田相關部門的重托,滅火公司欣然出征,為環(huán)保而戰(zhàn),為國家信譽而戰(zhàn)。為避免原油外泄,他們一改先滅火后換裝井口的程序,采取全程帶火作業(yè),先換裝井口,再關井滅火。在當時 ,這是一次沒有先例的高難度作業(yè)。
嚴峻的考驗激發(fā)出滅火隊員們的智慧和膽識。此次作業(yè)創(chuàng)造了世界油氣井滅火史上的4項新紀錄,首先,苦心研制的遠距離水力噴砂帶火切割裝置在該役中首次啟用并獲成功,實現(xiàn)了快速清障;其次,隊員們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出支撐式引火筒、旋轉式引火筒、錐管導向器等裝備和工具,使得帶火換裝井口的難題一一破解。實踐出真知,這是集體智慧的集中迸發(fā),更是藝高人膽大的具體體現(xiàn)。
真本領不靠吹,靠練。
隨時保持活躍的備戰(zhàn)狀態(tài),隨時處于應急救援的狀態(tài),這是滅火隊員的職業(yè)要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從身體素質到專業(yè)素養(yǎng),必須按照嚴密的訓練計劃推進。
12月5日一早,小伙子卿玉騎著單車來到公司,脫去厚夾克,他沿步道開始長跑。20分鐘后,回到更衣室,他和正在舉啞鈴、練習雙杠的師哥們打招呼,道早安。卿玉剛大學畢業(yè)不久,才進入中心工作,但已經習慣了每天早上的體能訓練。
做完體能訓練的劉正連在學習室里調整投影儀,今天他準備給大家講“機械完整性與質量保證”。培訓是滅火隊員每天的必要營養(yǎng),像觀看視頻這樣有課件的專業(yè)技能培訓業(yè)已常態(tài)化,而不拘形式的班組培訓今年已超過200次,此外,每月的集中培訓、每周的分別培訓、送外培訓雷打不動,有針對性的新技術、新動態(tài)專題講座也時常組織,培訓后考試覆蓋全員,“目標是把我們培養(yǎng)成全能型崗位能手,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頂上任何崗位?!?/p>
練兵 不懈不怠
雖說抗災不由天,但在井控搶險救援現(xiàn)場,人身安全不能百分之百掌控。在發(fā)生井噴或著火事故的危急關頭,搶險滅火隊第一時間趕到并深入現(xiàn)場,迅速勘測險情、制訂方案、清除井口障礙、撤掉舊井口、安裝新井口……直至控制險情。這些步驟環(huán)環(huán)相扣,需要每位隊員思想高度集中,決不允許有任何閃失和差錯。如果團隊配合不默契,很容易影響救援的進程,甚至造成環(huán)節(jié)脫落,關乎生命危險。針對搶險救援的重點、難點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滅火隊會采取單練、合練、技術比賽等多種形式,不定期地組織井控險情應急響應、硫化氫中毒應急救援等數(shù)十個專項主題演練。
周文彬自2001年退伍以來就分配到滅火公司,一直主攻柴油機的他把井控應急搶險救援的每個崗位,都輪換了一遍,并且都由專管人員教學技藝。他們中很多都是擁有十余年豐富經驗的老師傅。“今年,我又鞏固了很多技能,包括搶裝新井口、通訊指揮、消防雪炮冷卻掩護、近距離超高壓水力噴砂切割、燃燒切割棒切割……”提起一年來的技能訓練項目,周文彬如數(shù)家珍。
“每位隊員必須會干每個崗位的活兒,并且在自己主管的崗位上業(yè)務精湛!”田強語氣堅定,“要達到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勢都能讓隊友清楚自己的意思?!边@是經歷生死考驗的老滅火隊員的寶貴經驗,練就默契,非一日之功。
現(xiàn)為滅火作訓2隊隊長的李紅兵在技校里學的是鉆井工藝,2007年,田強把在川東鉆探公司當司鉆的他“挖”到了滅火公司。李紅兵平常看上去憨厚老實,說話常常面帶笑容,時不時摸摸自己腦袋,可在搶險救援現(xiàn)場,一穿上4.2公斤重的抗高溫防火服,他就立刻神情嚴肅,身手敏捷。
剛加入滅火隊時,高中學歷的李紅兵首次接觸那么多先進技術,很是吃力,只好下苦功死記硬背。為了讓每一個滅火隊員都熟諳各種設備的功用,每引進一批設備,公司都會讓技術部骨干手把手地教。近3年,滅火公司引進了搶險滅火裝備、搶險儀器儀表兩大類共計30余種,進口和國產各占一半左右,對進口設備進行操作技能培訓之前,技術部的李艷豐、羅園、羅勇等人會把說明書仔細翻譯,將參數(shù)單位轉換成平時常用的數(shù)據(jù),然后交給設備分管人員,分管人員熟悉掌握后再召集大家進行傳授和相互交流。
就這樣,李紅兵和隊友們在學習和演練中開始變得越來越自信。
榮光 實力續(xù)寫
原赴科威特中國滅火隊隊長孫振純根據(jù)自己的經驗指出,井控應急搶險救援是一種腦力與體力緊密結合的高風險工作。正是這種特性決定了滅火隊和特種部隊一樣,需要同時具備人員精干、裝備精良、機動快速、訓練有素、戰(zhàn)斗力強等特點。
眾所周知,消防官兵在接到火情報告后的反應非常迅捷。這一點“CNPC消防隊”也不例外,井噴失控、著火事故一旦發(fā)生,不管滅火隊的隊員在哪里,必須火速集結,以便第一時間趕往事故現(xiàn)場。
“睡覺的時候手機要放在枕邊,哪怕是上個廁所,手機都要跟著。”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滅火隊每一位隊員的手機無一例外都保持開機狀態(tài)。“出差、休假要上報休假地點,要是發(fā)現(xiàn)手機接收不到信號,我們會立馬在附近找到座機打給單位告知電話號碼,像傳真之類的通訊工具隨時都要保持暢通。”
此外,設備也必須隨時保持良好狀態(tài),堅持每半個月運轉一次,有問題及時解決。抗高溫防火服、測溫測距的儀表儀器等安全監(jiān)護用品就像隊員們的戰(zhàn)袍、佩劍,更要隨時保持待命狀態(tài)。
另外,險情不同,救援方案也千差萬別。為了給每次搶險作業(yè)制定最優(yōu)方案,中心建設了虛擬平臺——專家系統(tǒng),這里面儲存了所有“身經百戰(zhàn)”的老一輩滅火專家的聯(lián)系方式,遇到什么技術問題,隊員們可以第一時間尋求指導。
從裝備到隊伍素質,從經驗到技術能力,從優(yōu)良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化管理手段,一支擁有快速反應能力的中石油應急救援隊伍已日漸成熟,他們被譽為“油田的快速反應部隊”,也是德陽市軍分區(qū)的“民兵高科技分隊”,還被國家安監(jiān)部門納入了全國安全應急網絡。
井控搶險技術的發(fā)展直接催生出不壓井作業(yè)裝置、高性能旋轉防噴器等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為欠平衡、氣體鉆技術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并最終引發(fā)鉆井技術主導的提速革命,從磨溪到龍崗,欠平衡、氣體鉆技術日臻成熟。這一實踐充分證實了井控搶險技術除了應用于救援外,在其他方面也能大有作為。
目前,針對老井年久失修、采油(氣)井口嚴重銹蝕、閘閥銹死等情況,為了使老井恢復生機,避免常規(guī)壓井作業(yè)影響老井產能,響應中心大膽應用帶壓作業(yè)技術,為老井挖潛。氣井、老井帶壓作業(yè)技術和裝備的專題研究也由此啟動,老井隱患治理、帶壓鉆孔、冷凍暫堵等技術攻關和現(xiàn)場試驗如火如荼。在龍002- H3井、昭104井,響應中心成功應用自行研制的BY60/30帶壓作業(yè)機實施帶壓下油管作業(yè),并在付24井、納61井和威120井等應用帶壓鉆孔裝置成功完成了帶壓鉆孔的換閘閥工作。
現(xiàn)執(zhí)掌中國石油井控應急救援響應中心帥印的孫海芳,把涉足海上石油鉆井搶險作為滅火事業(yè)的下一個突破口,與此有關的調研和學習正在進行中,不久的將來,這支有著優(yōu)良傳統(tǒng)、獻身精神、技術實力的隊伍將會以陸海兩棲軍的身份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繼續(xù)“中國滅火隊”的光榮與夢想。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后記貧窮而富有的滅火隊
“CNPC消防隊”“中石油特種部隊”“油氣井安全衛(wèi)士”……如果沒能深入了解滅火隊,在我看來,所有給他們的標簽都是浮云。
倘若一場井噴失控、著火事故發(fā)生,在所有人急于逃生的時候,滅火隊要在第一時間快速聯(lián)動趕往現(xiàn)場。他們只有兩條路可選,要么挽救生命財產,要么狼狽撤退。
毋庸置疑,滅火隊需要有勇有謀之士力挽狂瀾,勇意味著關鍵時刻敢沖敢拼,謀則要求搶險技能游刃有余。
這支有著光榮歷史的隊伍,在赴科威特滅火后的20年間,成員新老交替,裝備陸續(xù)改良,技術不斷更新,唯一不變的是烈火淬煉出這張金字招牌從未褪色,全勝的滅火記錄保持至今。
然而,在高美譽度的光鮮背后呢?
他們非創(chuàng)收單位,只花錢不掙錢,個人收入捉襟見肘。可一旦接了任務,他們就得拿命去拼,作業(yè)面對的高風險程度不言而喻;而根據(jù)職稱晉升的評定標準,其中沒有和搶險救援相匹配的工種,這意味著他們很難憑借出色的成績在職業(yè)生涯中繼續(xù)“進步”。
和這些在常人眼中的必然追求相比,滅火隊員“貧窮”了。
可當問及“你在工作中感到幸福嗎?”他們的答案是——Yes!
聽他們說當年事,什么熊熊火海、什么狼藉現(xiàn)場,言語間一派風清云淡,惟有成就感、榮譽感窩心且真切,令人起敬。滅火隊員們說,每經歷一次搶險就仿佛重生一樣,在搶險救援那千鈞一發(fā)的時刻,生死必須置之度外,腦中始終緊繃一根弦——一定要圓滿完成任務,哪怕受傷!哪怕犧牲!
若非熱愛,誰會奮不顧身?若非熱愛,誰會執(zhí)著于斯?正是從事著非同尋常的工作,他們能尋覓到非同尋常的幸福,因為挽救,因為大勇。
有詩云:豪邁的行為/勇敢的舉動,帝王般的高貴,洞察一切的謹慎/還有無限的高尚行為/這種美德從來都沒有留下名稱。
這便是我眼中的滅火隊員,貧窮而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