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穿越尼木縣城,駛往西北方向,我們在找尋藏靴藝人的路上。
在雪拉村三組附近的山坡上,坐在前排的攝影師突然發(fā)現(xiàn)夕陽下,西南方向突兀而起的一座閃閃發(fā)光的陌生高峰,“雪山!雪山!”我們頓時興奮起來,但是誰也不清楚那究竟是哪座山峰。問了當?shù)厝瞬胖肋@座山是位于江孜和浪卡子交接處,著名的寧金抗沙雪山的北峰,平時云霧繚繞難得一見。于是大家停下車拍照,并問站在路邊等車的阿佳啦藏靴藝人的住址,只見她遙指暮色中的一座建筑,“靴匠旺堆家就住在那個地方!”
我們的好運氣隨之而來,之后的采訪一路順利。
秋末的西藏,豐收季節(jié)已過,大地一片肅穆。一群晚到的“收割者”——《西藏人文地理》的編輯、記者和攝影師下山南、上尼木,走入拉薩大街小巷的犄角旮旯,尋尋覓覓,倘佯于服飾、藏紙的海洋,雕塑、藏香的世界。
家住普松一條山溝里的雕版藝人色覺憨憨地說:“只要不太影響我工作的時間,你們隨時都是我最歡迎的人”。于是拍照、采訪、錄音、錄像,我們在這個遙遠的“工巧之家”整整忙乎了兩天。
本期《拉薩工巧》專輯,記者們深入鄉(xiāng)村巷陌,探尋匠人匠心,去呈現(xiàn)一片廣闊悠久的工藝天地。(文/索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