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紅
音畫是電影藝術多元體系之中最為突出、最為關鍵、最不可或缺的二元要素。音樂對于故事呈現(xiàn)起著重要的烘托與渲染作用,使得觀眾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仿佛如臨其境一般被整個帶入畫內,畫外音樂亦仿佛畫內原生音樂一般沁入心脾,從而在音畫的視聽雙重知覺方面,將人與音樂深度融合為一個藝術上完美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痘孟肭?000》中的音樂與動畫表達,形成了一種有機的融情感于樂感的絕佳匹配,起到了音畫雙重深度融合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
一、 音樂對于動畫的渲染烘托
(一)音樂對于動畫情境的喚醒性
早在20世紀40年代,迪斯尼即推出了其音樂動畫電影《幻想曲》——由美國著名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帶領著費城交響樂團以其弘恢交響,而令全世界瞬間認識了那只頑皮可愛的米老鼠,同時,動畫片《幻想曲》更以音畫深度融合的迷人魅力令觀眾欣賞到了法國作曲家杜卡斯的杰作——交響詩《魔法師的學徒》。時隔半個多世紀,《幻想曲2000》以全新的音畫創(chuàng)制,再一次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將觀眾帶入到了一個奇幻精彩的音畫魔法世界。其中的第六個段落,即魔法師的學徒這一主題曲仍為《幻想曲》中的保留段落,而本片則是《幻想曲》的一種升級或者說升華版本——共包含了七段精彩絕倫的音畫深度融合表達的敘事段落。[1]首先登場的是被通俗地稱之為命運交響曲的第五號交響曲。這一段落中的音畫一體化思維為整部動畫情境帶來了一種爆烈式的喚醒表達,仿佛試圖以具象化的極具震撼力的音符喚醒沉睡著的世界。
(二)音樂對于動畫情境的幻想性
恰如巴洛克時期的諸多幻想曲一般,《幻想曲2000》亦以音畫交融的情境首先即為觀眾建構了一種基于動畫情境的幻想性表達。這種幻想性亦恰如巴赫的《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以及舒曼的變奏鋼琴音樂一般,由音畫的交織與時空的演繹跨越了傳統(tǒng)的僅了于聽覺的界限,以視覺的引入而將觀眾帶入到一個以音畫為翅膀,以幻想為升力的飛行場景之中。[2]《幻想曲2000》中的第二首曲目,即為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萊斯庇基的《羅馬之松》。這首曲目與相伴的迪斯尼動畫一道為觀眾帶來了一種鯨躍鳥翔的海天氣象,其中鯨與鳥的互動則是這段音畫中的華彩,而冰山的突然介入,則為這段音畫帶來了戲劇化的沖突表達;小鯨魚在險境中的從容不迫,在困境中執(zhí)著地不懈探索,在逆境中的堅韌執(zhí)著都為觀眾帶來了一種形諸于親情守望與救贖的非凡表達的勇氣和力量。[3]
(三)音樂對于動畫情境的建筑性
恰如偉大的黑格爾所言,音樂具有著某種建筑性的特質,這就意味著音樂具有著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塑造性。音樂不僅能夠對時空加以塑形,而且亦能夠對空間在腦海之中加以塑形。這使得音樂這種相對于動畫的客觀表達能夠以其巨大的塑形性對人類的主觀意識產生經久不息且深刻的烙印式影響。音樂的建筑性能夠令觀眾觸樂生情,能夠潛移默化地塑造出與動畫最相契合的音樂情境。同時,亦能夠幫助觀眾在心目中生成一種形而上于音樂情境,且盎然于腦海之中久久不會消散的意象情境?!痘孟肭?000》中的第三首曲目,《藍色狂想曲》則隨著音符的高低、強弱、時值、節(jié)奏等,而同步進行著一種形諸于具象化的由音符為點,由時值為線,由線而形,由和弦為面,由潮呈現(xiàn)的精巧的建筑式創(chuàng)構。音樂色彩亦具象化為動畫色彩,這種由形而象,由外而內的音畫同步建筑性建構為觀眾帶來了一種生命解構建筑、解構現(xiàn)實、解構時空的狂想表達。
二、 音樂與動畫的協(xié)奏
(一)音畫互補與戲劇沖突協(xié)奏
《幻想曲2000》中的段間真人講解與表達,起到了分隔音畫故事段落的作用。同時這種現(xiàn)實對于幻想的介入亦將本片營造得如同一場音樂盛宴一般,不斷地由音畫的沉浸之中回復到現(xiàn)實中來,令觀眾在沉浸于一幕幕音畫表達之后能夠獲得短暫的輕松一刻。音樂與動畫有著協(xié)奏表達的特質,這種協(xié)奏表達使得動畫表達與音樂表達二者之間存在著較強的互補二重性。并且,在觀賞動畫的過程中,游離于動畫之外的情感亦能夠全部被音樂所俘獲,使得音畫之間的時空更加緊湊。《幻想曲2000》中的第四首曲目即為俄國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號鋼琴協(xié)奏曲快版》,這首曲目有著肖氏獨特的調式調性與迥異的風格特質,在俄氏動畫協(xié)同的表達中以一種二元對立建構了戲劇化沖突同時建構起了一種音畫的一體化思維。并且對于情感的融入有了更加悠然的沉浸表達,而整部迪斯尼動畫亦由此而漸入佳境。[4]
(二)音畫抽象與情感沉浸協(xié)奏
音之起,由心生;感乎心,動乎情。情動于中,而形于聲。由此可見,音樂是輔助動畫協(xié)同表達內在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時,音樂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音樂具象于客觀樂音,卻又能夠以這種樂音直入心靈,在心靈之中形成由音樂推波助瀾所不斷形成的一波接一波的激蕩與起伏,為人類透過音樂感知的動畫表達與音樂表達的音畫一體化提供一種牽系情感、拋陷情感、沉浸情感的隱形通道。以音樂的具象與抽象緊緊地包裹著觀眾,搖擺著觀眾,催眠著觀眾,使得觀眾能夠與動畫中的人物一道同悲共喜?!痘孟肭?000》中的第五首曲目即為 《動物狂歡節(jié)》,這是一部歡樂至上的著名曲目,而本片至此,亦迎來了一個音畫高潮,火烈鳥為整部影片帶來了一種形諸于火一樣的熱烈表達。片中現(xiàn)代元素悠悠球的引入,更是為動畫片帶來了輕松應對歡快節(jié)奏的動畫視覺語言的恢諧表達。[5]
(三)音畫互補式協(xié)奏
《幻想曲2000》一片由《幻想曲》脫胎而來,但卻對其前作進行了基于意象化的升級與升華。這種升級與升華不僅拓寬了動畫藝術的表達形式,而且同時亦拓寬了音樂藝術的視覺表達形式,并且,更以音畫交替、音畫共通、音畫共鳴形成了一種音樂內涵的更加恢弘的表達。在動畫中,透過音樂與動畫的合流共匯形成了一種令動畫更加鮮活、更加立體、更加靈動的審美表達?!痘孟肭?000》中的第六首曲目,即為整部動畫作品中的核心曲目,同時,也是踵繼其前作《幻想曲》的保留曲目——《魔法師的學徒》。這一幕中的音樂與動畫已經達到了一種水乳交融的境地,動畫人物的豐富動作表達、神情表達、形態(tài)表達等都為這幕動畫帶來了透過音樂不斷地觸碰心靈,不斷地產生心靈與音樂共震與共鳴的視覺效果。同時這種視覺效果更形成了一種音畫立體藝術審美的高級表達。
三、 音樂與動畫的深度融合
(一)音畫一體化思維的完形
音樂與動畫的協(xié)奏以音畫共鳴的強烈個性化情感表達為進一步深度融合提供了一種切近的視角。從《幻想曲2000》觀察,其中的音樂與動畫在彼此交融中有著合唱性的表達。參與合唱的音樂與動畫二者相互成為了彼此對于對方的詮釋,在這種實時交互式的詮釋過程中,影片的藝術情感才得以徹底透過這種詮釋傳達出來,才得以成為一個統(tǒng)一表達的審美形而上高度一致的完美主體。而作為輔助的音樂亦在這種詮釋中由客觀客體,升華而為與動畫不可忽略、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主體,音樂為動畫提供節(jié)奏韻律化的聽覺的同時,動畫亦在為音樂提供著由形立象和由象立意的視覺。音畫共同融匯為一種對于情感的油然移情表達,并以其移情表達而觸摸著觀眾的心靈,由此引發(fā)觀眾對于自我體察、自我情感、自我心靈的一種自我反觀,這種自我反觀,昭示著音畫一體化思維的完形。
(二)音畫深度融合的救贖
音樂與動畫奏鳴交響的合唱為音畫思維立體化、一體化、整體化形成了一種音畫共美下的深度融合帶來了引人入勝的華彩樂章。而這種舉足輕重的音畫一體化思維,徹底開啟了觀眾內心的音畫大門,在音畫思維的牽系之下,觀眾亦將由此而徐徐地走入到導演為觀眾所精心準備的,于音樂和動畫表象與抽象的意象之中從而實現(xiàn)一種由藝術表達與觀眾內心情感產生出更加直接的對話?!痘孟肭?000》與其前作《幻想曲》相較,不僅音樂作品更具震撼力,而且動畫表達亦更具感染力,同時,音樂與動畫的深度融合亦更具人性化救贖意象。片中的《威風凜凜進行曲》一幕以一種更加切近于自我個性化精神氣韻對意象化進行了躍然于大銀幕的傳達;而《火鳥組曲》則彰顯了一種更加切近于生命的人性化表達。這部組曲更在情感不斷攀升至頂峰時,終于以其感人至深與盛大恢弘而釀就了令觀眾如醉如癡地沉浸于其中的一種醍醐灌頂般的心靈瓊漿。
(三)音畫深度融合的心靈魔力
思維是人類大腦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一種能動、概括、間接反映,而音畫思維則是在此基礎之上的一種具象化思維。這種音畫思維反而更具直接性、情感性、意象性。音畫思維的直接性使其可以繞過傳統(tǒng)的思維甚至超越于傳統(tǒng)的思維束縛,對于心靈形成一種直接的原生于自然的觸動;而音畫思維的情感性則與傳統(tǒng)思維的理性表達更是大相徑庭,有著更加側重于感性化的特質。這種感性化同時亦具有直接性,并且能夠由音畫中的某個音符、某個鏡頭直接觸發(fā)意象;音畫思維的意象性則在觀眾與音畫的交互中由其主觀能動性生成。總結《幻想曲2000》這部音樂與動畫一體化表達的藝術作品,如若一定要為這部作品找出其中的主題的話,那么就一定是《魔法師的學徒》。該主題將音樂與動畫二種均為情感表達的藝術進行了最為深度的融合,使得主觀表達的動畫與客觀表達的音樂共同為情感表達融筑出了一種牢牢攫住心靈的魔力,令靈魂已經無法自由游離于音畫之外。
結語
音畫在電影藝術多元體系之中,可謂是其中最為突出、最為關鍵、最不可或缺的二元要素。音樂對故事的呈現(xiàn)起著重要的烘托與渲染作用,令觀眾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仿佛如臨其境一般,被帶入至視覺感知,畫外音樂亦仿佛畫內原生音樂一般沁入心脾,從而在音畫的視聽雙重知覺方面,將人與音樂深度融合為一個藝術上完美統(tǒng)一的一個整體?!痘孟肭?000》中的音樂與動畫敘事形成了一種有機的融情感與樂感的絕佳配合,起到了音畫雙重深度融合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這種藝術效果最終呈現(xiàn)了一種畫內象、畫外音、畫中意的音、畫、意三位一體且深度融合的精彩表達。
參考文獻:
[1]王洋,李庚.動畫藝術音畫滲透性之間的主次關系研究[J].藝術科技,2017,30(3):90.
[2]耿暘.電影音樂中的音畫統(tǒng)一與情感表達——以《入殮師》電影配樂為例[J].黃河之聲,2014(8):40-41.
[3]尹海立.傳統(tǒng)體育社團的福利功能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11-12.
[4]許卓.尋覓音畫中的情感共鳴——淺析電視廣告音樂的“修辭”表達[J].新聞傳播,2011(10):73-74.
[5]吳晨.《音畫時尚》中鏡頭與背景音樂的協(xié)調論[J].文學界:理論版,201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