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涵
一本書攤開在桌上,風從打開的窗子探頭進來,悄悄把書頁推得翻個不停。我將那擾人的冷空氣趕出去,合上窗子,把書翻回被風欺負之前的頁碼,一個很平常的雞湯小故事。
故事講的是兩個人趕路,其中一個極注重效率,拼了命地向前,幾乎是時刻都在沖刺,目不轉睛地盯著前面的路,一點心思都不肯分給路旁的景色。另一個自得其樂,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嗅著路旁野花的芬芳,一邊向前,就像個旅人,沉浸在造物者點綴在他身旁的小情調(diào)里。
故事情節(jié)有些俗套,我也清楚的,作文素材集就是這個樣子,字字句句特別有道理,其實從開頭到結尾都免不了俗,連雅俗共賞的都少,但就是這樣的一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
故事就這樣進行下去,并不玄幻,所以最終自然是第一個人先到達了終點,而那個享受過程的人慢了不少,這非常符合物理學定律,也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常識。但生活若跟公式一樣簡單直接,還有什么刺激可尋?評判總是要從多個角度來看的。那么,同樣的一件事,這兩人誰完成得更好呢?
若只是為了完成“趕路”的任務,不必多說,自然是第一個人完成的更快。但是,若說完成得好,在我看來,第一個人可真是比第二個人要差的遠了。畢竟,“快”和“好”之間從來就不是恒等號,連被老一輩唾棄的電子競技都是需要有效操作的,一味求快想趕緊把按鍵全碰一遍可沒什么用處。
借用老師們常說的一句話,讓我們回歸書本。書里這個故事還有一個不長的后續(xù),大家都能猜得到——第二個人問先到達終點的人“這一路風景不錯,走得很開心,對吧?”,第一個人皺了皺眉頭:“什么風景?沒什么可開心的吧,我只是趕路?!?/p>
我想,看了風景那人一定會心生疑惑,什么樣的人能殘忍到連這樣美好的景色都拋棄了,連一點注意力都不肯分出來。他對這野花的芬芳太殘忍,對自己也未免太殘忍了。
對于這皺著眉頭,早已不記得路邊野花清香的可憐家伙,我著實是十分不理解的。誠然,這樣的人其實并不難懂,他們目的性極強,無論執(zhí)行力還是專注力,都處于我難以觸及的高度,但我真不明白,他的斗志因何而起,為何而來,又有何用。
如果做一件事讓他從頭到尾都沒有獲得樂趣,連那野花的香味都不曾感受,連那美好的景色都不曾見到,趕路到底是為了什么?就只是為了趕路而前行,那還不如原地坐下,呼吸野芳的幽香,享受樹影投在頰上的清涼。終點,真有那么重要嗎?重要到連這些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拋棄?
對我這種簡單的享樂主義者來說,過程才是生活的本質(zhì),或者說,過程中收獲的樂趣才是我生活真正的目的。有些人趕路,就是想要快些到終點,而另一種人,例如我,行走在路上只為欣賞風景的優(yōu)美,淺聞野花的甜香罷了。趕路?姑且等我看膩了路旁妖冶的曼珠沙華吧。人生的路多么冗長,勇往直前絕不停息的勢頭還是留給那只為“趕路”而趕路的人吧。我更注重過程中的趣味,還有這意料之外星星點點的野花和縈繞鼻翼似有若無的芳香。
在做許多事時,效率固然是重要的,但一味追求效率,忽視了過程,那目的達到后難道不會索然無味,仿佛整個世界失了色彩么?
故事中的第一個人取得了勝利,但他得到的也就只是勝利。第二個人居于其后,但他見到了難忘的風景,嗅到了路旁的淡香,拾一片落了塵的花瓣,捧在掌心中,是生命的重量,置于鼻下淺聞,是幸福與快樂的芬芳。
網(wǎng)上有個姑娘說:“生活就是慢性自殺?!逼鋵嵾@不無道理的,畢竟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健康還是疾病,痛苦還是快樂,人的結局都是一樣的,一捧土,一盒灰罷了。那么行于人生之路,究竟是為了古往今來亙久不變的結局,還是為了過程中的精彩和幸福呢?
停下腳步,緩緩吸氣,閉上雙眼,仔細感受。
這淺淡又清甜的野芳,便是答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