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祥
(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江蘇 南京 210008)
意蘊闡釋要義,精神昭示未來。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強調:“在雨花臺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們的事跡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要用好用活這些豐富的黨史資源,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一重要講話,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導向,也首次明確了雨花英烈精神的基本內涵,使其成為革命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新時代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建設“強富美高”①新南京,有著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時代變遷,精神永恒。雖然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精神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但都是對革命實踐中優(yōu)良傳統(tǒng)、先進事跡和先進典型的凝練和升華,是黨的價值目標、價值信念和奮斗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對于新形勢下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有著積極作用,將激勵和鼓舞中國共產黨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新勝利。
(一)崇高理想信念是雨花英烈精神的政治靈魂。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英雄,但不同的英雄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堅定的信仰信念引領大眾、影響社會,并產生超越自我的力量?!案锩硐敫哂谔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犧牲在雨花臺的革命烈士,他們大多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入黨的。那時中國革命充滿危機、前途未卜,一切均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之中,正是偉大的信仰決定了他們的政治選擇和人生道路。一個個雨花英烈在風雨如磐的漫長革命道路上矢志不渝、勇往直前,他們始終把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理想追求,并在奮斗犧牲中不斷升華理想信念。這種堅定理想與不懈奮斗的精神,不僅來自于對共產主義的深刻認識、來自于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堅信不疑、來自于對革命事業(yè)的高度自信,也體現(xiàn)了黨的價值信念?!澳阄沂ヒ蝗酥?,或許可以將新中國的誕生提前一個小時;萬千同仁犧牲生命,則理想之國近在咫尺?!边@是雨花英烈、留洋博士許包野的留言。雨花英烈正是秉承這樣的理想信念和志愿,不管革命道路多么艱難,他們都一生為此奮斗犧牲,靠的就是堅定理想信念的支撐。可以說,崇高理想信念是引領雨花英烈前赴后繼的精神之塔,也是貫通他們一生奮斗不息的根和魂。
(二)高尚道德情操是雨花英烈精神的鮮明標識。先進、先鋒無疑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內涵,但以人民至上、國家情懷、犧牲奉獻的價值追求,是雨花英烈精神的鮮明標識。這種標識作為一種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不僅具有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和無比強大的旺盛生命力,也是雨花英烈精神特有的標識。正是有了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有了雨花英烈崇高的革命氣節(jié)和壯麗人生?!爸灰阍敢鈱懽允谆谶^書,登報公開悔過,并聲明與共產黨永遠脫離關系,你就可以馬上出去!”面對敵人的引誘,年僅只有16歲的袁咨桐毫不動搖,始終不肯背叛為之奮斗的革命事業(yè)。尤其是雨花英烈中知識分子出身或家境富裕的共產黨員,他們沒有把讀書和家庭條件作為光宗耀祖、飛黃騰達的階梯,而是選擇了充滿荊棘的革命道路,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一生為著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奮斗到底。這種道德情操與價值標準,不僅令人敬佩,也更為高尚。當雨花英烈身陷敵人的鐵窗煉獄時,在靈魂與肉體的雙重考驗下,他們之所以能夠視死如歸,用青春祭奠心中的宏偉事業(yè),靠的就是決不背叛為人民謀利益的誓言和承諾而茍且偷生。這種高尚的道德風范,使雨花英烈有限的生命放射出了無限的光芒,成為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楷模。
(三)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是雨花英烈精神的獨特品質。特殊的群體,蘊含著獨特的品質。雨花英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成千上萬先烈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英勇事跡和人生軌跡標定了黨的使命,注釋著雨花英烈特有的品質,即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按松碓缭S國,被賣作楚囚。壯士非無淚,不為斷頭流!一顆為民心,萬古終不泯。身心獻黨國,一死何足愁!”[1]這是曾任新四軍聯(lián)絡部部長的朱克靖烈士在獄中留下的誓言。為了人民謀幸福,他們不惜付出生命,這就是雨花英烈堅毅、無畏的意志品質??梢哉f,堅持立黨為民,為著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既是雨花英烈精神的特有內涵,也是雨花英烈的思想魅力與無窮力量之所在。為了救亡圖存,雨花英烈選擇了危險、勞頓、清貧的革命生涯,在驚濤駭浪不斷的革命大潮中,他們始終戰(zhàn)斗在黨最需要、革命最危急的重要關頭。雨花英烈敢于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被捕、酷刑、鐵窗,以壓倒一切敵人、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矢志推動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特別是大革命失敗后,在敵人的血腥屠殺面前,雨花英烈奮起與國民黨反動派抗爭,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了“人民至上”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充分彰顯了共產黨人為民犧牲的家國情懷和大無畏的革命品質。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才能明其將往。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也進入了新時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雨花英烈精神彰顯出超越時空的恒久價值,對于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雨花英烈精神是激勵我們進行偉大斗爭的強大思想武器。偉大的事業(yè)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進偉大的事業(yè)。雨花英烈精神誕生于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危急關頭,一批又一批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百折不撓,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詮釋了什么叫奮斗、什么叫奉獻。這種精神既體現(xiàn)了雨花英烈的根基、方向、信仰與本色,也是我們黨長盛不衰、充滿生機活力、枝繁葉茂、贏得未來的動力之源。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內容十分廣泛,表現(xiàn)形式也必然復雜多樣。這種斗爭雖不完全像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那樣去犧牲生命,但有時需要犧牲個人的現(xiàn)實利益,我們只有繼承和弘揚雨花英烈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才能從中汲取前進的精神力量,鼓勵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xù)奮斗。我們只有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以雨花英烈為榜樣,以其精神為動力,才能克服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錯誤思想和行為,進一步增強我們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的必勝信心。
(二)雨花英烈精神是激勵我們建設偉大工程的強大道德力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領導是最強大的優(yōu)勢,黨的建設是最堅強的保障。當下,我們要清醒認識到,黨面臨的執(zhí)政環(huán)境是復雜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是長期而嚴峻的。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zhí)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著力點,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jīng)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而雨花英烈精神表現(xiàn)出的先進性、人民性、紀律性和高尚道德品質,對于建設偉大工程有著特別的意義。今天,我們大力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guī)矩和“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實施細則,始終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使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執(zhí)政黨,確保偉大工程牢不可破、更加光彩奪目。這既是對雨花英烈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也是我們建設偉大工程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
(三)雨花英烈精神是激勵我們推進偉大事業(yè)的強大精神動力。事業(yè)發(fā)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不改變。實現(xiàn)人民幸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但過程一定不會一帆風順,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等待我們去攻克。歷史、現(xiàn)實、未來是相通的。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一個又一個雨花英烈能夠做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敢于喊出“殺了我一個,還有后來人”,充分彰顯了雨花英烈的大無畏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激勵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不竭動力源泉。雨花英烈精神昭示我們,偉大事業(yè)沒有終點,只有新的起點。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既然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手里,那么我們就應以雨花英烈為榜樣,勇于擔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始終堅定“四個自信”,恪盡職守、腳踏實地,不怕艱難、堅韌不拔,矢志拼搏、開拓創(chuàng)新,在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中,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英雄氣概,迎難而上、勇于進取,不斷奪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新的勝利。
(四)雨花英烈精神是激勵我們現(xiàn)實偉大夢想的強大力量之源。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曾說:“信仰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她只有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精神的傳承者是人,“精神”轉化為“物質”的途徑是實踐。雨花英烈精神雖然發(fā)端于革命斗爭年代,但它所蘊含的紅色基因、精神力量、奮斗作風,對于我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十分重要,要注意用好用活這些豐富的黨史資源,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力量之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唯有接續(xù)奮斗才能實現(xiàn)。今天,我國發(fā)展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越是接近偉大目標,越要謹記“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的道理,“一定要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的教誨,繼續(xù)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奮斗姿態(tài),使中華巨輪在偉大夢想精神的引領下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勝利駛向充滿希望的明天,以實現(xiàn)你的夢、我的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chuàng)新,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盵2]同樣,講好雨花英烈故事、傳播好雨花英烈精神,也需要創(chuàng)新傳承內容與方式,建構科學高效的傳承體系,真正使雨花英烈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的精神動力。
(一)在傳承雨花英烈精神的理念上,應從側重“外化于行”轉向“內化于心”。理念指導行動,并始終貫穿于行動之中。雨花英烈精神既是一種對革命經(jīng)驗的理論總結,也是一種實踐精神;而實踐的主體是人,檢驗踐行雨花英烈精神效果的標志也是人。同時,雨花英烈精神還具有與時俱進的價值意義和導向激勵作用,既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動力、增活力,也有助于引導人們對英烈行為的學習和模仿。因此,將雨花英烈精神內化為人們的自覺意識和自覺實踐至關重要。從精神層面上講,一種精神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使它融入實際、融入生活,并在人的日常行為和實踐中體現(xiàn)。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3]而在現(xiàn)實工作中,傳承雨花英烈精神普遍存在重“外化于行”輕“內化于心”的現(xiàn)象。這既不利于雨花英烈精神的傳承,也不能使雨花英烈的精神力量、真理力量、人格力量轉化為資政育人的實效。所以說,傳承雨花英烈精神需要我們由側重“外化于行”轉向“內化于心”,始終把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學習踐行雨花英烈的舉措與其實際生活和工作對接,找到歷史與現(xiàn)實的共振點,扭轉現(xiàn)在學習踐行雨花英烈精神存在概念化、表象化和模式化的現(xiàn)象,讓廣大黨員、干部在教育中及時明白雨花英烈精神不是高深的理論,而是與我們戚戚相關的一種價值目標追求和實踐精神。這樣才能讓雨花英烈精神與當代人的精神追求“如期相遇”,使雨花英烈的價值觀內化為大家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成為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精神力量。簡而言之,就是要把當前側重“我學英烈”向“英烈看我”轉變,更加注重對黨員干部內化于心的行為引導。因此,對于一名共產黨員或一個黨的基層組織來說,學習踐行雨花英烈精神不在于參觀了多少次雨花臺紀念館、聽了多少個雨花英烈故事、讀了多少首英烈的詩詞語錄,而關鍵是要將雨花英烈精神入腦入心,貫穿于人生的全過程。否則,即使把雨花英烈精神喊得震天響,也難以讓“鑄魂工程”開花結果。
(二)在傳承雨花英烈精神的內容上,應從側重“復制”轉向“復活”。精神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產生于一定的社會實踐,也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我們只有深刻認識雨花英烈精神的意蘊和形成過程,才有可能促成雨花英烈精神由“復制”轉向“復活”。從內容上講,由“復制”向“復活”轉變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既要按照歷史事實和史料“照著”講好雨花英烈故事,又要遵循歷史邏輯“接著”講好雨花英烈故事?!罢罩敝v好雨花英烈故事,就是通過雨花英烈留下的遺言、遺物,真實地再現(xiàn)烈士生前的崇高品質和犧牲時的英雄形象,實質就是“復制”雨花英烈。這對于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十分必要;“接著”講好雨花英烈故事,實質就是“復活”雨花英烈,就是在掌握英烈史實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每個雨花英烈身上的生活細節(jié),這對于傳承雨花英烈精神十分重要。因為通過英烈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我們可以穿透時空阻隔、觸摸歲月滄桑、傾聽歷史回聲,進而了解已過往的時代,感知英烈人生的光輝。如一張照片,不僅能夠看到烈士的容貌,也能為我們打開一扇觀照英烈生前的精神狀態(tài)和社會生活的窗戶。這樣的“復活”既能成為我們透視時代的載體,也能喚醒我們對那個年代的革命記憶,使雨花英烈更加鮮活、更有情懷、更有溫度、更有意義、更有意思,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采用現(xiàn)實主義的視野,努力把英烈自身的歷史維度加深、加長,在求“歷史之實”的基礎上,求得“歷史之是”,為“復制”“可信的”雨花英烈奠定基礎,為“復活”“可踐行”的雨花英烈精神留下張力。這樣,不僅能夠讓人感到雨花英烈不是遙不可及,而是那個時代一個活生生的、有著歷史厚度、時代溫度的大寫的人,也是當下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學習和仿效的典型。這是一個需要精神坐標和精神品格的新時代,也是一個需要重塑靈魂的新時代。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從平凡中學習不平凡,不僅是一種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也能夠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我們只有向受教育者傳達雨花英烈可學也可做的訴求信息,才能使傳承雨花英烈精神的行動“活”起來、“動”起來、“亮”起來。
(三)在傳承雨花英烈精神的對象上,應從側重“多數(shù)人”轉向“關鍵少數(shù)人”?,F(xiàn)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雨花英烈精神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尤其是南京的共產黨人,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先進性、代表性和獨特性的一種革命精神。從本質上講,這種最能體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的信仰至上、舍身為民、勇于擔當?shù)木?,不僅是一個進步時代的精神坐標、一種文明社會風尚的樣板,也揭示了一個具有哲學意義的命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但引領社會前進和發(fā)展方向的往往是那些站立潮頭的少數(shù)先知先覺者;只有通過他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火光,點燃社會大眾內心世界的心火后,才能推動歷史和社會前行。這也啟示我們,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大多數(shù)人”和“關鍵少數(shù)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別,而“關鍵少數(shù)人”尤為重要。因此,傳承雨花英烈精神,首先需要身體力行的應該是“關鍵少數(shù)人”的黨員領導干部,這也符合共性寓于個性之中、一般通過個別表現(xiàn)出來的唯物辯證法。雨花英烈精神蘊含著豐富的黨性教育內容,用好用活這一資源對“關鍵少數(shù)人”的黨性教育有著積極意義。人生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價值導航,國家需要夢想引領。在多元思想相互激蕩、各種誘惑接踵而來的今天,我們更應時刻抓住和聚焦“關鍵少數(shù)人”,使其帶頭學習和踐行雨花英烈精神。當前,特別要通過他們管理好家庭、培育好家風,以個體細胞的正本清源,帶動社會肌體的健康運轉。從一定意義上講,“關鍵少數(shù)人”的家風已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xiàn)。近年來,從中央紀委發(fā)布的部級以上領導干部紀律處分通報看,多數(shù)違紀涉及家屬、親屬,需要引起我們高度警惕,并加強對“關鍵少數(shù)人”的黨性教育,這是雨花英烈精神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
(四)在傳承雨花英烈精神的形態(tài)上,應從側重“單極化”轉向“多元化”。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當今時代,網(wǎng)絡傳播已成新常態(tài)。雨花英烈精神傳播具有理論性強、抽象性高的特點,單一地運用說服、灌輸、講授的方法往往效果有限。因此,在價值觀念多元多樣的新時代,在傳播雨花英烈精神的導向上,一方面不能只框定在既往的經(jīng)驗做法或單向度的繼承上,應采取能夠表述清晰且受眾能夠接受的話語,以實現(xiàn)由立足于強調英烈信仰向黨員干部信仰的同構共筑轉變、由“說教式”的“我講你聽”的習慣向“引導式”的潤物無聲轉變、由口號性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向實至名歸的“四真”轉變。另一方面,紀念場館也要通過加強策劃、豐富展陳形式和運用各種媒介方式及交流平臺,通過現(xiàn)場情境教育,盡可能多角度地與受眾對接,開展情感交流,引起心靈共鳴和社會共鳴,努力實現(xiàn)傳承雨花英烈精神由“單極化”向“多元化”拓展。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要求新東西——形式和內容都新?!盵4]隨著體制機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今后通過單位組織集體瞻仰英烈的方式會越來越少,我們應適應這一新常態(tài),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媒體的優(yōu)勢,運用好“兩微一端”等新的傳播方式,深入挖掘雨花英烈精神側重抽象教育轉向側重內容的,通過集歷史性、通俗性、可讀性于一體的內容,開展富有時代特色的雨花英烈精神宣傳活動。青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網(wǎng)絡的“原居民”。在這個追求個性、求新求變的時代,尤其需要打造一個能夠吸引年輕人的“互聯(lián)網(wǎng)+雨花英烈”的傳播平臺,努力構建具有說服力、親和力、影響力的時代場景,真正讓雨花英烈與群眾生活“親”起來、“近”起來、“融”起來,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年輕一代聽黨話、跟黨走。同時,還要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用戶保持同樣的節(jié)奏和活力,通過及時補充更新雨花英烈資料、延長“雨花英烈”的生命周期,進一步增強雨花英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注釋:
①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強調:希望把江蘇建設成經(jīng)濟強、百姓富、環(huán)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簡稱“強富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