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指導意義

      2018-02-07 04:13:18王結發(fā)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特色國家

      王結發(fā)

      (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浙江 湖州 313000)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注重制度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把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明確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為此,我們面臨著非常繁重的制度建設任務,因為“一種政治體制首先必須能夠創(chuàng)制政策,即由國家采取行動來促進社會和經濟改革,才能成功地處理現(xiàn)代化面臨的問題”[1]。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對于切實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關于制度建設的規(guī)范性要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指導意義

      在黑格爾國家哲學中,國家制度是主體,人是客體,人成了國家制度的附屬存在。對被黑格爾所顛倒了的這種人與國家制度之間的關系,馬克思給予了原則性的高度的批判。他指出:“正如同不是宗教創(chuàng)造人,而是人創(chuàng)造宗教一樣,不是國家制度創(chuàng)造人民,而是人民創(chuàng)造國家制度?!保?]國家是抽象的東西,人民是具體的主體,正是人民才構成了現(xiàn)實的國家。“人不是抽象蟄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3]。國家制度是人民的一個“定在環(huán)節(jié)”,它是人的創(chuàng)造物,為人服務的。馬克思的這一批判在國家制度的規(guī)范性要求方面實現(xiàn)了同黑格爾的決裂。

      黑格爾認為:“只要國家依據(jù)概念的本性在本身中區(qū)分和規(guī)定自己的活動,國家制度就是合乎理性的?!保?]但在馬克思看來,國家制度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國家制度就應該是“人的自由產物”,即“國家制度不僅自在地,不僅就其本質來說,而且就其存在、就其現(xiàn)實性來說,也在不斷地被引回到自己的現(xiàn)實的基礎、現(xiàn)實的人、現(xiàn)實的人民,并被設定為人民自己的作品”[5]。而將國家制度變成統(tǒng)治和奴役人的工具,使人民淪為從屬于國家制度的一種存在方式,乃是人與國家關系上的一種異化形式,是不正當?shù)暮头欠ǖ?。例如,在封建君主制的狀態(tài)下,從國家出發(fā),將人變成“主體化的國家”,人成為國家制度的創(chuàng)造物,使得“這個特殊東西,即政治制度,具有管轄和規(guī)定一切特殊東西的普遍東西的意義”[6]。因此,必須確立人在國家制度中的主體地位,將國家制度建構成“社會化的人”。也正是基于此,馬克思認為,國家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成為“人民的自我規(guī)定”“人民的特殊內容”,它就具有多大的真實性。正是通過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馬克思明確了制度建設的規(guī)范性要求,這對于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1.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創(chuàng)造了國家制度,人民是主體,國家制度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應該服務于人民的需求和發(fā)展。只有體現(xiàn)為人民自我規(guī)定的國家制度,才符合其本質規(guī)定性,才具有正當性、合法性。這就要求我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時,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個方面的制度都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保持高度一致,以防止國家制度成為敵對的或相異的東西同人民相對立,從而致力于人的自由與全面的發(fā)展。因此,堅持人民立場,依靠人民、為了人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必須始終遵循的價值準則。

      2.必須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從功能上來說,國家制度就是一個中介體系[7],它建構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確立了社會生活的行為準則,規(guī)定了一切有價值資源的分配方式??傊?,社會活動的一切展開都需要在國家制度的中介下進行??梢?,國家制度對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有體現(xiàn)人民意志(普遍理性)的制度,才能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制度建設應該是人民意志制度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制度建設時,必須時刻警惕個人意志(個體理性)對人民意志的非法挪用、特殊利益對普遍利益的僭越,使國家各個方面的制度都能夠切實體現(xiàn)人民意志,保證各個階層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能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框架下有同等的實現(xiàn)機會。因此,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必須努力實現(xiàn)的價值目標。

      3.必須加強制度認同教育。制度的生命在于人民的認同,正如黑格爾所言:“當一種制度的狀況和部分,已不再為人信仰,任何想用夸口的江湖騙術使人重新信賴它們的企圖,任何用漂亮詞句粉飾尸蟲的企圖,都不會是僅僅使精明的制造者蒙受恥辱,而是會給一場更恐怖的爆發(fā)準備下條件,那時改革的需要就會伴隨以報復,往往經受蒙蔽的被壓迫的人也將受到叵測的懲罰?!保?]馬克思指出:“在人民生活的各個不同環(huán)節(jié)中,政治國家即國家制度的形成是最困難的。”[9]這是因為,不僅要使國家制度體現(xiàn)普遍理性,而且還要使廣大人民群眾超越特殊利益的限制而意識到這一點[10]。在此,馬克思指出了制度認同形成的兩個關鍵性條件:其一,國家制度必須體現(xiàn)人民意志;其二,人民意識到特殊利益與普遍利益之間的一致性。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然而,利益分化、價值多元化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不僅存在著特殊利益僭越普遍利益的危險,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特殊利益與普遍利益之間的根本一致性,這就使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大眾認同成為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因此,在制度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努力實現(xiàn)人民意志的制度化,還要大力加強制度的認同教育,努力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贏得人民群眾的自覺支持與擁護。

      馬克思關于“人民創(chuàng)造國家制度”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時必須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根本立場,努力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贏得廣大人民群眾高度認同的價值目標,在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使我們的制度建設能夠發(fā)展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馬克思主義關于制度建設的客觀性要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指導意義

      人民創(chuàng)造國家制度,但制度又不是可以僅憑人的主觀好惡來進行選擇的。眾所周知,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家制度屬于上層建筑,它不是一個完全自主的范疇,其有效性受社會其他領域的影響和制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fā)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xiàn)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保?1]這一極其重要的論述,不僅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也提出了社會系統(tǒng)性思想,為我們指明了制度建設的客觀性要求,對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1.制度建設必須同客觀實際相吻合?!吧a以及隨生產而來的產品交換是一切社會制度的基礎”[12]。盡管制度是人為選擇的,但只有與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以及由此而決定的整個社會的客觀現(xiàn)實相適應的制度才具有現(xiàn)實性,也只有這樣的制度才能對社會實踐產生革命性作用,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反之,不具有現(xiàn)實性的制度,則會阻礙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及人的自我實現(xiàn)。這就要求制度建設不能僅憑主觀好惡或抽象的正義觀念,而只能基于客觀現(xiàn)實。正如黑格爾所說:“一個國家制度不能停留于要求應當有某種東西實現(xiàn),不能停留于希望某種東西將會實現(xiàn),不能停留于對可能妨礙這種東西的一些情況進行限制。只有當一種國家制度使實現(xiàn)的東西就是應當實現(xiàn)的東西時,它才名副其實?!保?3]然而,現(xiàn)實性決不是某種社會制度或政治制度在一切環(huán)境和一切時代所固有的屬性,而僅僅屬于“在其展開過程中表明為必然性”[14]的東西。生產力是不斷發(fā)展著的歷史范疇,客觀實際的改變會使一度具有現(xiàn)實性的制度不再有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制度建設必須與時俱進。只有切合實際的制度,才具有現(xiàn)實性。我們必須始終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建設。

      2.各個方面的制度建設必須協(xié)同進行。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社會是由不同領域而構成的一個有機系統(tǒng),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是社會系統(tǒng)整體功能的體現(xiàn);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對其他領域有著根本性的決定作用,但其他領域也擁有一定的自主性并對生產力的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各個領域之間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這就給制度建設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因社會各個領域有不同的主導原則,正如丹尼爾·貝爾指出的那樣,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個領域的主導原則分別是平等、效率和自我實現(xiàn),應以各自的規(guī)律為指導進行不同領域的制度建設。第二,社會發(fā)展是各個領域發(fā)展的綜合體現(xiàn),每個領域的發(fā)展都需要根據(jù)變化了的實際而實現(xiàn)制度的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各個領域制度的建設。第三,社會是由各個領域組成的整體,盡管各個領域的重要性有所不同,但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因而必須增強各個領域制度之間的融貫性和自洽性。這三個方面,無論哪個方面存在不足,最終都會影響社會系統(tǒng)整體功能的發(fā)揮,制約生產發(fā)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時,不僅要抓重點也要抓全面,不僅要講統(tǒng)一性也要講差別性,使社會各個領域的制度建設全面協(xié)同推進。

      3.制度建設必須發(fā)揮對社會發(fā)展的引領作用。強調制度建設必須符合客觀實際,并不意味著制度建設只能永遠跟在實際背后亦步亦趨,這種適應應該是積極主動的,即不僅要符合當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且還能夠對人類實踐產生積極的干預,使其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這就依賴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把握。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社會歷史性巨變的發(fā)生,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遵循人類文明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以及中國社會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三者有機統(tǒng)一基礎上進行制度建構”[15],使我們的制度既適應了中國社會的客觀實際,又實現(xiàn)了對社會發(fā)展的科學引領。由此可知,制度建設不僅要切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而且還要在把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建設引領實踐、駕馭實踐,使社會的發(fā)展更科學、更有效、更具可持續(xù)性以及更加公平合理。

      馬克思認為制度是人為創(chuàng)造物,但又明確斷言人們決不能自由選擇某一制度形式[16]。這一看似矛盾的觀點背后隱藏著一個深刻的思想,即只有與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以及由此決定的整個社會的客觀現(xiàn)實相適應的制度,才具有現(xiàn)實性。只有具有現(xiàn)實性的制度,才能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诖?,我們的制度建設必須始終立足中國實際,遵循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按照“五大發(fā)展理念”的要求,完善制度體系的構建,增強制度之間的融貫性和自洽性,引領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fā)展,為當代中國的發(fā)展進步以及人民的需求滿足提供更為堅實的制度保障。

      三、馬克思主義關于制度建設的根本途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規(guī)定了制度建設的規(guī)范性要求,而且也指明了制度建設應該滿足的客觀性要求。也就是說,制度建設需要實現(xiàn)規(guī)范性要求與客觀性要求的統(tǒng)一。那么,這應該如何實現(xiàn)呢?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一書中把巴黎公社的治理方式直接稱為“是終于發(fā)現(xiàn)的可以使勞動在經濟上獲得解放的政治形式”[17],因為“公社的偉大社會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項具體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18]。在這里,人民成為國家的真正主人,國家權力成為人民集體性自治的力量,“這是社會把國家政權重新收回,把它從統(tǒng)治社會、壓制社會的力量變成社會本身的充滿生氣的力量;這是人民群眾把國家政權重新收回,他們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壓迫他們的有組織的力量;這是人民群眾獲得社會解放的政治形式,這種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眾的敵人用來壓迫他們的假托的社會力量”[19]??梢?,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形成是實現(xiàn)制度建設價值目標和價值要求的前提條件。因為,歸根結底來講,國家制度是國家權力具象化的存在形式,制度建設就是國家權力使用的具體過程。只有當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權者,國家制度才能體現(xiàn)人民意志,實現(xiàn)人民意志制度化的任務也才能由人民自己完成。所以,馬克思說:“人民意志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創(chuàng)立一種形式,在這種形式下人民將不再受壓迫和欺詐,而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力量。這種形式就是民主的形式。”[20]總之,馬克思認為,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民主的形式,才能實現(xiàn)制度建設的規(guī)范性要求和客觀性要求的統(tǒng)一。

      1.民主是實現(xiàn)人民意志制度化的根本保證。人民意志不是一個先驗范疇,不可能通過羅爾斯的還原主義方法建構出來,也不可能僅僅依靠社會精英來規(guī)定,它植根于廣闊的市民社會之中并由一個社會的公共文化所規(guī)定[21]。正如盧梭所言,人民意志就是“各種個別意志間正負相抵消而剩余部分的總和”[22],只能以民主的方式去發(fā)現(xiàn)和確證。在制度建設的過程中,從問題的發(fā)現(xiàn)、備選方案的形成、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到正式決策、制度實施,只有人民群眾充分地、詳盡地參與和理性協(xié)商,才能夠實現(xiàn)對問題整體的把握和對人民訴求的充分了解。從發(fā)現(xiàn)人民意志,有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和“在場”,才可以防止決策者對人民意志的非法挪用,進而實現(xiàn)人民意志的制度化,防止制度執(zhí)行者對自由裁量權的濫用,保證體現(xiàn)人民意志的制度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所以,只有通過公共參與,才能在理性協(xié)商和共同行動中實現(xiàn)制度化以及實施人民意志。

      2.民主是保證制度在經驗上正確的必要條件。前面的討論已指出,只有與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以及由此而決定的整個社會的客觀現(xiàn)實相適應的制度,才具有現(xiàn)實性。這就要求制度具有經驗上的正確性。然而,真理不是一件可以被占有或者是作為一門統(tǒng)治術可以進行技術操控的事物和商品[23]。正如麥卡錫指出的那樣,真理不單純是一個技術理性的問題,“它是正在進行中的社會實踐的倫理活動,預設了‘人的兄弟關系和高貴’的存在”[24]。因而,保證制度建設在經驗上具有正確性也需要民主。在總結巴黎公社經驗的時候馬克思就指出:“公社可不像一切舊政府那樣自詡絕不會犯錯誤。它把自己的所言所行一律公布出來,把自己的一切缺點都讓公眾知道?!保?5]以民主的方式進行制度建設,不僅可以有效防止決策者因被其個人野心或利益腐化而背叛人民利益,而且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受人有限理性約束而犯錯,從而使制度建設的規(guī)范性要求與客觀性要求統(tǒng)一起來。

      3.民主有助于增進人民群眾對國家制度的認同[26]。

      個體理性不會自愿服從普遍理性,而以民主形式進行制度建設則可以消除二者之間的張力,促進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和解[27]。因為“當個人要么被政客代表要么被作為一個整體符號所代表的時候,我們仍然是一個抽象概念”[28],而橫亙在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阻隔就永遠無法消除。然而,如果在制度建設全過程中人民群眾始終“在場”,能夠通過親自參與和民主協(xié)商對制度建設發(fā)揮實質性的影響,那么就可以吸引人們對公共利益的關注。有了這種關注,人們就會重新理性審視自己的目標和期待,獲得更為充分的制度信息以及作出最終選擇的現(xiàn)實原因,并且把政治決策與討價還價、訂約、市場行為等區(qū)別開來,建構起積極的公民身份意識,進而實現(xiàn)個體理性與普遍理性的根本一致性。黑格爾說:“經驗原則包含著一個無限重要的規(guī)定,那就是為了承認和確信一種內容,人本身必須與這種內容接觸,或更確切地說,人應該發(fā)現(xiàn)這樣的內容與人本身的那種確信是一致的和結合起來的?!保?9]民主就是實現(xiàn)經驗原則的這一“無限重要的規(guī)定”的一種機制,它為個體理性與普遍理性之間的和解架起了一座橋梁,從而有助于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國家制度的認同。

      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求,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建設只能以民主的方式進行,這不僅是提高制度建設科學性與合理性的可靠保證,也是增強人民群眾對國家制度認同的必然要求。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歸人民所有,發(fā)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要把人民意志更好地落實于治國理政的全過程、全領域,使我們的制度更好地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因此,我們面臨著一個在中國現(xiàn)實國情背景下怎樣不斷擴大人民民主、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以提高制度建設民主化程度的問題。

      四、結論

      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發(fā)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我們國家的制度體系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

      1.經驗上具有正確性。不具有經驗上正確性的制度,就不可能帶來成功的實踐。這就要求在準確把握社會各個領域的實際情況及其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努力使我們的制度建設能夠有效解決各個領域的實際問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滿足人民群眾不同方面的需要。

      2.邏輯上具有一致性。社會是由不同領域和不同部分構成的,它們之間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系統(tǒng)。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制度之間是否具有融貫性和自洽性,制約著不同領域不同部分之間相互協(xié)調、相互配合的功能實現(xiàn),也影響著社會整體功能的正常發(fā)揮。

      3.價值上具有同一性。盡管不同領域的制度聚焦的問題不同,其主導的原則也不同,但由于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價值無涉的,因而,不同領域的制度之間不僅需要有邏輯上的一致性,而且需要有相同的價值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同領域發(fā)生分歧時能夠找到一致接受的解決方法;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xiàn)。

      4.建構方式上具有民主性。在分工深化的當代社會,黨的領袖以及各行業(yè)的專家學者確實在制度建設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把人民群眾排除在外,既無法有效防止決策者因被其個人野心或利益腐化而背叛人民利益,也難以避免因受人有限理性的約束而犯錯,致使我們的制度建設難以實現(xiàn)規(guī)范性要求與客觀性要求的統(tǒng)一。同樣,也會因為無法有效克服個體理性與普遍理性之間的張力,從而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

      [1][美]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等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117.

      [2][5][6][7][9][10][2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0,39-40,41,39,42,42,4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4][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283.

      [8][13][德]黑格爾.黑格爾政治著作選[M].薛華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11,138-139,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0-741.

      [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

      [15]林尚立.中國制度是自主建構并合發(fā)展規(guī)律的[J].紅旗文摘,2016,(6).

      [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17][18][19][2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8,163,195,164.

      [2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87.

      [21][26]王結發(fā).論政治民主與制度認同的生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4,(5).

      [22][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35.

      [23]Wliliam Leiss.The Domination of Nature[M].Boston:Beacon Press,1974.101-14.

      [24][美]麥卡錫.馬克思與古人[M].王文揚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45.

      [28][美]本杰明·巴伯.強勢民主[M].彭斌,吳潤洲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82.

      [29][德]黑格爾.邏輯學[M].梁志學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

      猜你喜歡
      馬克思特色國家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特色種植促增收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中醫(yī)的特色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完美的特色黨建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fā)現(xiàn)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舒城县| 卓资县| 永川市| 张家口市| 金川县| 英吉沙县| 广宗县| 仁化县| 花莲市| 景德镇市| 资中县| 和政县| 康保县| 通化县| 曲周县| 克山县| 松溪县| 遵义市| 施秉县| 化州市| 筠连县| 儋州市| 永兴县| 漯河市| 鱼台县| 永修县| 册亨县| 上杭县| 富阳市| 勃利县| 定州市| 定结县| 吉首市| 永新县| 湾仔区| 荔浦县| 巴彦县| 福海县| 武陟县| 女性|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