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婦產(chǎn)科學

      2018-02-08 07:59:59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2018年15期
      關鍵詞:早產(chǎn)宮頸內膜

      分娩疼痛程度及其相關因素與分娩結局

      葉慧君,江延姣,阮芝芳

      摘要:目的:評估分娩疼痛程度及其相關因素與分娩結局。方法:選擇2009年7—12月在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住院分娩的正常單胎頭位產(chǎn)婦111例,其中高齡產(chǎn)婦5例,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法評估潛伏期、活躍期疼痛程度;評估疼痛相關因素包括孕婦年齡、孕次、產(chǎn)次、職業(yè)、文化程度、居住地等。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由經(jīng)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分別對孕婦進行分娩認知、分娩的心理準備、情緒控制能力、夫妻感情、婆媳關系、與父母關系、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評估,記錄產(chǎn)程中鎮(zhèn)靜劑的應用情況,統(tǒng)計分娩結局。結果:(1)疼痛相關因素:潛伏期:高齡產(chǎn)婦中度疼痛發(fā)生率(1/5)明顯低于適齡產(chǎn)婦(76.4%,81/106);對分娩認知良好的產(chǎn)婦中度疼痛發(fā)生率(64.7%,44/68)低于認知不足的產(chǎn)婦(88.4%,38/43);夫妻感情良好的產(chǎn)婦中度疼痛發(fā)生率(77.2%,78/101)明顯高于感情一般的產(chǎn)婦(4/10);經(jīng)產(chǎn)婦中度疼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初產(chǎn)婦,上述各項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活躍期:進入活躍期的產(chǎn)婦共106例,其中對分娩的心理準備充分者重度疼痛發(fā)生率(35.6%,16/45)明顯低于對分娩緊張和恐懼者(59.0%,36/61);情緒控制能力良好的產(chǎn)婦重度疼痛發(fā)生率(44.8%,43/96)低于情緒控制不良的產(chǎn)婦(9/10);應用鎮(zhèn)靜劑的產(chǎn)婦重度疼痛發(fā)生率(29.2%,7/24)低于未用鎮(zhèn)靜劑的產(chǎn)婦(54.9%,45/82),上述各項比較,差異也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分娩結局:潛伏期中度疼痛者胎兒窘迫發(fā)生率(36.6%,30/82)、剖宮產(chǎn)率(39.0%,32/82)均顯著高于輕度疼痛者(13.8%,4/29和17.2%,5/29),活躍期重度疼痛者胎兒窘迫發(fā)生率(36.5%,19/52)、剖宮產(chǎn)率(40.4%,21/52)、產(chǎn)后出血發(fā)生率(13.5%,7/52)均顯著高于中度疼痛者[分別為18.5%(10/54)、20.4%(11/54)和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分娩認知不良、緊張和恐懼、情緒控制能力差、年輕、初產(chǎn)婦分娩疼痛劇烈;活躍期應用鎮(zhèn)靜劑可以減輕分娩疼痛;自覺疼痛程度輕的產(chǎn)婦分娩結局好。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1, 46(10): 753-757

      入選年份:2016

      子宮內膜癌淋巴結轉移的特征及對預后的影響

      王志啟,張燕,王建六,等

      摘要:目的:探討子宮內膜癌淋巴結轉移的臨床病理特征及對預后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8年2月間于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婦科接受手術治療并行淋巴結切除術的227例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結果:(1)淋巴結轉移的特征:227例患者均行盆腔淋巴結切除術,22例(9.7%)有盆腔淋巴結轉移;20例進行盆腔淋巴結分組的患者中,12例有多組盆腔淋巴結轉移,最常見的淋巴結轉移部位為髂外淋巴結(12/20);138例患者同時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6例(4.3%)有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其中5例合并盆腔淋巴結轉移。(2)淋巴結轉移的影響因素分析:不同年齡、宮頸和附件受累情況、肌層浸潤深度、病理分級、ER表達的患者間盆腔淋巴結轉移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病理類型和PR表達的患者間盆腔淋巴結轉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不同因素的患者間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淋巴結轉移患者的預后:有、無盆腔淋巴結轉移患者的3年無瘤生存率分別為(81.8±8.2)%和(97.4±1.2)%,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4);有、無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患者的3年無瘤生存率分別為100%和(96.7±1.6)%,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子宮內膜癌患者復發(fā)的影響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顯示,患者年齡>50歲、附件受累、盆腔淋巴結轉移患者的復發(fā)率明顯升高(P<0.01);而宮頸受累、肌層浸潤深度、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病理類型、病理分級情況與復發(fā)無關(P>0.05)。Cox回歸法分析顯示,附件受累和患者年齡是影響腫瘤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1,P=0.025)。結論:子宮內膜癌盆腔淋巴結轉移最常見于髂外淋巴結,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常合并有盆腔淋巴結轉移。宮頸、附件受累及深肌層浸潤、病理分級高、ER陰性的患者較易發(fā)生盆腔淋巴結轉移,有盆腔淋巴結轉移患者的預后較差。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1, 46(6): 435-440

      入選年份:2016

      雌二醇對子宮腺肌病患者子宮內膜—肌層交界區(qū)平滑肌細胞游離Ca2+調節(jié)模式的初步研究

      王麗平,汪沙,張穎,等

      摘要:目的:觀察雌二醇對子宮腺肌病患者子宮內膜-肌層交界區(qū)(EMI)平滑肌細胞游離Ca2+濃度的影響,并探索其作用模式。方法:選擇2011年3月至10月在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因子宮腺肌病行子宮全切除術的患者16例,其中子宮內膜增殖期9例、分泌期7例。取其EMI平滑肌組織進行原代細胞培養(yǎng),以Ca2+熒光探針負載平滑肌細胞,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1×102、1×103、1×104、1×105pmol/L濃度的雌二醇作用后平滑肌細胞內Ca2+熒光強度的變化,選擇最佳濃度雌二醇。以最佳濃度雌二醇分別聯(lián)合17β雌二醇-牛血清白蛋白復合物(17β-E2-BSA)、ER拮抗劑——氟維司群(ICI182780)、蛋白合成抑制劑——放線菌酮(CHX)、G蛋白活化抑制劑——百日咳毒素(PTX)處理者分別為17β-E2-BSA組、ICI182780組、CHX組和PTX組,以僅用最佳濃度雌二醇處理者為上述各組相應對照組,觀察雌二醇作用后增殖期、分泌期平滑肌細胞以及各組平滑肌細胞內Ca2+熒光強度的變化。結果:(1)EMI平滑肌細胞培養(yǎng)24 h后即貼壁生長,狀態(tài)良好;(2)1×102~1×105pmol/L 濃度的雌二醇均能在1 min內引起細胞內Ca2+熒光強度迅速升高,其中1×104pmol/L與1×105pmol/L濃度的雌二醇作用下細胞中Ca2+熒光強度增幅最明顯,但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1×104pmol/L為最佳雌二醇濃度。(3)1×104pmol/L濃度雌二醇作用于增殖期與分泌期EMI平滑肌細胞,兩者Ca2+熒光強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7β-E2-BSA組與CHX組細胞內Ca2+熒光強度分別為646±32和602±31,與相應對照組(分別為513±26和617±3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PTX組與ICI182780組分別為188±20和302±11,與相應對照組(分別為632±33和635±24)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雌二醇對子宮腺肌病EMI平滑肌細胞內游離Ca2+濃度的調節(jié)符合膜受體介導的非基因轉錄作用模式。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2, 47(5): 351-354

      入選年份:2016

      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內異癥的臨床研究

      宋菁華,魯樺,張軍,等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治療內異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選取北京安貞醫(yī)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198例內異癥患者,分成3組,腹腔鏡組52例,單純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亮丙瑞林組76例,腹腔鏡手術后加用國產(chǎn)醋酸亮丙瑞林3.75 mg/28 d×3;戈舍瑞林組70例,腹腔鏡手術后加用進15I醋酸戈舍瑞林3.6 mg/28 d×3。比較3組的臨床療效、妊娠率及藥物不良反應。結果:198例患者中13例失訪,其中腹腔鏡組3例,亮丙瑞林組6例,戈舍瑞林組4例。(1)有效率:臨床有效率腹腔鏡組為47%(23/49)、亮丙瑞林組為77%(54/70)、戈舍瑞林組為74%(49/66),亮丙瑞林組和戈舍瑞林組臨床有效率均明顯高于腹腔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亮丙瑞林組和戈舍瑞林組間臨床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復發(fā)率:復發(fā)率腹腔鏡組33%(16/49)、亮丙瑞林組為13%(9/70)、戈舍瑞林組為12%(8/66),亮丙瑞林組和戈舍瑞林組復發(fā)率均明顯低于腹腔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亮丙瑞林組和戈舍瑞林組間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妊娠率:腹腔鏡組、亮丙瑞林組、戈舍瑞林組中有生育要求者分別為28例、39例和35例。術后隨訪2年,亮丙瑞林組、戈舍瑞林組的總妊娠率高于腹腔鏡組[分別為62%(24/39)、60%(21/35)、39%(11/28)],但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藥物不良反應:藥物不良反應主要為低雌激素癥狀及初始效應(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發(fā)生率亮丙瑞林組為21%(15/70)、戈舍瑞林組為20%(13/6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單純腹腔鏡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GnRH-a治療內異癥能提高總的臨床有效率和妊娠率,降低復發(fā)率;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國產(chǎn)醋酸亮丙瑞林治療內異癥安全、有效,與進口制劑相比療效無明顯差異。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3, 48(8): 584-588

      入選年份:2016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不同血糖指標異常與妊娠結局的關系

      王成書,魏玉梅,楊慧霞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不同血糖指標異常與妊娠結局的關系。方法: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行產(chǎn)前檢查并分娩的4090例產(chǎn)婦,孕24~28周均直接行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75 g OGTT),其空腹血糖、服糖后1、2 h血糖均正常為血糖正常組,任意時間點血糖值異常即診斷為GDM(GDM組),其中僅空腹血糖異常為GDM A、空腹血糖異常合并其他任一時間點血糖異常為GDM B、空腹血糖正常而其他任一時間點血糖異常為GDM C。為分析不同血糖異常項數(shù)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對75 g OGTT檢測結果中僅其中l(wèi)項血糖異常為GDM I、兩項血糖異常為GDM lI、3項血糖異常為GDM III。對各組孕婦及其中空腹血糖<4.4 mmoL/L的GDM孕婦的妊娠結局進行分析。結果:(1)4090例中,858例被診斷為GDM(GDM組),發(fā)生率為21.98%,其中82例(9.6%,82/858)應用胰島素治療;3232例血糖正常(血糖正常組)。GDM組中剖宮產(chǎn)率(51.9%,445/858)、早產(chǎn)率(8.4%,72/858)及大于胎齡兒(LGA)發(fā)生率(5.9%,51/858)均明顯高于血糖正常組[分別為(43.5%,1406/3232)、(5.8%,189/3232)及(4.2%,137/3232)],分別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巨大兒發(fā)生率在GDM組(6.8%,58/858)及血糖正常組(6.2%,199/3232)中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GDM組中GDM A 317例(36.9%,317/858)、GDM B 239例(27.8%,239/858)、GDM C 302例(35.2%,302/858)。GDM B中巨大兒及LGA發(fā)生率明顯高于GDM C及血糖正常組,分別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GDM A分別與GDM C、血糖正常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GDM組中GDM I 521例(60.7%)、GDM Ⅱ203例(15.6%)、GDM Ⅲ 34例(23.7%),分別與血糖正常組比較,GDM III中巨大兒及LGA發(fā)生率、剖宮產(chǎn)率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GDM II中僅剖宮產(chǎn)率高于血糖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4)在4090例孕婦中,空腹血糖<4.4 mmol/L共1118例(27.3%),其中發(fā)生GDM 55例(4.92%,55/1118)。55例GDM孕婦中發(fā)生早產(chǎn)4例(7.3%,4/55),分娩巨大兒1例(2%)。結論:GDM孕婦空腹血糖異常合并l項或兩項不同時間點血糖異常,其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明顯增加,提示對此種情況臨床應高度關注并積極干預;空腹血糖<4.4 mmol/L的孕婦GDM發(fā)生率及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均很低,對此類孕婦不建議行75 g OGTT檢測。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3, 48(12): 899-902

      入選年份:2016

      孕中、晚期孕婦子宮頸長度測量對早產(chǎn)的預測價值

      曲首輝,時春艷,陳倩,等

      摘要:目的:探討孕中、晚期孕婦宮頸長度測量對早產(chǎn)的預測價值。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1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產(chǎn)科行產(chǎn)前檢查并分娩的單胎孕婦5370例,其中孕22~24周(孕中期)行超聲測量宮頸長度者5277例,孕28~32周(孕晚期)行超聲測量宮頸長度者4379例。觀察其宮頸長度變化與早產(chǎn)和胎膜早破發(fā)生的關系。結果:(1)孕中、晚期宮頸長度測量結果:5277例孕22~24周孕婦的宮頸長度平均為(38.8±4.0) mm,其中≥30 mm者5245例(99.4%,5245/5277),<30 mm、<25 mm、<15 mm者分別為0.6%、0.2%、0.1%。4379例孕28~32周孕婦的宮頸長度平均為(34.6±4.8)mm,其中≥30 mm者4089例(93.4%,4089/4379),<30 mm、<25 mm、<15 mm者分別為6.6%、2.7%、0.5%。孕中、晚期宮頸長度測量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孕中、晚期宮頸長度與早產(chǎn)的發(fā)生:(1)早產(chǎn)率:5370例孕婦中發(fā)生早產(chǎn)289例,早產(chǎn)發(fā)生率為5.4%(289/5370)。(2)宮頸長度與早產(chǎn)的發(fā)生:孕22~24周測量宮頸長度孕婦5277例,其中196例發(fā)生了早產(chǎn),宮頸長度≥30 mm的5245例孕婦中有190例發(fā)生早產(chǎn)。宮頸長度<30 mm的32例中有6例(19%)發(fā)生早產(chǎn),其中宮頸長度<25 mm的10例中有4例發(fā)生早產(chǎn),宮頸長度<15 mm的4例中有2例發(fā)生早產(chǎn)。宮頸長度<30 mm、<25 mm及<15 mm者的早產(chǎn)發(fā)生風險分別是宮頸長度≥30 mm孕婦的5.2、11.1和13.8倍。孕28~32周測量宮頸長度者4379例,其中182例孕婦發(fā)生了早產(chǎn)。宮頸長度≥30 mm的4089例孕婦中有122例發(fā)生早產(chǎn)。宮頸長度<30 mm的290例孕婦中有60例(20.7%)發(fā)生早產(chǎn),其中宮頸長度<25 mm的118例中有39例(33.1%)發(fā)生早產(chǎn),宮頸長度<15 mm的23例中有14例(61%)發(fā)生早產(chǎn)。宮頸長度<30、<25及<15 mm孕婦的早產(chǎn)發(fā)生風險分別是宮頸長度≥30 mm孕婦的6.9、11.1和20.0倍。(3)孕22~24周宮頸長度<30 mm孕婦的臨床結局:孕22~24周宮頸長度<30 mm的32例孕婦宮頸長度平均為(24.3±6.1)mm,其中11例行了宮頸環(huán)扎術,該11例孕婦孕22~24周的宮頸長度為(20.6±6.9)mm,孕28~32周時為(21.8±8.7)mm,孕中、晚期宮頸長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22);保守處理的21例孕婦孕中、晚期宮頸長度分別為(27.6±7.8)(25.9±5.1)mm,兩者比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6)。孕中、晚期宮頸長度均縮短孕婦18例,其中早產(chǎn)5例,13例足月分娩。臨床上對宮頸長度縮短孕婦進行了保胎治療,其中13例在孕28~32周宮頸長度延長至30 mm以上,有1例早產(chǎn),12例足月分娩。(3)孕中、晚期宮頸長度對早產(chǎn)的預測價值:以宮頸長度30 mm作為發(fā)生早產(chǎn)的預測值,在孕22~24周時的敏感度為3%,特異度為99%,陽性預測值為19%,陰性預測值96%;在孕28~32周時的敏感度為33%,特異度為95%,陽性預測值為21%,陰性預測值為97%。(4)宮頸長度與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發(fā)生:5277例孕婦中發(fā)生PPROM者134例(2.5%,134/5277),134例PPROM孕婦在孕22~24周時的宮頸長度平均為(38.4±4.7)mm,其中132例PPROM孕婦在孕28~32周時進行了宮頸長度測量,宮頸長度平均為(30.6±8.1)mm,無PPROM孕婦宮頸長度平均為(34.7±4.6)mm,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宮頸長度<30 mm者PPROM發(fā)生率為14.5%(42/290),宮頸長度≥30 mm者PPROM發(fā)生率為2.2%(90/4089),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宮頸長度<25 mm者PPROM發(fā)生率為22.0%(26/118),宮頸長度≥25 mm者PPROM發(fā)生率為2.5%(106/4271),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1)宮頸長度在孕晚期顯著短于孕中期,90%以上孕婦宮頸長度≥30 mm;(2)宮頸長度越短發(fā)生早產(chǎn)的風險越大;(3)孕28~32周宮頸長度測量對早產(chǎn)預測有一定的價值,其敏感度明顯優(yōu)于孕22~24周宮頸長度的測量;(4)孕28~32周宮頸縮短者發(fā)生PPROM的風險明顯增加。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1, 46(10): 748-752

      入選年份:2016

      大劑量孕激素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及子宮內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妊娠結局及相關因素分析

      曹冬焱,俞梅,楊佳欣,等

      摘要:目的:了解大劑量孕激素保守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及子宮內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妊娠結局及相關因素。方法:1996年6月至2010年1月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收治的年輕早期子宮內膜癌(38例)及子宮內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13例)共51例,采用連續(xù)口服大劑量孕激素保守治療,每3個月診刮了解子宮內膜變化情況,病理檢查證實完全緩解后給予個體化的后續(xù)治療?;仡櫺苑治銎淙焉锝Y局及相關因素。結果:51例患者的中位年齡為29歲(23~40歲),46例已婚患者中有34例(74%,34/46)合并有原發(fā)或繼發(fā)性不孕。19例(37%,19/51)患者合并有肥胖,即體質指數(shù)(BMI)≥25 kg/m2;14例(27%,14/51)合并有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3例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有45例(88%,45/51)患者獲得完全緩解,迫切要求生育且隨診滿3個月者有34例。共有16例患者成功妊娠22次,妊娠率為47%(16/34);12例獲得活產(chǎn)兒,生育率為35%(12/34)。年齡>35歲和≤35歲者妊娠率分別為0/2和50%(16/32),治療前有和無不孕癥病史者妊娠率分別為40%(8/20)和8/14,子宮內膜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妊娠率分別為40%(10/25)和6/9;以上分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口服促排卵藥物及未助孕治療期待自然妊娠者妊娠率分別為7/7、6/16和3/11,3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大劑量連續(xù)口服孕激素保守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及子宮內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獲得較高的完全緩解率;輔助生殖技術可顯著提高治療后的妊娠率。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3, 48(7): 519-522

      入選年份:2016

      全國剖宮產(chǎn)率及剖宮產(chǎn)指征構成比調查的多中心研究

      侯磊,李光輝,鄒麗穎,等

      摘要:目的:分析全國剖宮產(chǎn)率變化趨勢及剖宮產(chǎn)指征構成比。方法:選擇北京市等全國14個省份39家醫(yī)院(包括20家三級醫(yī)院及19家二級醫(yī)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112138例住院分娩產(chǎn)婦的臨床資料,其中三級醫(yī)院產(chǎn)婦79631例(71.012%,79631/112138),二級醫(yī)院產(chǎn)婦32507例(28.988%,32507/112138);初產(chǎn)婦90971例(81.124%,90971/112138),經(jīng)產(chǎn)婦21167例(18.876%,21167/112138)。對剖宮產(chǎn)率、產(chǎn)婦的分娩方式及剖宮產(chǎn)指征進行分析。結果:(1)112138例產(chǎn)婦中,剖宮產(chǎn)術分娩61084例(54.472%,61084/112138),自然分娩49734例(44.351%,49734/112138),陰道助產(chǎn)1320例(1.177%,1320/112138)。61084例剖宮產(chǎn)中,無指征剖宮產(chǎn)為14998例(13.375%,14998/112138),有指征剖宮產(chǎn)46086例(41.098%,46086/112138)。三級醫(yī)院剖宮產(chǎn)44535例,剖宮產(chǎn)率為55.927%(44535/79631),二級醫(yī)院剖宮產(chǎn)16549例,剖宮產(chǎn)率為50.909%(16549/32507),三級醫(yī)院剖宮產(chǎn)率顯著高于二級醫(yī)院(P<0.01)。(2)無指征剖宮產(chǎn)14998例,占總剖宮產(chǎn)數(shù)的24.553%(14998/61084),其中三級醫(yī)院8793例,占三級醫(yī)院剖宮產(chǎn)總數(shù)的19.744%(8793/44535);二級醫(yī)院6205例,占其剖宮產(chǎn)總數(shù)的37.495%(6205/16549),二級醫(yī)院無指征剖宮產(chǎn)率顯著高于三級醫(yī)院(P<0.01)。(3)無指征剖宮產(chǎn)居剖宮產(chǎn)率首位,共14998例(24.553%,14998/61084),其余指征中,母體因素23391例(38.293%,23391/61084),胎兒因素18607例(30.461%,18607/61084),其他指征4088例(6.692%,4088/61084)。剖宮產(chǎn)指征構成比由高到低依次為無指征(24.553%,14998/61084)、胎兒窘迫(12.507%,7640/61084)、頭盆不稱(11.787%,7200/61084)、瘢痕子宮(10.374%,6337/61084)、臀位及橫位(5.815%,3552/61084)、產(chǎn)程異常(5.710%,3488/61084)、巨大兒(5.594%,3417/61084)。結論:我國近年來的剖宮產(chǎn)率仍處于高水平階段,其主要原因為無指征剖宮產(chǎn)數(shù)量增加。有指征剖宮產(chǎn)率的構成比主要為胎兒窘迫、頭盆不稱、瘢痕子宮、胎位異常和產(chǎn)程異常。三級醫(yī)院剖宮產(chǎn)率顯著高于二級醫(yī)院。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4, 49(10): 728-735

      入選年份:2016

      子宮內膜細胞學檢查在子宮內膜癌篩查中的應用

      楊曦,廖秦平,吳成,等

      摘要:目的:評價子宮內膜細胞學檢查(ECT)篩查子宮內膜癌及其癌前病變的準確性,探討其作為子宮內膜癌篩查手段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子宮內膜癌及其癌前病變的流行病學特征及發(fā)病的高危因素,為明確子宮內膜癌篩查的適宜人群提供依據(jù)。方法:選取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1377例)、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醫(yī)院(210例)、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130例)存在明確手術指征行宮腔鏡檢查且接受ECT檢查的患者,共1717例,ECT采用液基薄層細胞學技術制片。以分段診刮的組織病理學診斷為“金標準”,分析子宮內膜細胞學篩查子宮內膜癌的符合度、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同期選取存在明確手術指征行宮腔鏡檢查且完整填寫高危因素調查表的患者1716例,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行子宮內膜癌及其癌前病變的高危因素分析。結果:子宮內膜細胞學標本滿意率為96.45%(1656/1717),組織病理學標本滿意率為91.44%(1570/1717),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子宮內膜細胞學篩查子宮內膜癌的符合度為88.2%,敏感度為87.3%,特異度為88.3%,陽性預測值為41.9%,陰性預測值為98.6%。組織病理學結果為子宮內膜癌及不典型增生的相關危險因素有:體質指數(shù)(BMI)≥25 kg/m2、年齡≥40歲、糖尿病、高血壓、絕經(jīng)和惡性腫瘤家族史(P均<0.10),其中獨立危險因素為BMI≥25 kg/m2、年齡≥40歲、絕經(jīng)和惡性腫瘤家族史(P<0.05)。結論:子宮內膜細胞采集器結合液基薄層細胞學制片技術進行ECT用于子宮內膜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篩查,準確性較高,用于篩查子宮內膜病變是可行的,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子宮內膜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為年齡≥40歲、BMI≥25 kg/m2、絕經(jīng)及惡性腫瘤家族史。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3, 48(12): 884-890

      入選年份:2016

      重度子癇前期孕婦甲狀腺功能變化及其與重度子癇前期發(fā)病的關系

      周佳任,杜鵑,馬冰,等

      摘要:目的:探討重度子癇前期孕婦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甲狀腺疾病特點及其與重度子癇前期發(fā)病的關系。方法:選擇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住院并分娩的重度子癇前期孕婦171例為重度子癇前期組,按發(fā)病孕周分為早發(fā)型114例和晚發(fā)型57例。隨機抽取同期孕周和年齡與重度子癇前期組相匹配的血壓正常、無產(chǎn)科合并癥的健康孕婦171例為對照組。采用化學發(fā)光微粒免疫分析技術檢測各組孕婦血清中促甲狀腺激素(TSH)、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水平,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水平,并計算其陽性率(TPOAb>5.6 U/L為陽性,TGAb>4.1 U/L為陽性)。對重度子癇前期組孕婦血清TSH、FT3及FT4水平與血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1)重度子癇前期組孕婦TSH中位水平為3.4 mu/L,F(xiàn)T3、FT4水平分別為(12.0±3.0)pmol/L、(3.9±0.9)pmol/L;對照組分別為1.9 mu/L、(13.4±2.4)pmol/L和(5.0±1.3)pmol/L,兩組分別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早發(fā)型孕婦TSH中位水平為3.3 mu/L,F(xiàn)T4、FT3水平分別為(12.1±3.4)pmol/L、(3.8±0.9)pmol/L;晚發(fā)型孕婦TSH中位水平為3.4 mu/L,F(xiàn)T4、FT3水平分別為(11.9±3.1)pmol/L、(3.9±1.0)pmol/L,分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早發(fā)型與晚發(fā)型孕婦各指標分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重度子癇前期組孕婦TPOAb和TGAb陽性率分別為15.2%(26/171)和21.6%(37/171);對照組孕婦分別為12.3%(21/171)和14.6%(25/171),兩組孕婦TGAb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TPOAb陽性率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早發(fā)型孕婦TPOAb陽性率為12.3%(14/114),晚發(fā)型孕婦為21.1%(12/57),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早發(fā)型孕婦TGAb陽性率為21.9%(25/114),晚發(fā)型孕婦為21.1%(12/57),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晚發(fā)型與對照組TPOAb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重度子癇前期組及對照組孕婦甲狀腺疾病患病率分別為47.4%(81/171)和16.4%(28/17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4)重度子癇前期組及對照組孕婦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亞甲減)[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患病率分別為45.0%(77/171)和16.4%(28/17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5)重度子癇前期組及對照組孕婦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亞甲亢)患病率分別為2.3%(4/171)和1.8%(3/17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重度子癇前期組TSH水平為0.3~3.3 mu/L的孕婦,收縮壓為(170±21)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為(112±15)mmHg;TSH水平>3.3 mu/L的孕婦,收縮壓為(166±21)mmHg,舒張壓為(109±13)mmHg,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早發(fā)型與晚發(fā)型孕婦舒張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重度子癇前期組孕婦血清TSH及FT。水平與收縮壓及舒張壓均無相關性(P>0.05),F(xiàn)B與舒張壓存在負相關性(r=-0.172,P=0.023)。結論:重度子癇前期孕婦常伴隨甲狀腺功能的改變,且以亞甲減多見,提示有必要對重度子癇前期孕婦行甲狀腺激素水平及其抗體檢查;重度子癇前期孕婦血清中FT3和FT4,水平降低及TSH水平升高、TPOAb及TGAb陽性與重度子癇前期發(fā)生密切相關。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4, 49(2): 109-113

      入選年份:2016

      包塊型剖宮產(chǎn)術后子宮瘢痕妊娠39例臨床分析

      李源,向陽,萬希潤,等

      摘要:目的:探討包塊型剖宮產(chǎn)術后子宮瘢痕妊娠(CSP)的臨床特點、鑒別診斷及治療方式。方法:回顧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婦產(chǎn)科收治的39例包塊型CSP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14例在外院誤診為滋養(yǎng)細胞腫瘤,并有4例接受了不同藥物[甲氨蝶呤(MTX)、順鉑、氟尿嘧啶、放線菌素D]的化療;6例外院未明確診斷,但可疑為滋養(yǎng)細胞腫瘤。按不同治療方式將39例患者分為MTX治療組(3例),行MTX 50 mg/m2單次肌內注射或50 mg病灶局部注射;清宮組(16例),行清宮術;腹腔鏡組(15例),行腹腔鏡CSP病灶切除術(包括2例清宮術治療失敗患者);開腹組(6例),開腹行CSP病灶切除術(包括1例MTX治療失敗患者);子宮切除組(4例),開腹行子宮全切除術(包括2例清宮術治療失敗患者)。分析其臨床特征和治療結局。結果:(1)臨床特征:患者平均年齡(33±5)歲,其中兩次剖宮產(chǎn)史者5例;CSP距末次剖宮產(chǎn)中位時間為4年。39例患者中,35例患者表現(xiàn)為藥物流產(chǎn)(5例)、人工流產(chǎn)手術(9例)或清宮術(21例)后持續(xù)陰道出血或β-hCG持續(xù)異常。B超表現(xiàn)為子宮前壁下段可見囊實性或實性混合回聲包塊,周邊可探及豐富的高速低阻血流頻譜。(2)治療結局:39例患者中,20例患者曾被疑診或誤診為滋養(yǎng)細胞腫瘤。MTX治療組3例患者中2例成功;清宮組16例患者中,8例在子宮動脈栓塞后B超監(jiān)視下清宮,6例成功,8例在腹腔鏡或宮腔鏡下清宮,5例成功;腹腔鏡組15例患者均行腹腔鏡CSP病灶切除術,均治療成功;開腹組6例患者均行開腹CSP病灶切除術,均治療成功;子宮切除組4例患者均行開腹子宮全切除術,均治療成功。(3)住院時間及手術時間:腹腔鏡組平均住院時間為(3.5±1.6)d,平均手術時間為(54±16)min;開腹組平均住院時間為(9.7±5.8)d,平均手術時間為(87±15)min;兩組住院時間及手術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包塊型CSP多為孕囊型CSP清宮不全或不全流產(chǎn)后殘留妊娠組織繼續(xù)生長而成,超聲圖像容易與滋養(yǎng)細胞腫瘤混淆導致誤診。應當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采用個體化治療方案,腹腔鏡CSP病灶切除術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時,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及住院時間短的優(yōu)點,可作為包塊型CSP治療的首選。

      來源出版物: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4, 49(1): 10-13

      入選年份:2016

      猜你喜歡
      早產(chǎn)宮頸內膜
      想要早產(chǎn)豐產(chǎn) 果樹應該這么管
      胎兒免疫反應可能是導致早產(chǎn)的原因之一
      早產(chǎn)“黃寶寶”的家庭看護
      早產(chǎn)寶寶的奶粉喂養(yǎng),不是件小事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2
      懷孕后宮頸管短怎么辦
      這幾種“宮頸糜爛”需要治療
      HPV感染——“宮頸的感冒”
      子宮內膜癌組織URG4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豬子宮內膜炎的防治
      搔刮內膜對改善內膜接受性的作用
      江北区| 呼伦贝尔市| 高淳县| 颍上县| 乌鲁木齐市| 陕西省| 中超| 黄龙县| 河曲县| 绵竹市| 阜南县| 闽侯县| 新源县| SHOW| 泗阳县| 泽州县| 喀喇沁旗| 井冈山市| 德格县| 莫力| 宝清县| 靖安县| 延津县| 宁城县| 盐城市| 韶山市| 个旧市| 隆尧县| 淮南市| 宜春市| 禹城市| 津市市| 龙川县| 永胜县| 搜索| 扶风县| 镇原县| 普定县| 苍梧县| 景德镇市|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