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地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長遠戰(zhàn)略任務。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最新部署,我國要在2020年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關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表述,到2035年“基本實現”,到2050年“實現”。由此可見,這一長遠戰(zhàn)略任務,是這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出發(fā)點。
這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tǒng)領,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定位這次改革,是一場系統(tǒng)性、整體性、重構性的變革,力度規(guī)模之大,涉及范圍之廣,觸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既有當下“改”的舉措,又有長久“立”的設計,是比較全面、比較徹底的頂層設計。要準確理解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構性,還應看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機構改革是重構,改革開放之初的機構改革主要是恢復。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的七次改革,黨中央部門大的改革有四次,但都是局部的,這次改革才是全局性、重構性的。
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起點很高、基礎很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方面的體制制度改革,都涉及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加強黨的領導、推進依法治國、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健全國家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而且,習總書記還多次談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軍隊改革是重塑性的。所以,要了解這次機構改革的重大意義,就必須把握好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十九屆三中全會文件的精神實質。
這次改革的行動指南,是黨的十九大對深化機構改革定下的總基調,是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是黨中央頂層設計的一整套改革方案。其中,中央重點部署的60項改革,主要是“脖子以上”的改革,涉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直屬單位多達80多個,地方機構改革是“脖子以下”改革,也將配套跟進。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強調更好發(fā)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確保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基礎上,賦予省級及以下機構更多自主權,除中央有明確規(guī)定外,允許地方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當然,前提是地方機構改革方案報黨中央批準后方可實施。
這次改革統(tǒng)籌黨政軍群改革。從中央、地方的黨政機構改革,以及跨軍地改革到位后,群團組織改革、事業(yè)單位改革、社會組織改革將陸續(xù)展開和深入。其中,有大量問題還需深入研究,因此,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所作的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決定稿和方案稿的說明。
關于黨中央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總體考慮,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強調了五個方面,這是全黨全社會都要準確把握的機構改革主脈絡。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已經寫入新修訂的憲法,黨的全面領導就是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是這次改革必須遵循的原則。二是堅持優(yōu)化協(xié)同高效原則。與以往歷次機構改革提出“精簡統(tǒng)一效能”的原則不同,為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優(yōu)化協(xié)同高效成為了這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原則,也是衡量改革能否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標準。三是理順黨政職責關系。這是黨依憲依法治國理政的集中體現,科學設定黨和國家機構,正確定位、合理分工、增強合力,是從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大局出發(fā)的。四是統(tǒng)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這是一個全新任務。從歷史看,這樣統(tǒng)籌改革的方式與力度前所未有,改革最終還是要構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機構政令統(tǒng)一、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五是改革和法治相統(tǒng)一。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改革與法治猶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要求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依法規(guī)范和約束公權力,已經成為這次機構改革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國家層面涉及改革的法律法規(guī),需要考慮立的立、改的改、廢的廢。目前,擬陸續(xù)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修改的法律,需要國務院修改的行政法規(guī),正在逐步形成修改計劃方案。同時,黨內法規(guī)修訂、政府部門的行政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修改,也都分步驟進行。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強調機構編制法定化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保障。如何推動機構編制法定化,《決定》和《方案》中都有明確的方向,比如全面推行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實現權責清單同“三定”規(guī)定有機銜接,也就是說,要堅持政府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加快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從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