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氣荒”
近段時間,受上游資源供應不足和供暖季需求旺盛等多種因素影響,全國范圍內出現(xiàn)了天然氣供應不足的現(xiàn)象,“氣荒”警報頻頻拉響,“氣荒”“氣短”等詞一時間刷屏網絡。
中國青年報:
“氣荒”這個鍋不該甩給“煤改氣”
對于出現(xiàn)天然氣供應短缺的時候,基本的政策應該是“壓非保民”(壓低非民用氣,保障民用氣),但很多地方措施不落實,未能及時制定嚴格的、詳細的、能落地的“壓非保民”措施,未能將增加的用氣量用于民用,而給了工業(yè)。由于民用氣和非民用氣價格雙軌制,一些城市燃氣公司“趨利”,打著民用氣的名義申請到更多天然氣,之后卻將低價購得的民用氣銷售給出價更高的非民用使用,賺取差價,從中牟利,使本該保障民生的天然氣供給更加緊缺。
“氣荒”現(xiàn)象應該是暫時的,“煤改氣”是指將散燒煤改氣,并不是所有的煤都要改用天然氣。民用“煤改氣”“煤改電”是民生工程,各種研究表明民用散煤確實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qū)冬季霧霾,而發(fā)達國家治霾經驗之一就是使用清潔能源,這也符合我國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符合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實際,從2017年環(huán)境質量也能反映出來。再有,民用散燒煤無法有效治理,替代是最佳途徑。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無法替代的也要采用清潔煤。
不能簡單指責“煤改氣”,要加強對天然氣供應和消費的特性進行分析,加強統(tǒng)籌規(guī)劃,提前安排好供氣,有序推進。
新華時評:
推進清潔供暖須“宜”字當頭
“宜”字是扎實推進清潔取暖的重要遵循,只有在清潔取暖涉及的能源供應、工程建設、價格補貼、安全監(jiān)管等各環(huán)節(jié)落實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才能把好事辦好。由于“煤改氣”成本較低、耗時更短,一些地方在環(huán)??己酥貕汉透哳~財政補貼誘惑下,不顧自身資源條件,短期內大上“煤改氣”項目。然而,天然氣行業(yè)有其特殊性,突擊上馬易遭遇儲運瓶頸,導致供應鏈條斷裂,甚至遺留安全隱患。我國是一個多煤、缺油、少氣的國家。數據顯示,進入供暖季以來,全國日天然氣消費量已連續(xù)突破歷史高點。根據估算,2017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升至40%。在供需緊張的時候,一旦遇到進口氣“卡脖子”,不管減量也好漲價也罷,國內天然氣供應都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與此同時,我國燃煤供暖技術成熟穩(wěn)定,通過普及清潔煤技術,實現(xiàn)煤炭的清潔化利用正成為現(xiàn)實。改善空氣質量,散煤控制是關鍵。但控制散煤后選擇哪種方式實現(xiàn)清潔供暖,必須“宜”字當頭,充分評估自身資源稟賦和群眾承受能力,統(tǒng)籌規(guī)劃、穩(wěn)妥推進,切不可因政績考核強壓任務,盲目冒進。
新京報:
把“清潔供暖”當做一種普惠國民福利
問題之所以會出現(xiàn),其實并不是“煤改氣”所造成的,也不應由此而否定如今在小城鎮(zhèn)和農村大力推廣的“煤改氣”。從全球范圍來看,發(fā)達國家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就完成了石油和天然氣取代煤炭的過程,實現(xiàn)了能源的清潔化和現(xiàn)代化。
2017年采暖季,因“煤改氣”新增天然氣需求量為50億立方米左右,只占全國天然氣消費量(2000億立方米)的2%~3%,而在2017年夏季,甚至還出現(xiàn)天然氣供應過剩。這其實和我們現(xiàn)在的天然氣總量是否緊張關系不是太大,而是在城鄉(xiāng)二元體制下,天然氣供暖作為一項公共服務長期配置失衡。在這種供應結構失衡的情況下,天然氣供應方偏愛大中城市,而選擇性忽視了對小城鎮(zhèn)和農村居民的保障供應。
當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種不平衡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為農村公共服務的欠缺。如果我們把“清潔供暖”當做一種普惠國民福利,那么在農村無論是煤改氣還是煤改電,都是一種趨勢。這也是在彌補長期以來農村公共服務不足的歷史欠賬。
鳳凰周刊:
點贊 “煤改氣”不再“民生氣”
環(huán)保部特急文件,使群眾不再生生挨凍。對尚未完工的“煤改氣”工程,群眾繼續(xù)實施燃煤取暖,使曾經倍受詬病的“禁煤取暖”與昔日飽受寒冷的一幕暫告段落,再逢“早春”,無須寒中叫苦。此舉,是政府勇于直面嚴重霧霾的一次嚴峻挑戰(zhàn)與亮劍,令人可圈可點。
冬季繼續(xù)燃煤既是環(huán)保部春風化雨后的大手筆,也使經歷寒冷的群眾吃了“定心丸”。也有鎮(zhèn)村干部過度擔心群眾繼續(xù)燃煤取暖,導致霧霾加重,環(huán)境惡化,前功盡棄。實際這種擔憂似乎也不無道理??v觀多地霧霾,不排除工業(yè)排放、建筑揚塵、車輛尾氣、垃圾焚燒等多重混合源所致,而沿襲數十年的煤炭取暖仍屬其中一分子不容忽視。
冬季燃煤取暖是群眾溫暖訴求,而“煤改氣”工作前置方才有備無患。群眾冬季燃煤,委實被客觀的寒冷天氣所迫和超越了群眾心理承受底線,并非頂風而上和有意與政策抗衡,此在欣慰之余、大可放心。珍惜環(huán)境,減少大氣污染已成群眾近年自覺定式,婦孺皆知。環(huán)保部特急文件不僅涵蓋著關愛與溫暖,更是對群眾問題的最美釋解。
【微言微語】
@夜半鐘聲看風云:
不要做脫離現(xiàn)實和民情的事情,能源庫有多少,難道不知道嗎?硬推煤改氣,結果全國缺氣,供應不上。
@左岸有風來:
今年冬天的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和今年的改革有很大關系,必須支持煤改氣,循序漸進,會有好的結果的!
@國際期貨研究院于江:
有一點值得思考的是,去年還在擔憂天然氣階段性過剩,今年又開始鬧“氣荒”了?只要煤價下來,煤制天然氣就能搞起來,天然氣價格就不會一下子炒到天上去。
@bilibili畢畢:
煤改氣是正確的,也是對環(huán)境的負責,但是水、電、氣實行的都是階梯價格模式,電和氣都是越用越貴的,中國的老百姓大多過的仔細,大部分會把各種水電氣費用壓在第一和第二階梯的層次,煤改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的生活成本。
@丫頭的-媽媽:
繼續(xù)執(zhí)行環(huán)保措施,大氣質量才會越來越好。但農村天然氣取暖確實不便宜,好多農民都用不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