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穎
在這個多姿多彩的時代,有人享受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們管那叫“安穩(wěn)”;有人卻偏愛多樣的生活,他們管那叫“挑戰(zhàn)”。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其實不能說誰比誰好一點,但于我看來,不重復的生活似乎更為生動。
世界大勢,浩浩蕩蕩,我已然聽見新潮拍打舊岸的聲音,社會發(fā)展,時代變遷,“斜杠青年”的大軍日益充實起來。緣何如此,不外乎兩點,其一,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現(xiàn)代人們擁護綜合性人才,提倡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于是,一批又一批全能型人才不斷涌出。其二,社會的支持,用人單位的贊同,專家的支持促使一群群青年人給自己貼上“斜杠青年”的標簽。
給予生命一種可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
昆德拉曾說:“生命是棵長著可能的樹?!笔橇?,沒有誰一出生就被定義,你的未來終究要靠你自己去創(chuàng)造,但是請別忘了,給予生命多一種可能。誰說政治家不能當詩人,你看毛主席;誰說商人不能當作家,你看馬云。他們不滿足單一身份和職業(yè)的束縛,過上了多元生活,他們不唯重復的生命難道不生動嗎?他們的多元生活給予了他們創(chuàng)造性。
賜給自己多一個機會,激發(fā)學習性。從時間的長河來看,每個人的存在不過是極短的一瞬,以宇宙為疆,光明也不過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過上多元的生活,即使是《蒙娜麗莎的微笑》這樣的千古名畫也不能掩蓋達芬奇在醫(yī)學、機械等領域取得的熠熠光輝。我們因 《霧都孤兒》而結(jié)識的狄更斯其實是在戲劇、服裝設計等多方面均有造詣的多面手?;蛟S有人會抨擊“斜杠青年”身兼數(shù)職最后一事無成,而我覺得他們只有身兼數(shù)職才會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這就好比你走遍全世界才有資格選擇住在哪里,不是嗎?
許多時候我們總會局限于身邊的一角,又或是單一的一隅,安逸和懶散使我們總是原地踏步亦或簡單重復。可是人總要向前看,向前進,我們所擁有的不只是現(xiàn)在還有那五顏六色的未來。不重復現(xiàn)在的生活,不活在當下的安逸,我們所追求的是更加五彩的未來!贈予世界多一種聲音,擴大社交圈。
莫奈默曾獨坐盧浮宮旁終日研究光線的變化,終成一代大師。于是,人們競相模仿他封閉自己,可是,毛姆卻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我知道這種生活的幸福感,但在我心里總有一種強烈的沖動,讓我去擁抱陌生人與未知的冒險?!鄙鐣部傄行└淖儾拍芟蚯?,“斜杠青年”正是通過實際行動去擁抱陌生人,尋找未知的旅途。你問我多元生活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我想說,他帶來的不僅僅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性與廣泛的人脈,更是一種價值觀,能接受別人與你不同的能力,就好比城管不懂商販的艱辛,漁夫不懂耕耘人對水的渴望,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評判。
多元生活并不是簡單的變化更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改變。我們要改變的是我們那份安逸的思想,并拿出那份改變的勇氣。我們所需要的正是直面這個本該屬于我們的光怪陸離。老舍在《茶館》中寫道:白天沒有辜負我們,我們也莫要辜負日頭。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希望我們都能在這一紅一綠中擁有更加多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