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國
11月26日,中國氣候變化事物特別代表解振華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8年度報告》發(fā)布會上說,2017年中國單位GDP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了46%,中國碳減排成效明顯,“提前3年實現了40%—45%的上限目標。”這一成績的取得,與我國積極推動能源結構性轉型密切相關。能源結構轉型就是要逐步改變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中一煤獨大的現狀,控制煤炭生產消費規(guī)模,逐步提高能源效率,推動能源清潔生產與消費、降低碳排放強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
目標正在逐步實現。2018年11月21日,由中國節(jié)能協會和“煤控研究項目”課題組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能源轉型國際研討會(簡稱“煤控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公布的《“十三五”煤控中期評估與后期展望研究報告(初稿)》顯示,“對比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的目標,2017年已完成總目標任務的55%。2017年全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60.4%,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將超額完成煤炭消費占比下降到58%以下的目標。2017年碳排放強度在2016年下降6.6%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5.1%,有望超額完成2020年碳強度下降18%的目標?!钡爸袊嚎匮芯宽椖俊闭n題組估算,2018年全年煤炭消費量將繼2017年后繼續(xù)增長約4000萬噸,增長1.2%以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繼續(xù)推進能源結構轉型,實現“十三五”的目標?同時還要保障能源供給、達到大氣治理目標?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規(guī)劃院院長王金南、中國礦業(yè)大學彭蘇萍和武強四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南方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在煤控國際研討會上對煤控、能源轉型、提高能效、煤炭清潔利用等焦點問題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回答了中國煤控研究項目核心組成員、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能源、環(huán)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就相關熱點問題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