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倩、劉明歡、龔亞嶠、馬建武 蘇州大學江蘇蘇州 215024
植物作為重要的園林要素之一,在構(gòu)景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以自身豐富的色彩和多變的姿態(tài)為園林景觀注入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在古典園林中,植物環(huán)境營造注重因地制宜又講究趣味情調(diào),儀態(tài)好的植物優(yōu)選,有美好寓意或者品格者為佳,常植于園中的有以高尚品格著稱的歲寒三友,還有以奇香聞名的蘭桂。植物在園林中的運用由來已久,但是有一些植物運用手法現(xiàn)在發(fā)生了較大改變,譬如梧桐。此前它較多的植于庭院中為庭蔭樹,現(xiàn)在較少見,多常見的是和它類似的樹種曰懸林木,或稱英桐、法桐。
梧桐,也有桐木,榮之稱,詩經(jīng)《爾雅》中云:榮,桐木,皮青而澤,夾邊綴子如乳者為梧,亦稱之為青桐【1】。其枝干挺拔筆直,樹皮光滑碧綠,春夏樹葉蒼翠欲滴,魁梧有姿;秋冬老干遒枝,蒼勁挺拔。它是一種優(yōu)美的觀賞植物,在古典園林中多點綴于庭園、宅前,計成在《園冶》中提出“梧陰匝地,槐蔭當庭”【2】,由此可見梧桐很早便是庭蔭樹的主要品種。
梧桐樹又名鳳凰樹,取“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之意。在詩經(jīng)《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寫道: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3】。這首詩說的就是鳳凰和梧桐相生相息的故事,鳳凰落于高崗,梧桐生于朝陽,梧蔭鳳鳴,交相呼應。這是早期文獻中出現(xiàn)的鳳凰和梧桐,寓意多為簡單直白。此后它的寓意進一步深化,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里:“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4】。它是對君主忠誠的見證,我的赤膽忠心,天地可鑒,定會像那驕傲的鳳凰一樣忠心為吾主效力,絕不背叛。隨著唐詩宋詞的發(fā)展,其寓意更有深化,在白居易《初入峽有感》中“棲鳳安于梧,潛魚樂于藻。”【5】中表達一種對安定生活的向往的心境,希望像鳳凰一樣安于高枝,也渴望像小魚一樣自在的在綠藻間游蕩。從古至今,梧桐和鳳凰就一直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人們常說:“應有梧桐待鳳棲”,因此殷實之家,常在院子里尤其是女眷院子里栽種梧桐,不僅由于其獨特的氣勢與儀態(tài),更是借其祥瑞之意,以登高之枝寄托家人對女子的美好祝愿。
古人認為梧桐是一種智慧之樹,能知秋閏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6】,這葉落的便是梧桐。一葉知秋源于它為落葉闊葉喬木,秋季葉片由綠變黃,尤其是一場秋雨過后,散落一地的金黃,古有“秋庭不掃攜藤杖,閑蹋梧桐黃葉行”的閑情雅致,鋪滿庭院的落葉踩上去咯吱作響,趣味橫生。又與同為秋季翹楚的桂花形成“梧桐稍下葉,山桂欲開花”的秋季嗅覺和視覺的俱佳體驗。秋季是梧桐觀景的鼎盛時期,我們目之所及,足之所踏,皆是它,亦無怪乎文人墨客多加青睞!
曾有傳說云梧為雄樹,桐為雌樹,它們生死相惜,后人用梧桐來象征堅貞不渝的愛情,在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松柏永恒,梧桐相惜,他們的枝葉重疊覆蓋,寫景抒情情,表明劉蘭芝和焦仲卿至死不渝的愛情。梧桐成雙成對,就如鴛鴦一樣,除了指代忠貞的愛情,如唐代詩人孟郊在《烈女操》中贊揚“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薄?】的貞婦烈女,它還有另一個悲傷的寓意,即喻喪偶,白居易在《為薛臺悼亡》中留有“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傷神【9】”,以梧桐代指夫妻中的一個,陰陽兩隔的人每當思起總免不了暗自神傷。
秋天本就是萬物凋零衰敗之時,景致肅殺,滿目悲戚,在詩人眼里梧桐這種季相變化明顯的色葉樹種是秋季最好的代言人,他們感時悲秋,借景抒情。比如李清照《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10】國破家亡的易安居士,凄風苦雨不成眠。這一聲聲的雨聲就如居士的愁苦一點點一滴滴,不知何時盡,幾時休。
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11】。暮秋悲涼,梧桐樹下幽居徘徊的亡國之君,憶往昔,物是人非,滿目凄涼!
作為速生樹種,梧桐木材適合制造樂器,古有桐絲桐竹桐音來指琴弦、管弦和琴音。中國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的取材即為梧桐木?!逗鬂h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2】”作為名琴的焦尾琴來之不易,古人有又以此暗自勉勵自己即使現(xiàn)在或不得志,或無摯友,但自己總有守得云開見月明的時候。古人素有以琴會友的雅趣,桐又與“同”同音,是故院中植梧亦有知音會友之意,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得遇知己人生一大幸事,
《長物志》中花木篇提到“青桐有佳蔭,株綠如翠玉,宜種廣庭中,當日令人洗拭,且取枝梗如畫者,若直上而旁無他枝,如拳如蓋”【13】。洗桐這一活動逐漸發(fā)展新的文人活動,“洗桐”典出元末四大家之一的倪瓚,此人曾在園中廣植梧桐,但是有一次朋友來拜訪,無意間在樹干上吐了一口痰,被有潔癖的倪云林看見了,讓下人將樹上的痰洗去。這事一經(jīng)流出,說其迂腐,實則暗贊其清高【14】。此后在文人園林中桐又充當比德的對象,在名畫中洗桐亦多有出現(xiàn),如《仇英洗桐圖》、《傅抱石洗桐圖》等。
梧桐樹大陰濃,夏季綠葉婆娑,秋季滿室金黃,故桐多植于庭院中,一株青玉立,千葉綠云委。庭院植桐除了帶來陰涼還營造一種寧靜禪意的氣氛,“磷磷甃石堪僧坐,一葉梧桐落半庭?!?5】秋天園中梧桐葉落,怪石嶙峋,玄僧獨坐,靜看葉落于地,降于山,散于池,翩然起舞有回歸塵土。
(1)梧桐植于女子庭院
在殷實顯赫之家多借梧桐有鳳來儀的寓意,將它植于女子庭院之中,這是對女子的美好祝愿,也是對家族繁榮興旺的祈禱。張窈窕曾賦詩云“井上梧桐是妾移,夜來花發(fā)最高枝。若教不向深閨種,春過門前爭得知”。這是吾家有女,德才兼?zhèn)?,家人都為之驕傲,但是養(yǎng)在深閨無人識其才,那就在園中種上梧桐,等春天葉上枝頭,滿樹春華,自然芳名遠播。
(2)梧桐植于書房庭院
自古文人雅士皆有隱逸高潔之志,梧桐恰有此意,故古人在書房前植梧大都隱喻自己的品格和追求,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倪云林的清秘閣,從倪云林洗桐我們可見其對梧桐的珍視,以及對梧桐背后高潔之意的推崇。張岱的不二齋是歷代文人墨客的理想型書齋,它四季景異,格局優(yōu)雅,藏于梧桐古木之間,氣候宜人又脫俗空靈,同時揚州的張琴溪家的“雙桐書屋”和馬曰的行庵皆以植梧桐盛名。詩人謝眺有詩云:“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葉生既婀娜,落葉更扶疏”【16】,說的也是在庭院中植桐,詩人獨坐窗邊,看著枝葉婀娜多姿,聽著清脆扶疏的聲音,故梧桐植于書房前是詩情畫意也是高風亮節(jié)。
“井”在古代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水井一般是人們的聚居之地,在這樣的公共空間種植梧桐一方面有蔭涼之感同時也有吉祥之意。自古有鳳棲梧桐的傳說,所以人們認為植梧可以引來金鳳凰,又龍翔九天居于水,故梧桐和水井的組合自然有龍鳳呈祥的吉兆。李白說的“門前五楊柳,井上二梧桐”,就是對這番景象的說明。王昌齡在《長信秋詞五首》中提到的“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18】”井邊落了一地的梧桐樹葉,這初秋的一抹金黃,讓是人都不舍卷起珠簾。怡園中在藕香榭的西面有一碧梧棲鳳館,門上有對聯(lián)“金井暮涼,高樹數(shù)聲蟬送晚;玉闌春住,一簾芳景燕同吟。”梧桐樹葉落滿井邊,平時的水井變成了金井,井上的梧桐葉落送蟬,瞬間渲染悲涼的氣氛。
梧桐樹形高挺,在園林中植梧大多種在體量較大的山上,滄浪亭是蘇州園林中比較粗獷的園子,它四面環(huán)水,開門見山,山上植物高大又少加修剪,蘇舜欽獨步園中,高處眺望,秋日景色雖好,詩人卻高臺飲酒獨醉感慨道“酒徒飄落風前燕,詩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暫來還徑往,醉吟誰復伴衰翁?!?9】”詩人朱放也提倡在依山植梧“梧竹因依山盡頭。瀟瀟疏雨后,幾分秋?!?0】梧桐和竹子搭配著種植雜山的盡頭,一場秋雨后蒼翠的竹子和遒勁的梧桐形成強烈的對比。
拙政園的梧竹幽居是四面白墻上都為四個圓形洞門的亭子,背靠長廊,面對廣池,亭子周圍梧桐和翠竹交相呼應,青梧遮蔭,翠竹生情,行至此處四面皆有景可觀。藝圃內(nèi)除了保留蘇州園林中規(guī)模最大的水榭之外,還有蘇州唯一一個明代古亭乳魚亭,據(jù)記載乳魚亭旁有圓球樹冠的梧桐,取其隱逸高潔之意,作為乳魚亭旁的主要植物,它與垂柳,羅漢松高低錯落,或交相輝映,或倒影水中,皆突顯乳魚亭雅致自然。
梧桐葉大聲脆,雨水打在上面亦有雨打芭蕉的韻味,拙政園的留聽閣取自“留得殘荷聽雨聲”人們慣性的以為是聽荷,殊不知遠處的梧桐雨聲亦是與之相輔相成,所謂“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1】”怡園碧梧棲鳳館,館外種植梧桐,輔以幾株鳳尾竹,取“梧”借“鳳”,所謂小館,觀竹,醉梧,聽風雨,好生愜意!有朋相伴,把酒言歡,本是幸事,可是秋季多愁,雨季多思,這多愁多思都隨著這一片片落葉飄散。白居易夜宿桐廬館,酒醉夢醒,聽著窗外雨滴梧桐的聲音,感慨道“深醒后愁還在,雨滴梧桐山館秋?!?2】
梧桐在我國應用的歷史很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約2500年的吳王夫差的梧桐園。梧桐在園林中的用處繁多,并非現(xiàn)在普遍意義上做行道樹的懸林木,在外形上它并不遜色于其他樹種,在養(yǎng)護上也較方便易形成景觀,更難得的是它兼具四維意向的表達,它是溶于我們文化、寄托我們情懷的植物。最為設(shè)計師我們了解出色的景觀營造,并不是簡單的植物圍合,也不是建筑的簡單堆砌,它需要更高層次的意境營造,它超越現(xiàn)實,給人心靈的洗禮和震撼。故對古典園林植物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古人通過植物創(chuàng)造意境、烘托氣氛,通過植物的手段彰顯園林特色,避免目前景觀出現(xiàn)千城一面的尷尬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