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法治與德治

      2018-02-10 18:50:24陳思瑜
      中國科技博覽 2018年6期
      關鍵詞:儒生德治法治

      陳思瑜

      [摘 要]自先秦以來就出現(xiàn)了儒家學派與法家學派,二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處的地位不同,二者之間既有沖突又有融合。而這二者的典型代表群體也就是文吏與儒生。他們分別秉持著德治與法治的治國理念,并展開了長達幾個世紀的博弈。然而相互融合卻是文吏與儒生的長期對立后的最終歸宿。

      [關鍵詞]文吏,儒生,法治,德治

      中圖分類號:D6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8)06-0262-01

      是用王道,還是用霸道,抑或是霸王道雜之?是尚儒家,還是尚法家,抑或是儒法合流?筆者認為,王道、霸道抑或是儒家、法家,都貫穿于先秦乃至整個秦漢時期并產生了重大影響。閻步克先生指出,在先秦,儒家與法家形成了彼此對立的政治思想。儒家崇尚“王道”,這包括“為政以德”的“德政”思想,教民以德的“教化”任務,以及由精通典籍、恪守德義的“士君子”來治國的“人治”思想。而法家崇“霸道”,把秩序與強權,把一個高度精密可靠的巨大官僚專制政權的有效運作視為至上目標,其所理想的行政人員,正是那種服從權威、奉法行令的文吏。由此,秉持著德治的儒生與秉持著法治的文吏展開了長達幾個世紀的博弈。在這里,筆者就淺談文吏與儒生之間的博弈。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即按照法家的設計,在一國之間,朝野內外,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人們學習知識的內容只限于朝廷的法令,而不具備文字能力的人要學習文字必須向政府官員(文吏)學習,文吏扮演著為人師的角色。說到文吏,“文吏”又稱“文法吏”,即“文史法律之吏”,在漢代通常被稱為“刀筆吏”或“俗吏”。文吏是自戰(zhàn)國官僚制度產生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府為行政管理需要,按照法家理論設計并培養(yǎng)出來的行政管理人員。這一群體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堅定維護者,他們嚴格按照法令、君主旨義辦事,不崇拜任何其他權威,善于“破堅理煩”,長于“理事”、“治劇”,解決復雜事物,迅猛而果敢,因而受到漢人的贊許。黃留珠先生認為,廣義的文吏“當泛指官府掾屬一類吏員,相當于今日所謂之低級公務員或低級文官。在秦的‘霸道和漢的‘霸王道雜之'政治下,文吏始終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

      而儒生一詞經常出現(xiàn)在與文吏相對立的場合?!皬牡啦粡木?,即當最高統(tǒng)治者的行為與其信念相矛盾時,儒生會選擇“道”,筆者認為,這大概也是對儒生政治信仰追求的最好表述。儒生,是指那些因通經而入仕的儒學化官僚。閻步克先生指出,儒生作為知識分子,他們致力于古典文化的整理和文化價值的闡釋,以及對現(xiàn)實社會的指導和批評。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儒生與文吏之間的顯著差異??梢酝ㄋ椎卣f,文吏比較注重現(xiàn)實與物質方面,儒生比較注重精神層面。先秦儒生都極具人格獨立精神和理想主義價值觀,他們批評文字,指點江山,從道不從君,雖處“人臣”之位,卻以人君的師友自居,認為人格的獨立尊嚴高于一切。而當西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義不訕上,智不危身”時,足可以看出儒生的政治信仰發(fā)生了變化。儒生從理想主義者變成了現(xiàn)實主義者,最后成為了實用主義者??鬃拥摹皩W而優(yōu)則仕”的內涵悄然地發(fā)生著變化,“仕”不再是為了實現(xiàn)其所學,而是為了利祿。在政治上,與文吏崇尚法治相反,儒生強調以德為政,不僅要聽訟、征課賦役、處理政務等,而且要“廣教化”、“教民”、“導民”、“勸學興禮”、“存問鰥寡廢疾”等,儒生并不像文吏那樣奉行絕對權威、唯法至上的原則。

      文吏與儒生作為兩個相對立的群體,他們的為政觀念是極為不同的,二者之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力量的對比總是此消彼長。儒生秉持著“德治”,希望最高統(tǒng)治者能夠以德治國。而文吏則不然,他們秉持著“法治”,認為人性本惡,只有用法與刑來約束惡民,才能夠維護統(tǒng)治,使得社會機制正常運轉。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時期,文吏為了順應時代需要從而極端化發(fā)展為酷吏。文吏與儒生之間的博弈到底誰勝誰輸,最終花落誰家?

      秦以“霸道”治天下,可想而知,在這一時期,文吏必然是勝過儒生的。文吏占據秦官僚隊伍中的統(tǒng)治地位。他們面對成形的律令條紋,處理著國家大大小小的事物,只對君主、上級以及條文負責。西漢初年(高祖-武帝初期),漢承秦制,漢初的統(tǒng)治者基本上全盤接受了秦代的法律制度,而儒家思想在經歷了秦代“焚書坑儒”的重創(chuàng)后尚未恢復元氣。所以,顯而易見,在這一階段仍然是重“法治”的文吏勝過重“德治”的儒生。而到了西漢中期(武帝-宣帝),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霸王道雜之”的過程中,文吏仍然是險勝一籌。武帝時期,儒家思想開始受到重視,漢武帝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漢帝國官僚體制對儒生的吸納逐步走向制度化,儒生入仕人數(shù)大大增加。與此同時,因為僅僅帶有某些職役性質的地方官吏的職役性質在漸漸增加,“不樂為吏”的現(xiàn)象隨之而來,所以作為直接統(tǒng)治人民的吏的地位也逐漸下降,但到了東漢初年文吏地位又有所上升,出現(xiàn)了“俗吏繁熾”、“時賤經學”的現(xiàn)象。總共而言之,文吏與儒生之間一直存在著政治與權力分配上的斗爭,雙方經?;ハ喙ビ?。如賈誼稱“俗吏之所務在于刀筆筐篋”;董仲舒言“獨任執(zhí)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歟?”。文吏亦抨擊儒生“重懷古道,枕藉詩書,危不能安,亂不能治”。

      然而博弈并不意味著雙方一定會走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敵對態(tài)勢,也有可能雙贏,二者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就像文吏與儒生的博弈,則是以后一種態(tài)勢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即文吏與儒生的融合?!袄舴Z雅,儒通文法”,正是兩漢四百年間儒生與文吏長期對立的歸宿。由此而形成的一種既熟知儒家經典,又通曉文法律令的角色,構成了中國古代士大夫群體的基本特征與基本成分。文吏與儒生的斗爭與融合是雙向的,一方面體現(xiàn)在文吏的儒化,如王渙,“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陳球“少涉儒學,善律令”。而另一方面又體現(xiàn)在儒生的吏化,如丙吉,“本起獄法小吏,后學《詩》、《書》,皆通大義”,官至臣相;黃霸“少學律令,喜為吏”,后從大儒夏侯勝受《尚書》,舉賢良為揚州刺史。

      其實,文吏與儒生的斗爭與融合,同樣體現(xiàn)了儒家與法家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治國方略斗爭融合的表現(xiàn)。一是以法家補儒家之缺,即補充儒家治國思想中原本不具有的內容。二是以儒家補法家之偏,即調節(jié)糾正和補救法家的律令與儒家禮教相悖之處,改變法家律法中的酷刑。大勢而言,儒生與文吏的融合是兩者之間博弈的最后結果,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9-10頁.

      [2] 黃留珠:《秦漢歷史文化論稿》,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頁.

      [3] 臧知非:《“義不訕上,智不危身”發(fā)微——董仲舒春秋公羊學與漢代儒生的人格蛻變》,《蘇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4] 何莊:《儒法合流進程中的兩漢文吏——試論兩漢文檔官吏的角色轉換》,《檔案學通訊》,2013年第四期.

      [5] 寧江英:《漢代文吏地位的變遷》,《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24卷第1期.

      猜你喜歡
      儒生德治法治
      用“問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雷鋒(2022年2期)2022-04-12 00:08:12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汝心如玉何須擦
      以德治企,誠實守信
      ——湖北億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汝心如玉何須擦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大建設(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裨治文的“儒生”風范
      書屋(2017年12期)2018-01-04 19:40:45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葬在時光深處的拇指姑娘
      南風(2016年1期)2016-12-27 17:50:27
      法治與德治并舉的哲學思考
      兴山县| 开远市| 洪湖市| 五大连池市| 通榆县| 阿拉善右旗| 台北县| 简阳市| 河西区| 邛崃市| 瑞丽市| 合作市| 广河县| 平顶山市| 吉木乃县| 广平县| 东台市| 盱眙县| 大厂| 海原县| 昭觉县| 北安市| 合水县| 西吉县| 惠水县| 洛宁县| 汝阳县| 宁强县| 乐安县| 若尔盖县| 南昌市| 北宁市| 宜黄县| 那坡县| 长垣县| 沂南县| 黑龙江省| 阳东县| 蒙阴县| 阳江市|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