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和非新生兒病房中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具體分布。方法:選擇Bact/Alert 3D120對血流感染病原菌進行培養(yǎng),并用VITEK-2compact進行鑒定。結果:共8 957份標本送檢,其中血流感染病原菌868株。肺炎克雷伯菌及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兒病房的主要病原體,明顯高于非新生兒病房(P<0.01)。非新生兒病房主要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明顯高于新生兒病房(P<0.01)。結論:近3年,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革蘭陰性菌,新生兒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
關鍵詞血流感染病原菌;新生兒;非新生兒
新生兒具有皮膚薄嫩、免疫系統(tǒng)不夠成熟、角蛋白缺乏、易感性高等特點,因此在醫(yī)院屬于特殊的易感染人群。血流感染診斷的重要依據(jù)就是使用血來培養(yǎng)檢測出來的病原體,醫(yī)院的新生兒病房屬于感染的高發(fā)科室,因此需要對其血流感染病原體分布情況進行準確的掌握,對于血流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針對我院2010-2012年之間的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情況進行分析,并對其具體的分布以及對新生兒病房病原菌的分布情況進行了解。
資料與方法
對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的微生物血液培養(yǎng)結果進行分析。此外,還對新生兒病房以及非新生兒病房的血流感染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了收集。
試劑與儀器:使用Vitek 2Compact型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細菌的鑒定以及藥敏試驗,使用Bact/Alert 3D作為血液培養(yǎng)皿。所用藥物以及菌類均由廣州華鑫公司提供。
病原菌的診斷:①實驗室診斷:血液培養(yǎng)的陽性菌株是明確致病菌,并且兩次以上培養(yǎng)得到同樣的細菌,陰性的桿菌進行陽性生長時的報警時間是48 h以內,其他的感染位置和血液細菌是一致的。符合上述標準之一的都被診斷為病原菌。②臨床回訪:對于確診為血流感染的患者,分離株要歸納在統(tǒng)計分析當中。外來標本以及門診患者由于信息的缺失,可以忽略,本文主要是針對符合實驗室診斷要求的分離菌進行統(tǒng)計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文中的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都是用SPSS軟件來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血流感染發(fā)生率以及陽性率:針對這3年的8957份樣品進行了分析,其中共有1056份(11.8%)陽性。除去污染菌株,存在868株導致感染的病原菌。2010-2012年期間,血流感染的患者人數(shù)分別為230例、289例、349例。在所有的血流感染菌株當中,厭氧菌2.0%,真菌5.5%,革蘭陰性菌52.3%,革蘭陽性菌40.2%。此外,豬鏈球菌1株,布魯桿菌和腦膜炎奈瑟菌都是2株,產單核李斯特菌3株,見表1。
病房中病原菌分布情況:新生兒病房的菌株數(shù)量230株,占總數(shù)的26.5%,非新生兒病房的病原菌638株,占總數(shù)的73.5%。新生兒病房最主要的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占總數(shù)的53.9%;然后就是肺炎克雷伯菌,占總數(shù)的17.4%;再就是大腸埃希菌,占總數(shù)的8.3%。非新生兒病房最主要的是大腸埃希菌,占總數(shù)的31.8%;然后是凝固酶陰性葡萄球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分別為9.9%和8.6%,見表2。
真菌分離株構成比:在全部的病原菌當中,共48株真菌,其中季也蒙假絲酵母菌1株,光滑假絲酵母菌2株,新型隱球菌3株,馬內菲青霉菌4株,熱帶假絲酵母菌10株,白色假絲酵母菌13株,近平滑假絲酵母菌15株。新生兒病房的感染種類分別為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白色假絲酵母菌以及白色假絲酵母菌。
討論
血流感染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使血液受到感染,該病患者的花費較多、住院時間較長并且死亡率很高。本院3年內的血流感染發(fā)病率40.1歷,稍低于國外。本次研究的血培養(yǎng)陽性的概率是11.8%,和國內、外的研究結果一致。在868株病原菌當中,革蘭陰性菌52.3%,革蘭陽性菌40.3%,其中最常見的是大腸埃希菌,然后是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腸球菌屬細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等也為常見的病原菌。根據(jù)國內外的報道,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地區(qū)或者是醫(yī)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譜有所不同,因此醫(yī)院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有利的治療方案。
新生兒病房室的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除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比例明顯地高于非新生兒病房(P<0.01),這不同于國外的其他報道,這應該和研究期間醫(yī)院內發(fā)生的感染暴發(fā)流行有很大的關系。新生兒病房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所占的比例較高,因此必須提高醫(yī)護人員應對病菌感染的能力,提高控制和預防的意識,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感染暴發(fā)流行。
非新生兒病房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腸埃希菌的比例高于新生兒病房室(P<0.01),因此不同的科室發(fā)生血流感染的病原體不一樣,各個科室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預防和治療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