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綜合
近期,“套路貸”案件在全國范圍內(nèi)持續(xù)高發(fā),其手段多樣,手法隱蔽,不斷變化,引起廣泛關注?!疤茁焚J”是以民間借貸為幌子,以無抵押快速放貸為誘餌,招攬借款對象,通過“虛增債務”“制造銀行流水痕跡”,以高利貸、“校園貸”、“套路貸”等為代表的非法高利放貸、暴力討債案件,嚴重危害群眾財產(chǎn)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
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關鍵詞“套路貸”,我們看到:“男子陷‘套路貸’:借6000要還100萬 瞞家人賤賣房產(chǎn)”“監(jiān)管部門重拳出手打擊‘套路貸’近20個團伙五百多人落網(wǎng)”“應聘網(wǎng)絡主播遭遇套路貸 警方打掉詐騙團伙”“警惕‘套路貸’:放貸是幌子 套財是目的”“汽車貸成‘套路貸’!貸6萬用3天 賠了30萬的車”“31名大學生求職遭‘套路貸’:名下多了筆19800元貸款”……關于“套路貸”的報道不斷更新。內(nèi)容涉及“房貸”“車貸”“校園貸”等。
“套路貸”的套路也花樣百出,不斷翻新。一家網(wǎng)絡文化公司在網(wǎng)上發(fā)布招聘網(wǎng)絡主播的廣告,并聲稱可以為女主播提供免費整形服務。實際上,被招來的女主播都是以個人名義貸款做了微整形,不僅沒成為網(wǎng)紅,反而欠下了幾萬元的債。
另一“套路貸”案件中,據(jù)警方透露,山東長清一放貸團伙,主要選擇在校大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借款。一名大學生魏某,其中一筆借款是5千元,最后放貸人以各種續(xù)期費、滯納金的形式,讓她實際還到了13萬多元。警方表示,放貸團伙的規(guī)則一般是借款1萬元,要打2萬元的借條。這叫借一押一,也有借一押二的。
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將犯罪之手伸向了校園。隨著民間借貸迅速發(fā)展,面向在校學生的“校園貸”也引起了家長及社會的廣泛關注。當“校園貸”遇上“套路貸”,一些受害人不僅承受越來越多的債務,同時還可能遭到恐嚇、威脅等,造成受害人輟學、自殺等嚴重后果。
針對目前“套路貸”案件頻發(fā)現(xiàn)象,相關部門已出臺整治措施,打擊“套路貸”等金融違法犯罪活動。
上海市2017年10月25日印發(fā)《關于本市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的工作意見》。該《意見》中指出:(一)對“套路貸”刑事案件的定性,要結合案件的本質特征從整體把握,“套路貸”犯罪的主觀目的是非法侵占被害人或其近親屬的財產(chǎn),一般情況下應當以侵財類犯罪定罪處罰。對實施“套路貸”行為的,可參照以下情形加以認定:(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套路貸”犯罪時,未采用明顯暴力或者威脅手段,則其行為特征從整體上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被害人財產(chǎn)的詐騙行為,一般可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套路貸”犯罪時,既采用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詐騙手段,又采用了暴力、威脅、虛假訴訟等手段,同時構成詐騙、搶劫、敲詐勒索、非法拘禁、虛假訴訟等多種犯罪的,依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數(shù)罪并罰或者按照處罰較重的定罪處罰。
2018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該《意見》第20條專門對“套路貸”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對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假借民間借貸之名,通過“虛增債務”“簽訂虛假借款協(xié)議”“制造資金走賬流水”“肆意認定違約”“轉單平賬”“虛假訴訟”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財產(chǎn),或者使用暴力、威脅手段強立債權、強行索債的,應當根據(jù)案件具體事實,以詐騙、強迫交易、敲詐勒索、搶劫、虛假訴訟等罪名偵查、起訴、審判。
2018年3月18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浙江省公安廳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旨在統(tǒng)一執(zhí)法思想,提高執(zhí)法效能,依法、準確、有力懲治“無抵押貸”“校園貸”“車貸”“房貸”“裸貸”等表現(xiàn)形式的“套路貸”犯罪活動。關于證據(jù)收集和審查判斷,該《指導意見》中也作了規(guī)定。
2018年3月30日,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依法懲治“套路貸”犯罪,根據(jù)兩高兩部《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和浙江省公檢法《關于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規(guī)定,浙江省杭州市結合本市辦理“套路貸”犯罪案件的具體情況,對辦理“套路貸”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提出《關于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工作實施意見》。該《意見》明確了關于罪名適用的問題,關于“套路貸”行為定罪數(shù)額認定的問題,關于“套路貸”行為共同犯罪的認定問題,關于“套路貸”行為跨區(qū)域案件的管轄問題,關于“套路貸”案件證據(jù)收集和審查判斷的問題等。
2018年5月4日,中國銀行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會同公安部、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規(guī)范民間借貸行為維護經(jīng)濟金融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規(guī)范民間借貸行為,打擊金融違法犯罪活動?!锻ㄖ分赋?,嚴厲打擊以下非法金融活動:利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等非法集資資金發(fā)放民間貸款;以故意傷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嚇、威脅、騷擾等非法手段催收貸款;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再高利轉貸;面向在校學生非法發(fā)放貸款,發(fā)放無指定用途貸款,或以提供服務、銷售商品為名,實際收取高額利息(費用)變相發(fā)放貸款行為。
遏制“套路貸”,要事后打擊,更要事前防范,防范重于打擊,這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相關部門要負起責任依法嚴格監(jiān)管。高校應擔負起安全防范教育責任,加強學校家庭互動,敦促家庭教育養(yǎng)成,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消費觀,提高學生對不法侵害的辨別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識。從受害者的角度而言,防范“套路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一、需要借款時盡可能從可靠的金融機構借款;二、在簽訂合同之前征求家人、朋友的意見,最好征求律師的意見;三、在借貸合同中注明實際收款金額;四、在借款的過程中,保留好相應的證據(jù)和憑據(jù)。
近年來,檢察機關緊緊圍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zhàn)”,積極發(fā)揮檢察職能作用,嚴厲打擊相關刑事犯罪,加強民事、行政訴訟監(jiān)督,全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有力懲治和預防相關違法犯罪,取得積極成效。
2018年6月25日上午,最高檢召開以“強化檢察服務保障 助力‘三大攻堅戰(zhàn)’”為主題的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充分發(fā)揮檢察職能為打好“三大攻堅戰(zhàn)”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下稱《意見》)。最高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童建明介紹了《意見》的有關內(nèi)容?!兑庖姟访鞔_依法懲治涉“三大攻堅戰(zhàn)”犯罪的辦案重點和司法政策。要求嚴厲懲處擅自設立金融機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網(wǎng)絡傳銷、高利轉貸以及“校園貸”“套路貸”;從嚴懲治以故意傷害、非法拘禁、侮辱等非法手段催收民間貸款等嚴重危害金融安全、破壞社會穩(wěn)定的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