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凱瑟琳·布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在這里,人像垃圾一樣被嚴格分類,正義像垃圾一樣彼此交易,生命更像垃圾一樣一文不名。普利策獎得主凱瑟琳布,花費三年時間追蹤訪查孟買底層的人群,通過錄音、錄像、訪談,記錄了2007年至2011年間這些居民們的生活狀況。她用震撼的敘述、翔實的資料和生動的文筆,向讀者展示了寫著“永恒美麗”標語的孟買機場附近一個被忽略的世界——安納瓦迪。在那里,絕大多數人以撿拾垃圾為生,住在由鐵皮、寶麗板和油布釘成的房子里,還有些人干脆露天而睡;在那里人們飽受貧窮和腐敗困擾,暴力和死亡是永遠的主題,希望與絕望交替浮現。
1.一本讓比爾·蓋茨流著眼淚讀完的人性救贖之書,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動容推薦!
2.普利策獎新聞得主深度追蹤訪查孟買地下城底層的人群,歷時三年完成的震撼人心之作!
3.斬獲美國國家圖書獎、《洛杉磯時報》圖書大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九項大獎!
4.席卷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荷蘭、日本、西班牙等十多個國家!
5.入圍2012《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十大好書榜,入圍2013年普利策獎!
6.《紐約時報》《出版家周刊》《華盛頓郵報》《奧普拉雜志》《經濟學人》等媒體共同推薦!
7.震撼的敘述、詳實的資料、生動的文筆,勾勒出艱難時世中人性的善良、隱忍與希望交織的生命萬象!一本寫給萬千文藝青年的生命之書,告訴我們貧窮永遠掩蓋不了理想的光芒!
8.這是發(fā)生在印度的故事,卻也是全世界需要面對的問題。當努力化為徒勞,掙扎招致絕望,你還能認識自己嗎?人,只要還活著就夠了嗎?
作者:凱瑟琳·布(KatherineBoo),《紐約客雜志》的專職作家。曾任《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和編輯,過去20年都在報導貧困地區(qū)、思索社會資源不對等,個人如何擺脫貧困等議題。歷年來,她對于底層社會真實生活的報導,為她贏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普利策獎、美國國家雜志獎之專題寫作獎等殊榮。
譯者:何佩樺,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曾任大學教師,現旅居北美,專事翻譯。譯有《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另類的出口》《西班牙星光之路》《游牧女之歌》《慢船到中國》《夜航西飛》等書。(摘自八桂書香網)(編輯/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