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揚 ●任重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日前發(fā)射升空,全世界都被這枚“全球現(xiàn)役最強火箭”的光芒吸引。不過,在火箭成功發(fā)射數(shù)小時后,該公司創(chuàng)始人馬斯克發(fā)推稱,這項計劃可能失敗了,原因是火箭沒有進入軌道。馬斯克說,搭載特斯拉跑車的火箭飛過預定目標,飛向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一個小行星帶。到底應該怎么評判這次任務呢?進入太空的那輛號稱將遨游10億年的特斯拉汽車的最終命運又將如何?
航天專家龐之浩11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嚴格按照航天發(fā)射的評判標準來看,是要將航天器送入某個預定軌道,才能認定發(fā)射成功。從這個角度講,這次任務沒有成功。但這次發(fā)射任務主要是為了試驗火箭,搭載的載荷是一輛沒有具體航天應用價值的汽車,它本質上就是一個帶有馬斯克個人風格的全球廣告,所以任務成功與否不能只看載荷是否送入預定軌道。從載荷入軌角度來探討已經不太有意義了,畢竟這次發(fā)射的目標已經達到了。
另一位中國航天專家認為,所有人都被起飛、助推分離、一二級分離、助推返回降落、整流罩脫離特斯拉在地球和宇宙背景飛翔等直播畫面感染的時候,很少有人注意到,由于直播切換和直播時間限制,我們并沒有看全這次發(fā)射任務:看不到火箭芯一級高速墜海摔壞自己也震壞降落船發(fā)動機的慘烈,更看不到幾小時后火箭二級三次點火時推過頭,軌道偏離、載荷沒去成計劃中的火星轉移軌道。不管怎么說,按照航天發(fā)射任務的成敗標準,載荷未到達預定軌道,整個任務是失敗的,無論前面如何好看。該專家認為,不得不承認SpaceX的企劃部、公關媒體部人員把直播活動策劃得如此好,選取了飛行過程中最具感染力和成功概率大的角度以充滿感染力的方式展現(xiàn)給了公眾,并且把很多情懷和文化意義附在了本來只起配重作用的載荷上。制造了充分的新聞效應,讓所有人深深為之震撼,記住了“獵鷹重型”火箭、特斯拉和馬斯克,卻忘了其實這次任務最終未能證明SpaceX有靠譜的火星載荷發(fā)射能力。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化學和有機分子專家威廉·卡羅爾則從自己的專業(yè)角度,解讀了特斯拉跑車在10億年漫長旅行中的“最終歸宿”。據(jù)《華盛頓郵報》11日報道,卡羅爾說,真正在數(shù)百萬年的時間內讓跑車解體的是太空物體和輻射。跑車能成功避免與微小流星體相撞的可能性很低。不過,這些碰撞不會讓跑車解體,但輻射會??_爾說,所有有機物受太空輻射都會衰減。所謂有機物,指的并不是跑車上的皮革等組件,而是指跑車的塑料物質,甚至碳纖維車架。這些物質主要由碳碳鍵和碳氫鍵構成。太空輻射可以讓這些鍵“斷裂”,就像被刀子割斷一樣。射線以隨機的形式將車上的有機材料“切斷”,包括真皮座椅、橡膠輪胎、車漆、甚至碳纖維車體。由于沒有防護,這一過程很快,可能用不了一年。
卡羅爾說,那些鍵少的材料首先會解體,非有機材料保護的材料會慢一些分解,碳纖維組件將最后分解。最后,太空中的跑車會只剩下非有機材料——鋁制車架、內部金屬以及不受太空輻射影響的玻璃材料。美國化學學會專家委員會成員理查德·薩赫萊本對《華盛頓郵報》表示,100萬年后,馬斯克的跑車可能還能被辨認出,但10億年后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