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亞群 王德剛
摘? 要:客觀、適切的學生自評與互評,對于構建高效的體育中考項目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將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與評價制度進行有機融合,有利于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推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評價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自評中促進反思,在互評中得到借鑒。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自評互評學練模式學習,能夠有效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學習評價。
關鍵詞:中考項目;自評互評;學練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11-0026-03
自評互評指課堂中學生個體及學生之間有關學習狀況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行為。課堂學習中的自評與互評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評價相比,具有顯著不同。[1]體育中考項目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評價模式,指教師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客觀地進行評價基礎上,讓學生嘗試自評和互評,闡述親身經(jīng)歷體驗,逐步養(yǎng)成對動作技能的自評互評習慣。再輔以對評價者的評價考核,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培養(yǎng)與訓練,逐漸提高與發(fā)展學生的評價能力,讓全體學生在動態(tài)評價過程中朝著良性方向科學發(fā)展。
一、觀摩評價階段(第一至三周)
動作技能的評價是體育教學的核心評價內容,重點鍛煉學生觀摩能力和自評能力。
【觀摩評價策略支持】第一步,教師對學生進行相關體育中考項目內容評價的針對性語言指導,讓學生熟悉具體的動作技能評價參照表。第二步,教師針對每個項目為學生進行為期3-5個課時的典范性評價指導,闡明評價觀點、目的、任務和要求,針對學生有代表性或普遍性的動作問題進行評價并給出一個解決辦法。促使學生沿著正確的軌跡發(fā)展,以便學生了解自評互評學練模式方法。教師典范性評價過程中,運用對比評價、示范性評價、評價建議相結合等策略。[2]第三步,學生觀摩后主動參與嘗試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在教師指導幫助下展開學生自評互評學練模式,讓學生明白評價者、評價對象、評價目標、評價目的、評價方法。熟悉動作技能評價參照表上的評價角度、評價語言、解決辦法和評價標準等內容,然后給出合理評價。[3](圖1)
【案例:仰臥起坐】在熟悉動作技能評價參照表(表1)基礎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仰臥起坐該怎么做,并請其他同學補充說明。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動作技術的實踐演示,在進行教師典范性評價后,要求學生嘗試自評和互評。例如,有學生自評描述為:抬體時,肘關節(jié)有時沒有碰到膝蓋,后面幾個上體實在抬不起來了;互評描述為:她抬上體時,沒有正面起來,嚴格來講都是無效的。
二、全員評價階段(第四至七周)
通過每個項目為期8~10個課時的學生自評互評學練模式嘗試與探討,在學生充分自評基礎上提高學生互評能力。組內成員結合評價者評價等級標準參照表(表2)討論決定該同學的互評等級。評價形式可以是一對一或者多對一,以固定的兩人為一個學練小組進行一對一評價。在固定兩人合作自評互評基礎上,可以采用3~5人的小組合作自評互評模式,展開組內或組間多對一的評價形式(圖2)。
學生需要在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轉化角色,教師要給予有效指導,如對評價標準的把握,對優(yōu)缺點的分辨等。每個小組首先要選出學生組長,也可設置正副組長兩名。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生自評互評嘗試,在第二階段要強調小組間互評。由各個組長總結小組的評議情況,再由教師補充總結評議各小組優(yōu)缺點,爭取讓每個學生在評議過程中都有更大收獲。同時,要求學生填寫好自評互評學練模式隨堂記錄表(表3),鼓勵學生思考評價和對學習進行反思小結,讓小組成員逐步適應參與評價學習活動。隨堂記錄表,能夠真實而有意義地表達教師對學生行為的要求和期望。
【自評策略支持】讓學生明確知道每個動作練習的自評重點,引導學生常問自己,我做到教師要求的動作要求了嗎?還能學更多、更好嗎?我與同學的差距在哪里,怎樣改進?今后朝哪個方面努力?讓學生通過自評進一步認識和了解自我。[4]
【案例:立定三級蛙跳】原地向上連跳3次,讓學生初步感受動作技術,自評時要求學生重點關注手腳是否同時用力蹬擺,落地剎那是否能夠屈膝緩沖,同時兩臂是否積極回擺。原地向上跳過渡到向前跳練習時,自評重點放在學生能否在完成向前跳的時候,把立定三級蛙跳動作技術基本做到位。以期引導學生不要過度關注遠度,重點完成技術動作。在他們的動作技術沒有根本問題時,再努力將遠度跳出來。設置遠度標準線,讓學生對照評價參照表(表4)進行自評,清楚自己的現(xiàn)狀,努力朝優(yōu)秀同學看齊。
【互評策略支持】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安排兩人一組的一練一評,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嘗試互評,不斷修正、完善、補充互評內容。在兩人互評基礎上,慢慢發(fā)展到組內互評、組間互評。
【案例:實心球】學生在完成一次實心球投擲后,要參考評價表(表5)相互探討該動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后一次投擲的調整意見。教師除了要給出相應解決辦法,還要在自評互評過程中,關注學生是否能夠積極開動腦筋,有建設性地提出解決辦法。教師還可以限定每節(jié)課的投擲次數(shù),并要求學生每投一次都要分析問題,從而保質保量地完成每一次練習。以期通過評價發(fā)展學生的自評反思能力。
三、優(yōu)化評價階段(第八至十一周)
通過同伴協(xié)助和暢談感受等方式,讓部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圖3)。
在同伴協(xié)助過程中,善于評價的學生要能夠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指出問題所在,并給出解決方案。教師可以提前進行異質分組,將評價能力弱的學生與善于評價的學生分在同組,讓能力弱的學生可以借助同伴的力量大膽評價。而在暢談感受時,讓被評價的學生談談別人對自己評價的滿意程度,有利于同學和老師更加清晰地了解這個學生。
教師可根據(jù)學生自評互評學練模式隨堂記錄表情況和學生課堂表現(xiàn),幫助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目標,在組長的監(jiān)督下,及時給予肯定和反饋,不斷增加學習任務的相關性建議。
【優(yōu)化評價策略支持】教師積極巡視,相機誘導點撥,學生協(xié)助評價,暢談評價感受,及時引導學生把握評價時機與不同情況下的評價方法,培養(yǎng)學生評價過程中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評價的全面性,提高學生鑒賞水平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逐步習慣自評互評學練模式。[5]
【案例:立定跳遠】小李身材矮小,對照立定跳遠評價表(表6)的評價結果不理想,而且他又不善于自評和互評,比較拘謹。教師了解到小李跟班內另一組身高差異較大的小張比較合得來,而且小張在自評和互評能力方面明顯比小李強,就可以將小張調到該小組,教師要求小張協(xié)助小李開展自評互評活動。
四、結語
學生自評互評方式能有效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對評價內容、目標和任務的整合,讓學習評價更具針對性、操作性和有效性。該學練模式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推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評價活動,[6]不僅有利于學生增強自我意識和增強自信心,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發(fā)展,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學生自評互評還要明確階段性評價目標,并充分利用同伴的反饋交流,檢驗評價是否公正、合理、準確。利用集體的智慧,提高評價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王凱.促進學生自評與互評需注意的階段與方式[J].中小學管理,2005(11):51-55.
[2]楊忠東,吳朝婭.課程理論指導下的體育課堂評價[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5(10):49-58.
[3]熊國勝,章靜.“自評”“互評”“師評” 相結合的體育教學評價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9(10):104-105.
[4]許榮梅.體育教學中實施“自評”與“互評”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13).
[5]肖遠軍.教育評價原理及應用[M].杭州市: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141.
[6]李英梅.“自評與互評”的課堂實踐研究[J].語文學刊,2007(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