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2.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呈多形性,傾向圓形,外有囊膜。核酸型為RNA型,病毒只能在腸上皮組織培養(yǎng)物內生長。經免疫熒光和免疫電鏡試驗可知該病毒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血球凝集性腦脊髓炎病毒,新生犢牛腹瀉病毒、犬腸道冠狀病毒、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無抗原關系。該病毒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大,對消毒劑抵抗力弱,常規(guī)消毒劑可將其滅活。
豬流行性腹瀉流行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多發(fā)于冬春寒冷季節(jié),但近年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也偶在天氣炎熱時發(fā)生,部分養(yǎng)豬場還有全年發(fā)病的現(xiàn)象。經研究證實,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可在持續(xù)存在,各年齡段的豬均易感。該病潛伏期一般在5~8 d,主要傳染源為帶毒豬和發(fā)病豬,即使康復豬的糞便中也可能長期帶毒。被發(fā)病豬糞便污染后的飼草、墊料、水槽等,豬場中的車輛、各種養(yǎng)殖用具都可能是病毒的傳播媒介 ,易感豬群通過接觸病毒傳播媒介,誘發(fā)感染。同時有研究表明,豬流行性腹瀉還可以通過乳汁進行垂直傳播。一旦發(fā)病,可快速波及全群。哺乳仔豬、架子豬和育肥豬為該病高發(fā)群體,發(fā)病率可高達100%,其中剛出生7 d內的哺乳仔豬危害最嚴重。目前豬流行性腹瀉呈現(xiàn)一種混發(fā)趨勢,常與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輪狀病毒、豬圓環(huán)病毒及大腸桿菌等混合感染,但是臨床表現(xiàn)出典型的豬流行性腹瀉癥狀。給該病的診治帶來難度。近年,分離到一種可導致仔豬出生后第2天就出現(xiàn)典型腹瀉癥狀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變異毒株,這種病毒對仔豬致死率最高可達100%,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治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豬流行性腹瀉因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臨床表現(xiàn)十分相似,在診斷中容易混淆。病毒在產房內傳播方式呈跳躍式,哺乳仔豬發(fā)病在時間上有間歇特點,哺乳仔豬一旦感染,癥狀明顯,有典型的癥狀,嘔吐多發(fā)生于哺乳和吃食之后,吐出黃白色黏性胃內容物。腹瀉開始時排黃色黏稠便,接著呈水樣腹瀉,并混有黃白色的凝乳塊,排泄污物粘于肛門及臀部?;疾∽胸i常伴有精神沉郁、厭食、消瘦、衰竭和脫水。癥狀輕重及死亡率與年齡呈負相關,年齡越小,癥狀越重,死亡率越高。7日齡以內的哺乳仔豬常于腹瀉后2~4 d脫水死亡,病死率常高于50 %。斷奶仔豬、育肥豬癥狀較輕,腹瀉一般持續(xù)4~7 d后絕大多數(shù)可自行康復。
根據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初步判斷,但該病臨床癥狀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相似,可根據該病的病死率低,傳播速度較豬傳染性胃腸炎緩慢,且不同年齡均可發(fā)病加以區(qū)分。對病死豬進行解剖,病理變化主要在小腸,小腸腸腔內充滿黃白色液體,腸系膜充血出血,伴有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出血,顯微鏡下可見小腸絨毛縮短,根據這些解剖病理變化可作進一步診斷。
實驗室檢查為該病主要確診手段,可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免疫電鏡法、免疫酶染色法、RT-PCR和膠體金檢測等方法檢測該病抗原,也可采用血清中和試驗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該病抗體[1]。
RT-PCR法特異性高,簡便、快捷,是目前對該病抗原檢測的常用方法,在養(yǎng)豬場可以快速準確的診斷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該法需要采集病豬新鮮糞便或小腸內容物進行RNA提取,提取出的RNA經反轉錄后,使用根據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N基因設計引物對cDNA進行PCR擴增,擴增產物加以測序比對后即可確診。該法與豬的其他病毒無交叉反應。
膠體金檢測技術是近年來獸醫(yī)臨床上應用較多的快速檢測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將體外表達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M蛋白抗原和自制的抗SPA多抗血清包被NC膜,分別作為檢測線和質控線,制備可檢測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血清抗體的快速診斷試紙條。該方法快捷、簡單、適用,一般5~10 min即可檢出結果,適合基層使用。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商品化的膠體金產品,但產品質量尚需考量。
直接免疫熒光技術法,據相關報道該法檢測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抗原敏感、快速和準確率高。取腹瀉48 h以內的病豬小腸(自然死亡病例的小腸不可靠),制作小腸黏膜抹片或小腸冰凍切片,風于后使用丙酮固定,然后向其中加入熒光染色劑對小腸病毒抗體染色標記,封片后鏡檢觀察,若可發(fā)現(xiàn)被染色的感染細胞,則可對該病進行確診[2]。
由于該病在臨床癥狀、流行病學等方面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相似,因此在條件允許下需進行實驗室檢查,兩種病原在抗原性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性,另外該病還需要與仔豬輪狀病毒病、仔豬白痢、黃痢進行區(qū)別診斷。
目前豬流行性腹瀉無特效治療藥物和方法,臨床上,對發(fā)病豬場,應本著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抗菌消炎,及時補液,母仔兼治的原則進行治療。針對發(fā)病豬只應試投一些抗菌藥,助消化藥,吸附劑,同時進行葡萄糖,電解質補充,以降低病毒和細菌的繼發(fā)感染或劇烈腹瀉脫水引起的死亡。另外,需做好發(fā)病豬場內的消毒隔離工作,應立即隔離病豬,及時消毒豬舍地面、各類養(yǎng)殖用具、運輸車輛等,禁止飼養(yǎng)人員竄舍,以避免交叉感染。
養(yǎng)豬場圈舍內應干燥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定期對圈舍地面,設備,用具消毒,及時處理糞便,定期清洗消毒保育舍內的仔豬料槽和飲水設備。母豬營養(yǎng)需均衡,臨產前和哺乳期間應做好母豬乳頭清潔衛(wèi)生消毒工作,檢查母豬奶水是否充足,接產器械應嚴格消毒,仔豬出生后應及時對臍帶消毒結扎。母源抗體對增強仔豬機體抗病能力尤為重要,應幫助仔豬及早吸吮初乳,同時及時對產后母豬進行消炎,增加飼料投喂量。產房內溫度應控制在32℃左右,圈舍飲水保持新鮮,無污染。對于斷奶后的保育仔豬,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應避免飼喂過飽,禁喂霉變飼料。
根據當?shù)氐膭游镆咔橐约梆B(yǎng)豬場的實際生產情況對母豬,仔豬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5.2.1 基礎免疫
做好母豬的基礎免疫是提高初生仔豬免疫力的重要保障。母豬的基礎免疫主要包括藍耳病、豬瘟、圓環(huán)病毒病、偽狂犬病和口蹄疫等影響母豬繁殖性能和生產性能疾病的免疫。作好了基礎免疫妊娠母豬初乳中會有血清中的抗體,通過仔豬吃初乳的方式傳遞給仔豬,使仔豬獲得高含量的抗體,從而增強仔豬免疫抵抗力。
5.2.2 多聯(lián)苗接種
目前,臨床上引起以豬只腹瀉為明顯癥狀的病毒性傳染病主要有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及輪狀病毒病,偶爾還會出現(xiàn)幾種病毒病的交叉感染現(xiàn)象。只接種其中一種病毒的疫苗,效果不太理想,注射這幾種病毒的多聯(lián)疫苗有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在市面上常用的弱毒疫苗有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三聯(lián)弱毒苗和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lián)弱毒苗,養(yǎng)豬場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5.2.3 母豬“返飼法”
因未免疫或免疫失敗造成豬流行性腹瀉急性暴發(fā)的豬場,為降低哺乳仔豬死亡率,可對11月至次年3月份期間分娩的、臨產前半個月以上的懷孕母豬或空懷母豬進行強毒人工感染——“返飼法”:即將帶毒的病豬糞便或采集2~5日齡發(fā)病癥狀典型的小豬小腸(包括內容物)剪碎后拌在飼料里飼喂空懷或懷孕母豬。母豬經感染后15 d便能誘導產生抗體和乳汁免疫力,并通過初乳傳遞給哺乳仔豬,仔豬經被動免疫后可持續(xù)到斷奶而不發(fā)病,且能縮短該病的流行時間。對臨產15 d的懷孕母豬只能返飼1次[3]?!胺碉暦ā庇幸欢ㄉ⒍撅L險,可使得強毒持續(xù)存在,成為重要的傳染源,這是一種“亡羊補牢”、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須慎重使用。臨產前15 d以內禁止采用此法,因感染后15 d內的乳汁可能帶毒。
[1] 姜玉武,王玉珍,林秀.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斷與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4(1):138.
[2] 焦永亮.仔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斷與防控[J].當代畜牧,2015(Z11):88-89.
[3] 陳申秒,牛成明,何福慶,等.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研究進展及疫苗應用前景[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4(3):22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