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維芳
“啊喲!哎喲!”“哎呀!哎喲!”
一架飛機(jī)從高空中飛過,隨著一陣驚叫,“撲通”“撲通”,叢猴和疣猴從天而降,正巧落在一片高大的植物上。他們從植物中爬起來,扯掉身上的降落傘。
叢猴抱著胳膊,在清晨的冷風(fēng)中渾身打著哆嗦,他往周圍看了看,問:“老疣,你不是說這里離赤道很近嗎,怎么這么冷啊?看看,到處是積雪?!?/p>
疣猴一邊揉著自己的屁股,一邊說:“我判斷失誤,我們落在高山上了!真倒霉,這里除了積雪……”
疣猴突然住了嘴,他驚訝得兩眼放光。他和叢猴齊聲喊叫起來:“半邊蓮!”
原來,他們正站在一棵巨型半邊蓮高大的“蓮座”上,周圍有好多這樣的巨型半邊蓮。
叢猴率先跳到地上,仰著頭,望著高高的半邊蓮和巨大的蠟燭形狀的花序,驚訝地說:“這么高大的半邊蓮,我還從來沒聽說過,更沒見過!”
疣猴也很困惑:“這里這么冷,不會(huì)有蜜蜂和蝴蝶來給半邊蓮傳粉,它們是怎么繁殖的呢?呀,快看,一只死鳥!”
叢猴順著疣猴手指的方向望過去,果然,他也看到一只漂亮的小鳥蹲在巨型半邊蓮上,只是已經(jīng)全身僵硬了。
“真是一只傻鳥,這么冷的地方你也敢來,這不是白白送命嗎?”叢猴和疣猴忍不住為小鳥嘆息。
這時(shí)候,太陽升起來了,山上變得暖洋洋的。忽然,奇跡出現(xiàn)了:那只僵硬的漂亮小鳥活過來了,他撲撲翅膀飛起來,圍著巨型半邊蓮的花序,起勁兒地在花朵上吮吸花蜜。
“一只凍不死的鳥!原來給巨型半邊蓮傳粉就是他??!”
“太神奇了!”叢猴立即招呼小鳥,“嗨,小鳥……”
“我可不叫‘嗨’,我是紅簇花蜜鳥!”
“花蜜鳥,你能告訴我們這是哪里嗎?”疣猴趕緊問。
“這是非洲的魯文佐里山脈,海拔5 100米!”
“天啊,這么高的地方,怪不得這么冷!”叢猴恍然大悟。
花蜜鳥轉(zhuǎn)移了一下位置,在大花序上還沒有碰過的花朵中繼續(xù)吮吸花蜜。
叢猴驚奇地發(fā)現(xiàn):花蜜鳥在密密麻麻的花朵中采蜜,原先吸過蜜的花朵,他絕不會(huì)進(jìn)第二次。
“花蜜鳥,你的記性真好!”叢猴贊嘆。
“哈哈,我記性好也是被生活逼出來的。我不能做無用的勞動(dòng),這也是為了節(jié)約能量,為了在這個(gè)寒冷的環(huán)境里生存下來??!”花蜜鳥自豪地說。
疣猴卻想到了另外的問題:“花蜜鳥,這里晚上的溫度至少零下十幾度,你怎么活下來的?”
紅簇花蜜鳥停止吸食花蜜,認(rèn)真地回答:“我有一種御寒絕招——冬眠!”
“冬眠,那可不算絕招,我們的好多朋友過冬的時(shí)候都用這一招呢!”
“我們的冬眠跟別的冬眠不一樣,”看著疣猴和叢猴迷惑的樣子,花蜜鳥繼續(xù)說,“我每天在太陽落山以后就開始‘冬眠’,降低自己的體溫,降低代謝,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shí)候,我就從‘冬眠’中醒來……”
“花蜜鳥,你的御寒辦法更奇妙!”叢猴敬佩地說,“我都想和花蜜鳥做朋友了!”
“可是,這里晚上太冷了,我們不能住在這里……”疣猴猶豫著,忽然他開心地叫起來,“我們到山下住!”
“好啊,以后可以常常來看我!”花蜜鳥說。
從此,非洲的魯文佐里山脈就有了疣猴和叢猴的蹤跡。天氣晴好的時(shí)候,他們就會(huì)爬到高山上去看望一下朋友紅簇花蜜鳥。
【知識(shí)小貼士】
紅簇花蜜鳥在寒冷的高山上是如何生存的?
在非洲的魯文佐里山脈海拔5 000多米的地方,氣候寒冷,生長(zhǎng)著好多巨型植物,其中有一種巨型半邊蓮,它們唯一的授粉者是紅簇花蜜鳥。
紅簇花蜜鳥是一種不怕冷的小鳥,它記憶力強(qiáng),記得住自己采過蜜的每一朵花。在寒冷的高山上它能生存下來的訣竅是不同尋常的“冬眠”。它每天夜里都冬眠,讓自己體溫下降15℃,新陳代謝率降低70%,直到第二天太陽升起后結(jié)束“冬眠”,開始一天的新生活。
魯文佐里山脈位于烏干達(dá),是非洲赤道附近著名的山脈。這里海拔超過4 600米的山峰有6座。魯文佐里國(guó)家公園是世界自然遺產(chǎn),冰川、瀑布和湖泊使它成為非洲最美麗的山區(qū)之一,也擁有不少瀕危動(dòng)物和珍稀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