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再勝 柯曉華 馮昭
一、品種選擇
選用抗低溫、抗病、高產、優(yōu)質、商品性狀好、耐貯運、適合長江流域自然條件及市場需求的優(yōu)良番茄品種。
二、培育壯苗
1. 確定播種期
長江流域春季地膜覆蓋栽培番茄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但春季番茄育苗時間不宜過長,根據播種后70~80天即可育成帶花蕾的定植苗推算,播種期通常確定在1月上中旬。
2. 浸種催芽
每畝栽培地需準備所需品種的種子30~50克。先用清水浸種3~4小時,將浮在水面的癟種子去掉,再撈起種子用高錳酸鉀300倍液浸泡2小時,或用木醋液200倍液浸泡3小時,或用石灰水100倍液浸泡1小時,或用硫酸銅100倍液浸泡l小時消毒。番茄種子一般不用溫湯浸種消毒,原因是此法消毒不徹底。
種子消毒后撈起先用清水清洗干凈,再用清水浸種7~10小時,然后撈出晾干表面浮水,在25~28℃的溫度條件下催芽,每間隔4~5小時翻動1次,每天中午用30~40℃的溫水洗凈種子表面黏液,經過30~40小時的催芽,約7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3. 播種育苗
播種育苗在苗床安裝有電熱線、大棚套拱棚的保護地內進行。將5年以上未種過茄科作物的無病肥沃壤土或沙壤土與腐熟畜禽糞混合成培養(yǎng)土,兩者的重量占比為85%、15%;同時,每立方米培養(yǎng)土混入硫黃0.5千克、健根寶可濕性粉劑60克,用塑料薄膜覆蓋密閉消毒3~5天。再將培養(yǎng)土裝入寬28厘米、長54厘米、有50孔的塑料育苗穴盤中,然后將育苗穴盤擺上育苗床,注意要留下部分培養(yǎng)土在播種后做蓋種用。播種前3~5天,用木醋液50倍液對苗床和培養(yǎng)土進行噴灑,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密閉消毒3~5天。然后給穴盤中的培養(yǎng)土澆透水,趁濕每孔播入露白的種子2?;蛭绰栋椎姆N子3粒,用預留的干燥消毒培養(yǎng)土均勻覆蓋好種子,覆蓋厚度為0.5~0.8厘米,然后覆蓋好地膜保溫保濕,并蓋好拱棚、關好大棚。如果天氣寒冷,還要用電熱線加溫,以促進出苗。
4. 苗期管理
番茄種子出苗前,晝夜都要蓋嚴大棚膜和拱棚膜,無須通風,盡量保持環(huán)境溫度白天在23~27℃、夜間在17~22℃。播種后2~3天,幼芽開始拱土出苗,此時要及時撤去地膜。出苗后盡量保持環(huán)境溫度白天在17~25℃、夜間在10~16℃。
出苗前無須澆水,出苗后可少量噴水,把蓋土濕透即可;以后培養(yǎng)土干燥時,在子葉尖端稍上卷時適當噴水,但要防止低溫高濕。每天中午要通風1次,外界氣溫在13℃以上時通風2~4小時,在8~13℃時通風1~2小時,在8℃以下和陰天、下雨、下雪天氣時,可敞開拱棚(但僅打開大棚背風一端的門通風1~2小時),以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控制病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出苗時如出現子葉“戴帽”現象,可在傍晚用噴霧器把種殼噴濕,這樣部分種殼就會自動“脫帽”,沒有自動脫帽的可人工幫助“脫帽”,但不能干“脫帽”,否則會損傷子葉。幼苗開始破心長出真葉時,間去過密苗、細弱苗,塑料育苗穴盤每孔保留1株健壯苗。
定植前5~8天要逐漸加大通風量,在不發(fā)生冷害和凍害的前提下,可去掉拱棚晝夜通風,并控制澆水使培養(yǎng)土露白。
春季有機番茄的壯苗標準為:苗齡70~80天,植株高度8~12厘米,莖粗0.5~0.8厘米,節(jié)間短且呈紫綠色,真葉7~8片,葉片肥厚,葉色深綠且?guī)ё仙谝换ɡ僖殉霈F,根系發(fā)達,植株沒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
三、整地做畦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條件好、前3年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壤土或沙壤土耕地作為有機番茄栽培地。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清理殘茬和雜草,定植前10~15天每畝均勻撒施腐熟畜糞3 000~3 500千克,或腐熟禽糞1 600~2 000千克,或腐熟大豆餅130~160千克,或腐熟花生餅180~220千克,或腐熟菜籽餅270~300千克,再加施磷礦粉40千克、鉀礦粉20千克做基肥。在撒施基肥時,如果種植的是早熟品種,則按上述施肥量范圍的下限施基肥;如果種植的是晚熟品種,則按上述范圍的上限施基肥。施完基肥后再深耕細耙,取好圍溝和腰溝,按包溝1.2米的寬度整地做畦,在每畦中間鋪設1條與畦長基本相等的塑料植物輸液滴管,安裝好配套設備,作為以后滴水抗旱之用。定植前5~8天鋪蓋好地膜,封嚴地膜四周,讓土壤升溫。
四、定植
長江流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當耕作層5~10厘米深的地溫穩(wěn)定上升到12℃時搶早定植。一般早熟品種提早打頂摘心的每畝定植5 000株、非提早打頂摘心的每畝定植4 000株,中熟品種每畝定植3 000株,晚熟品種和高架栽培的品種每畝定植2 000株。定植最好選擇在無風的晴天進行,幼苗要帶土坨移栽,定植后結合澆定根水施入沼液或腐熟稀人畜糞尿提苗,然后用干細土將地膜的定植孔封嚴。
五、田間管理
1. 插架綁枝
定植后20天內要用竹竿插好四邊錐形架,即在每株番茄旁插1根竹竿,每畦相鄰的4根竹竿上部用塑料包裝帶捆綁在一起,以增強穩(wěn)定性,竹竿的長短則根據品種的高矮配套選定。隨著番茄植株的生長,每間隔20~25厘米用塑料包裝帶將番茄主枝在竹竿上捆綁固定1次。
2. 植株調整
早熟栽培的番茄常采用一稈半整枝法整枝,幼苗短缺處可采用雙稈整枝法,其他均采用單稈整枝法。整枝要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原則上除應保留的主枝外,其余側枝在長到4~12厘米長時全部摘除,但第一次整枝不宜過早,尤其是長勢弱的植株,須在植株長到40厘米以上高度時才開始進行。此時側枝已有6~8根,可分3次摘除,每次間隔3~4天。整枝還要與摘除老葉、病葉、病花、病果相結合。
3. 中耕除草及排灌
只要地膜四周和定植孔覆蓋嚴密,地膜破損處及時用細土壓嚴,整個栽培過程不需要中耕除草,畦溝的少量雜草可人工拔除或鋤除。前期每12~18天利用塑料植物輸液滴管滴灌1次,中后期每6~12天利用塑料植物輸液滴管滴灌1次,以保持土壤適宜濕度。平時要保持溝渠暢通,以便遇強降雨時及時排水。
4. 追肥
由于基肥充足,無須再進行根部追肥。中后期可結合噴藥防蟲治病,用1%~2%的沼液進行2~3次葉面施肥,每次間隔7~10天。
六、病蟲害防治
1. 農業(yè)防治
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培育并選用無病壯苗,進行深溝高畦栽培;施用腐熟有機肥;蓋嚴地膜四周、定植處和破損處;及時整枝并摘除老葉、病葉、病花、病果,帶出地外曬干燒毀;及時合理滴灌補水,強降雨時及時排出漬水。
2. 物理防治
在有機番茄栽培基地及時設置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害蟲的成蟲,及時設置黃板、藍板誘殺蚜蟲、白粉虱、潛葉蠅。如發(fā)現螻蛄、小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可在傍晚用糖醋液誘殺;如發(fā)現棉鈴蟲的成蟲,可在傍晚用楊樹嫩枝扎成束誘聚,清晨在防蟲網內抖落后集中滅殺。
3. 生物防治
可用蘇云金桿菌乳劑和可濕性粉劑防治棉鈴蟲、白粉虱、斑潛蠅、夜蛾類害蟲;可用0.3%苦參堿水劑、7.5%魚藤酮乳油或3.2%阿維菌素乳油,滅殺蚜蟲、菜青蟲、棉鈴蟲、茶黃螨、瓜實蠅、斑潛蠅、白粉虱、薊馬、夜蛾類害蟲。
可用0.5%氨基寡糖素水劑灌根和噴霧,防治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等根部病害;可用0.4%低聚糖素水劑防治灰霉病、葉霉病、白粉病、瘡痂病、疫霉病、炭疽病、褐斑病;可用0.3%丁子香酚水劑防治灰霉病、白粉病;可用每克含1億菌落的健根寶可濕性粉劑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可用1%武夷菌素水劑防治葉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可用1%長川霉素乳油防治灰霉病;可用5%井岡霉素乳油防治白絹病、立枯病、果腐病;可用2%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防治葉霉病;可用2%春雷霉素水劑防治灰霉病、葉霉病;可用2%寧南霉素水劑防治白粉病。
七、采收上市
長江流域春季地膜覆蓋栽培的番茄一般在定植后60天左右果實會陸續(xù)成熟,鮮果上市的最好在成熟轉色期采收,貯藏或長途運輸的最好在剛開始轉色時采收。有機番茄商品果實的采收、分級、包裝、標識、貯藏、運輸都必須符合有機食品標準。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梅再勝 ?湖北省黃石市磁湖東路2號 市農業(yè)局 ?郵編:435002;柯曉華 ?黃石市種子管理局 ?郵編:435000;馮 ?昭 ?黃石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測中心 ? 郵編:4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