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書
(作者單位:龍里縣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字面翻譯為網絡附屬存儲,簡單說就是NAS陣列連接在網絡上直接使用,具備數據在網絡中存儲、調用、管理等功能,也可以稱之為“網絡存儲器”。它是一種專用的基于數據存儲陣列的網絡構架。它以數據為核心,將存儲設備與服務器徹底分離,不需要服務分配管理,集中于數據儲存與傳輸,從而極大釋放了帶寬、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性能和效率。
萬兆從速度上肯定優(yōu)于千兆,但相應成本也會成倍增加,特別是交換機等數據交換設備。首先,網絡是可以分級搭建的,好比某網絡運營商總出口帶寬為100 G,分到下級為10 G,到最終用戶端為20 M;其次,編輯所需的速度滿足、夠用并留有余量為最佳選擇,一味追求速度快反而并不理想;再次,不同速度的傳輸方式是不同的,千兆網線即可,萬兆需要光纖,要充分考慮日常維護及綜合布線管理的模式,避免維修維護困難問題,出現問題能盡快解決才沒有后顧之憂。筆者認為,采用主陣列萬兆架構,而千兆到桌面為較理想的選擇,一方面,基于高清的素材,終端在10臺左右,4層能夠完全實現實時編輯;另一方面,維修、管理上提供了便捷,有時只是因為移動了桌子不小心把網絡光纖弄斷了,該機需要一天后才能恢復網絡連接,如果是網線,只需要10分鐘就解決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樣做在不影響使用的基礎上,能大幅度節(jié)約網絡建設成本和日常維護成本。
很多廣電類開發(fā)企業(yè)開發(fā)并優(yōu)化了NAS針對在線編輯的架構,主要是在權限控制方面和速度穩(wěn)定方面進行二次開發(fā)和優(yōu)化。有條件的單位推薦使用這類專門開發(fā)優(yōu)化過的、針對協(xié)同編輯的、有權限控制的系統(tǒng)為佳。好的系統(tǒng)選型能提供多種權限控制方式。首先,支持ACL權限控制,即可以設置用戶(組)對文件或目錄的訪問權限,包括只讀、讀寫和禁止訪問。這是一種在文件系統(tǒng)層次實現的權限控制方式。其次,在共享層,支持根據用戶賬號設置對共享的訪問權限,也可根據客戶端主機進行設置。共享層和文件系統(tǒng)層的權限控制設置同時發(fā)揮作用,共同保障數據安全。此外,支持WORM功能也非常重要。共享開啟WORM功能后,數據一旦寫入,將無法進行修改和刪除。WORM功能在保護記者、編輯的特殊數據不被誤刪除中作用非常大。
相信現在各個廠家都已經支持RAID各種級別:包括 RAID 0、1、1E、5、5EE、6、10、50、60,等等,其實就是容量與安全性之間的取舍,也算是現在各類型硬盤儲存的核心技術之一,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小型縣級編輯網絡陣列,建議采用雙RAID 5+雙熱備盤模式,比如,一個24盤位陣列,安裝4T硬盤,總計硬盤物理容量(每個盤按照4T整數計算)為4×24=96 T,搭建RAID時,做兩個12盤位獨立的RAID 5,各犧牲掉1個冗余硬盤,在做兩塊硬盤的熱備冗余,保證兩個RAID其中任何一個出現問題后,有兩塊硬盤能自動頂上,故障冗余比相對提高了很多,且總共只犧牲掉4塊盤的容量,搭建完成后實際使用容量為4×20=80 T,在盡量減少容量損失的基礎上,又相對提高了安全性,算是比較小眾的一種搭建方式。總之,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搭建,都需要經常檢查硬盤工作狀態(tài),及時處理隱患及問題,才能盡最大可能保證數據安全。
媒資系統(tǒng)是電視臺儲存節(jié)目、檢索節(jié)目、再利用節(jié)目進行建設的關鍵系統(tǒng),可以搭載在網絡上,成為一個終端或支點,也可以獨立與網絡編輯而自行搭建,但小型電視制作機構,因為人員少、流動大,在媒資編目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有很多電視臺建設了非常完善的媒資系統(tǒng),但一直用不太好。這與技術設備無關,而是沒有條件成立專門負責媒資的人員編制和科室。其實,NAS網絡使編輯工作更加便捷,提高了效率,而媒資也能為網絡提供重要備份、節(jié)點支持。故筆者以為,無論建設怎樣架構的媒資,或非常重視媒資的編目再利用工作,亦或人力資源充沛;建設一級便捷的離線媒資輔助網絡工作非常重要,推薦建立一種小型化的、基于專業(yè)藍光盤的離線媒資,既可以安全保存非常重要的數據素材,又不需要非常復雜的編目入庫過程,采用一些規(guī)律化的編目歸類方式完成保存,如分農業(yè)、工業(yè)、教育、衛(wèi)生等大類簡單編目,也可以根據新聞成品時間進行歸類等方式,既可以快捷完成編目儲存,大量節(jié)約人力,也做到了“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保證了重要素材的安全。
作為一套經濟型構架產品,雖然非常適合縣級小型制作機構,但其構架本身,也是有缺點的。需要注意的第一點:因為沒有服務端軟件管理,對磁盤、狀態(tài)等沒有直接完善的控制權,甚至不能采用簡單的方式格式化磁盤,需要專用的管理客戶端軟件或瀏覽器界面才能進入陣列主體進行管理,故在日常使用中,應養(yǎng)成定期查看監(jiān)測的習慣,特別是工作日志的檢查非常重要,形成工作習慣,要求每次檢查均進行填表記錄,筆者建議按月檢查比較合理。需要注意的第二點:當陣列發(fā)生硬件或軟件故障時,整個系統(tǒng)都將處于癱瘓狀態(tài),且短時間內很難恢復。有條件的單位建議采用雙備份工作模式,現在的快照技術足夠完成自動的定期熱備工作;沒有經濟條件的,可以采用上文說過的離線媒資輔助方案,總之,一定要提前做好系統(tǒng)崩潰的預案與預防工作。需要注意的第三點:因為NAS屬于開放式網絡設備,網絡安全機制非常不好,且只能提供文件級而不是數據庫級別的網絡服務,故建議小型網絡一定要在人員方面加強制度化管理“不接外網、不能隨意插讀各種移動儲存介質、定期維護殺毒、定期清理儲存空間”等工作非常重要,同時,輔助設備如白名單網關、USB網關、數據擺渡系統(tǒng)、移動介質認證系統(tǒng)、網絡傳輸管理服務器等,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置,盡可能保障系統(tǒng)“清潔、衛(wèi)生”的運行??傊琋AS的開方性決定其能高效的運轉,但系統(tǒng)越開放、破綻漏洞帶來的風險也會相應提高,雖說系統(tǒng)小、規(guī)模小可以降低這些風險,但防范工作一定也是不可或缺的。
網絡化為大家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與快捷,但任何事情“有其利,必有其弊”,科學地運用技術、了解技術、認知技術,才能防范于未然,更好地跟上時代發(fā)展方向,讓網絡NAS技術為業(yè)務發(fā)展帶來最大支持,真正成為工作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