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本靈
(菏澤市定陶區(qū)廣播電視臺,山東 菏澤 274100)
在人物紀錄片中,對人物的描述是片中的主體,影片通過一系列人物鏡頭來表現(xiàn)群體事件的全過程和主題。但是一部電視紀錄片中總是有一些空鏡頭沒有人物的活動。這個鏡頭與其他要素共同構成的新聞要素,能夠為電視紀錄片增光添彩,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利用空鏡頭交代時間和地點,用背景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單刀直入,直接將故事的背景表現(xiàn)得一清二楚。例如,電視紀錄片《大刀1941——難以磨滅的記憶》,開篇一組畫面是故事發(fā)生地的遺址,該片是對沙飛之女王雁、王少軍及一群敬愛沙飛的人前往沙飛戰(zhàn)斗、生活過的地方,尋找沙飛抗戰(zhàn)攝影足跡的全程記錄,展示了沙飛攝影作品成為歷史見證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了后世對老一輩革命家及其精神的無限懷念與繼承。影片畫面跟隨沙飛之女穿插于河北淶源楊家莊、插箭嶺長城、河北阜平坊里村等十幾個地方,每一個場景的轉換,影片都以高山、秦嶺、村莊、河流等一連串景物空鏡頭作為片頭字幕的底襯,概括而清楚地交代背景,借助空鏡頭有層次、有節(jié)奏地轉換空間、時間,讓觀眾在故事發(fā)生的具體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電視紀錄片中,適當?shù)倪^渡轉場可以使觀眾把握情節(jié)。其中最常見的藝術手法是利用空鏡頭呈現(xiàn)鏡頭之間的過渡轉場。通過空鏡頭讓觀眾對上一段的思考和回憶逐漸停止,在短暫的緩沖之后,心情得到了調(diào)整,然后進入新的段落。例如,電視紀錄片《不滅的民歌情》講述了一位為民歌表演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付出一生心血的文藝工作者譚國本50年民歌情的事跡,穿插了他以培養(yǎng)孫子譚富元成為民歌新秀的感人故事。全片充滿了濃濃的民歌情與爺孫情。故事與故事之間緊湊,每個事件之間片中都有一些空鏡頭的運用,承上啟下,通過空鏡頭的轉場來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使觀眾在情感發(fā)展達到高潮后能回憶起作品的情節(jié)和意境。
空鏡頭能以不同速度的運動來表達情緒、營造氣氛??焖俚倪\動給人一種強烈、歡快、急切和不安的感覺,如飛馳的列車、緊密的鑼鼓聲、湍急的添布。緩慢的速度和節(jié)奏運動具有感傷、端莊、寧靜的視覺效果,如在微風中搖曳的柳枝,常被用作戀人約會的背景。
空鏡頭也能渲染環(huán)境氣氛和人物情緒,如《大刀1941——難以磨滅的記憶》中漫天洶涌的黑云、大風中瘋狂搖擺的樹枝、瓢潑大雨、電閃雷鳴渲染了日寇進犯抗日模范村呂溝時緊張的氣氛和大刀會的勇士們誓死抗擊日寇的萬丈豪情。而紀錄片《尋找父親沙飛的足跡》利用樹枝、落葉、流水、鴨子等凌慘荒涼的空鏡頭,與主人翁的舉動結合在一起,用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刻畫人物,沒有敘述,僅依賴視覺形象襯托出人物,體現(xiàn)了后世對老一輩革命家及其精神的無限懷念與繼承。
空鏡頭用于揭示人物心理,紀錄片《和夢一起飛翔》中不斷出現(xiàn)的雙拐和杠鈴,一方面暗示了崔哲兒時不幸的命運,同時又烘托了這位殘疾青年在命運面前勇于抗爭的堅強性格。再如《落滿塵土的皮影》中不斷出現(xiàn)的落滿塵土的皮影,暗示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衰落和皮影藝人對傳統(tǒng)文化執(zhí)著的堅守,將人物的情感、心理升華到極致。
沒有感覺,就沒有藝術??甄R頭用來抒情的畫面往往是睹物思人、視線相移,情景與文本相融合,能很好地注入情感,含蓄象征地表現(xiàn)人物,升華主題。紀錄片《尋找父親沙飛的足跡》的結尾部分:清明之際,沙飛之女王雁來到了河北石家莊雙鳳山陵園拜祭父親,簡潔的音樂、高聳的沙飛雕像、凋零的落葉、深遠的背影……無不表達了女兒對父親的愛、對父親的懷念、對父親的敬仰,此幕鏡頭深深地打動了觀眾,也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了該片的主題思想。
在電視記錄中,適當使用空鏡頭可以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特別是寫物空鏡頭所包含的符號、描述、隱喻等特征,有助于深化影片主題,增強可信度和討論力度,這些畫面都是其他畫面不可替代的。
由此可見,空鏡頭不但在構圖形式上不“空”,而且還包含了豐富的信息,是各類電視專題中常用的一種畫面語言??甄R頭作為影視藝術的眾多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創(chuàng)造形象、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種藝術方法,空鏡頭有自己的應用規(guī)則、特點和要求。不管是風景鏡頭還是寫物鏡頭,都能起到渲染環(huán)境和抒情的效果,更真實地將電視紀錄片信息傳遞給觀眾。
空鏡頭運用要注意簡潔性、適量、適當,符合畫面的敘事結構、情緒線索和邏輯關系。作為一個電視術語,空鏡頭只表示物,而不是顯示人的電視鏡頭。作為一種電視語言,許多成功的電視作品中都有空鏡頭??甄R頭就像動人的音符,與其他“音樂元素”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部部優(yōu)美動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