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千古謎團《陋室銘》
      ——再論《陋室銘》的作者及褒貶紛爭相關問題

      2018-02-24 21:31:24王淑梅
      關鍵詞:陋室銘劉禹錫

      王淑梅

      (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9)

      《陋室銘》作為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現(xiàn)今所有教材、選本都將其作者歸為劉禹錫,予以高度評價。然而《陋室銘》的作者自宋以來便存爭議,對于《陋室銘》的文本理解及評價,也是歧說叢出。何以產生這種現(xiàn)象?《陋室銘》的作者究竟是誰?如何客觀正確地理解與評價它?本文系統(tǒng)梳理相關資料,試圖解開《陋室銘》的千古謎團。

      一、《陋室銘》作者紛爭的起因及過程

      唐朝名臣、書法巨匠顏真卿(709—786)在其《通議大夫守太賓客東都副留守云騎尉贈尚書左仆射博陵崔孝公宅陋室銘記》中最早透露《陋室銘》作者為崔沔。顏真卿記云[1]2036-2037:

      延和、太極之間(712年),公既留司東都,遂鬻所乘馬,就故人監(jiān)察御史張汯子深河南府崇政坊買宅以制居。建宗廟于西南。維先太夫人安平郡夫人堂在宅之中,儉而不陋,凈而不華,六十余年,榱棟如故?!弥蔽宀街猓ㄍ咛萌g以居之。雜用舊椽,不崇壇,無赭堊。累歷清要,所得祿秩,但奉烝嘗……其室竟不修。臮(按:此字上為“自”字,下為“聚”字下半部)夫人太原郡太夫人王氏捐床帳之后,公徙居他室,或在賓館,而無常所。為常侍時,著《陋室銘》以自廣。天寶末,子孫灑掃,貯書籍劍履而已。逆胡再陷洛陽,屋遂崩圮,唯檐下廢井存焉?!v甫能荷先業(yè)……永懷先德,……乃刻《陋室銘》于井北遺址之前,以抒所志。

      崔孝公即崔沔,字若沖(一作善沖),祖籍博陵安平。世為著姓,家學深厚。進士及第后,歷仕則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此后,《新唐書》《全唐文紀事》沿襲顏氏之說,屢屢敘及此事。但也僅說崔沔寫過一篇《陋室銘》,崔沔所作《陋室銘》是否就是流傳至今的81字《陋室銘》呢?鑒于存在同書異名、同題異篇的可能,沒有確鑿證據(jù)的情況下,尚不能就此肯定今傳《陋室銘》就是崔沔之作,這就為后人留下了爭論不休的根由。

      北宋前期《陋室銘》的作者已經歸于劉禹錫名下,但釋智圓、歐陽修等人均予以了駁斥。釋智圓《閑居篇》有《雪劉禹錫》云:“俗傳《陋室銘》,謂劉禹錫所作,謬矣,蓋阘茸輩狂簡斐然,竊禹錫之盛名以誑無識者,俾傳行耳?!追Q《陋室銘》,進非稱先祖之美,退非指事以戒過,而奢夸矜伐,以仙、龍自比,復曰‘惟吾德馨’……”[2]260-261《閑居編自序》撰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可見其時《陋室銘》作者為劉禹錫已成共識,釋智圓才對此俗說加以澄清。宋祁、歐陽修等人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完成的《新唐書》,則據(jù)顏真卿文確切指明《陋室銘》的作者為崔沔,卻未提及劉禹錫也曾作過《陋室銘》。而此前五代史學家劉昫等人于后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受命監(jiān)修國史、編纂《舊唐書》時,只字未提《陋室銘》?!缎绿茣匪隽袀鞫嗳〔挠诒救说恼伦嗷蚝笕说淖肥鲆约氨臼毯透鞣N雜史、筆記、小說等,編著者特意揭橥崔沔作《陋室銘》,恰恰是要駁斥流言,以正視聽。這與智圓的觀點一致,在時間上也剛好吻合。

      南宋后期民間書肆坊刻本把《陋室銘》列在劉禹錫名下。最早選編《陋室銘》并列于劉禹錫名下的是宋人所編《古文集成》?!端膸烊珪肥珍洝豆盼募汕凹菲呤司?,《提要》云:“舊本題廬陵王霆震亨福編,不著時代。觀其標識名字,魏征猶作魏證,而宋人奏議于朝廷國家諸字皆空一格,蓋南宋書肆本也。卷端題‘新刊諸儒評點’字,凡呂祖謙(1137—1181)之《古文關鍵》、真德秀(1178—1235)之《文章正宗》、樓昉(呂祖謙弟子,紹熙進士)之《迂齋古文標注》,一圈一點,無不具載。其理宗(1225—1264)時所刊乎?”[3]1702-1703王霆震的依據(jù)是什么呢?原來,南宋王象之在理宗寶慶三年(1227)編成《輿地紀勝》,其中《輿地碑記目》卷一《婺州碑記》詳細記載了北宋政和年間(1111—1118)郡民在龜頭土城上發(fā)現(xiàn)《陋室銘》刻石的經過:“政和中,郡民至龜頭土城上茅棘中,見一頹石,其色如鐵,面平可坐,因刮拭之,仿佛有字,題曰‘陋室銘,唐劉禹錫文’。其詞云‘……(全同今傳文本)’今其碑在明月樓?!盵4]5004《古文集成》中百分之八十是宋文,對于這新發(fā)現(xiàn)的唐賢佳作,編者自然如獲至寶,收錄無疑。有人據(jù)此說《陋室銘》是浙江文士假托劉禹錫之名所作,固然很難令人信服。但這塊碑的問世,也應是五代以后民間長期流傳劉禹錫作《陋室銘》說的結果。此碑并非埋在地下,而是隱藏在茅棘中,不難被人發(fā)現(xiàn)。宋祁、歐陽修撰著《新唐書》已經很注意搜采碑志石刻資料,卻未采信此碑,估計它的刻制應是《新唐書》修成(1060)之后的事情。

      在明之前,劉禹錫作《陋室銘》說還在疑似之間。據(jù)程毅中致吳小如先生函,到了元至順間(1330—1333)建妥椿壓書院刻本《新編纂圖增類群書類要事林廣記》前集卷六《勝跡類》有云:“劉禹錫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采皆乐畯V,河海之大……(下略)”[1]“‘凡山岳之廣’以下似非劉氏之語,蓋編書者引其四句為證而已。此書大約成于宋末,至元又有增補。而明朝吳敬所編著、萬歷丁酉(1597)金陵書林周氏萬卷樓重鍥的《國色天香》卷二上《搜奇覽勝》所收《陋室銘》,則不題作者?!盵5]

      但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吳楚材編印《古文觀止》之后,民間久已流傳的劉禹錫作《陋室銘》說才演為定論。可見劉禹錫作《陋室銘》說不過是自宋初以來民間的傳言而已。但俗眾的傳言卻足以淹沒顏真卿、智圓、宋祁、歐陽修等學人的意見。這正如當今大眾之多數(shù)了解三國歷史依靠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非陳壽的《三國志》一樣。至于后世諸多方志之類記載某地有《陋室銘》遺跡碑刻等等,都不過是人云亦云、沿襲附會傳說的產物而已,自然都難以作為立論的確鑿依據(jù)。

      另外,今存劉禹錫集諸刻本均不載《陋室銘》。吳汝煜先生解釋說有兩種可能:一是劉氏元和十三年自編別集時,年僅47歲,不可能包括他的全部創(chuàng)作;而晚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閑居無事,才有充分的時間為自己編集。二是《新唐書·藝文志》載《劉禹錫集》四十卷,或即出于自編,但晚唐已經有字句標題不全的現(xiàn)象,宋初亡佚十卷,宋敏求(1019—1079)輯佚成《外集》十卷,但仍有遺漏[6]286。后晁公武、陳振孫均據(jù)此著錄。吳汝煜先生的說法只能是猜測,不能作為立論證據(jù)。應該還有第三種更大的可能,那就是劉禹錫根本就沒有作過《陋室銘》,因而其別集中從沒收錄過此篇。劉昫《舊唐書》不提此事,是因為五代時劉禹錫作《陋室銘》的傳言還沒有在社會上廣泛傳播,所以無需辯駁。宋祁、歐陽修《新唐書》專注此事,則是因為謬說流傳,不得不辨誣。

      二、崔沔創(chuàng)作《陋室銘》辨誣

      如上所述,《陋室銘》的作者不是劉禹錫,當是崔沔。但有學者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陋室銘》的作者既非劉禹錫,也不是崔沔,甚至根本不是唐人之作。吳小如先生1996年《〈陋室銘〉作者質疑》[5]一文對《陋室銘》的作者為崔沔提出了質疑,觀點如下:

      一、崔(沔)作《銘》時官左散騎常侍,所居即使很“陋”,也不會出現(xiàn)“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景象。二、崔一生居宦途,且屢被遷摧,無論史《傳》和顏《記》(包括顏《記》所引述的崔頌所作的崔沔《行狀》及李華所作崔的《文集序》),都看不出崔沔有恬退歸隱思想,則《銘》中以初隱后仕的諸葛亮、揚雄自況之語便有點所擬非倫,不相關涉。三、崔既為顯宦,又受到唐玄宗寵眷,即使退朝燕居,也不會說出“無案牘之勞形”的話(我前撰小文,已指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句近于村學究語,與崔之身分地位亦不相稱)。我們應該相信“存在決定意識”這一歷史唯物觀點。然則傳世之《陋室銘》,其著作權是否確屬于崔沔,也還是可疑的。我們說此《銘》為劉禹錫所作固無確據(jù),即使說是崔沔所作,亦不免有啟人疑竇之處也。

      卞孝萱先生在否定《陋室銘》作者為劉禹錫時則說:“最早提到《陋室銘》的人,是錢唐釋智圓。距離錢唐不遠的婺州,有此銘石刻。從這兩個跡象推測《陋室銘》是浙江省的文士假托劉禹錫之名撰寫的。南方潮濕,地面上有青苔?!堵毅憽匪^‘苔痕上階綠’,流露出南方人的口吻。北方干燥,房屋左右前后少見青苔?!盵7]

      第一,關于崔沔之陋室是否會出現(xiàn)“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景象。顏真卿《陋室銘記》明明說崔沔“年官雖高,至于食果蔬菜,與子侄躬自植藝灌溉,以伸馨潔”[1]2036,而陋室則“雜用舊椽,不崇壇,無赭堊……其室竟不修”[1]2037?!缎绿茣繁緜饕舱f:“沔儉約自持,祿廩隨散宗族,不治居宅,嘗作《陋室銘》以見志?!盵8]4478年事已高的崔沔當不會遠赴郊野“植藝灌溉”,而應是在自家園中從事農藝為樂,階綠草青原不足怪。不過卞先生說“北方干燥,房屋左右前后少見青苔”,雖是為了駁倒劉禹錫作《陋室銘》說,但由于崔沔也曾生活在地處北方的洛陽,此處有必要一辯。從植物學角度說,苔蘚類植物的生長,并無南北方的限制。苔蘚植物能繼藍藻、地衣之后,生活于沙磧、荒漠、凍原地帶及裸露的石面或新斷裂的巖層上,在生長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分泌酸性物質,促使土壤分化,年深日久,即為其它高等植物創(chuàng)造了土壤條件,因此,它是植物界的拓荒者之一。如泥炭蘚類多生于我國北方的落葉松和冷杉林中,金發(fā)蘚多生于紅松和云杉林中,而塔蘚多生于冷杉和落葉松的半沼澤林中。那么,在東都洛陽崔沔不重修整的庭院石階上生出一些苔痕,有何不可?筆者曾在安徽鳳陽狼巷迷谷禪窟寺和江蘇盱眙鐵山寺親見石階上生長著許多青苔便是明證。

      第二,關于“看不出崔沔有恬退歸隱思想,則《銘》中以初隱后仕的諸葛亮、揚雄自況之語便有點所擬非倫,不相關涉。”其實,崔沔雖然一生居宦途,畢竟也曾屢被遷摧,內心深處絕不可能毫無觸動。盡管他“當官正色,未嘗撓沮”,但在遭到貶抑挫折時,也不免產生尋求安閑退隱的愿望。李華序崔沔集云:“公自為常侍賓客,恒任介正,德播天下而不容于朝,置之散地,竟孤其道,時乎!初,公與元兄御史渾齊名。弱冠游京師,縉紳儒學之士皆曰:崔氏伯仲,必至臺司。既而御史君夭沒,公終于副守,則向之所屬,適為人慟,悲哉!”[1]1902李邕為崔沔所作墓志也說他“務劇而自足于閑,物競而獨安于靜……頃以依于佛,濟于仁,厚祿半于檀那,上農徧于周急,故資用四壁,仁不堪憂,而詩書一床,獨以為泰?!盵9]1799-1800崔沔不僅曾奉詔修《道德經疏》,還曾皈依佛法,在佛道間徘徊,尋求精神解脫。據(jù)《宋史·文天祥傳》,曾經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就曾說過:“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xiāng),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10]12539不僅曾打算歸隱故鄉(xiāng)當?shù)朗?,甚至有過當元朝顧問的念頭。而在《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陛犴有感而賦》組詩之四、五又感嘆道:“萬里風沙知己盡,誰人會得廣陵音”,“亡國大夫誰為傳,只饒野史與人看”[11]43069。浩然正氣直貫云霄的民族英雄尚且會如此傷感消沉,甚至產生茍且的念頭,難遂其志的崔沔會產生一些恬退歸隱思想又有何不可能!

      第三,吳先生認為崔沔既為顯宦,又受到唐玄宗寵眷,即使退朝燕居,也不會說出“無案牘之勞形”的話,還指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句近于村學究語,與崔之身份地位亦不相稱。此說尤無道理。“不容于朝,置之散地,竟孤其道”的崔沔怎么就不可以標榜 “無案牘之勞形”以自慰自嘲?至于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句則不過是敘述事實罷了。李華《崔沔集序》明明說他“弱冠游京師,縉紳儒學之士皆曰:崔氏伯仲,必至臺司”[1]1902??梢姶捭驷尯种八鶃淼木褪谴T學鴻儒,而無白丁之流。兩句流露出的分明是自負之情,哪里是什么“村學究語”!

      第四,關于“金經”當做何解,似乎較少爭議。多數(shù)研究者根據(jù)劉禹錫曾跟從詩僧靈澈、皎然學過詩,認為是佛經,有人解釋為泥金書寫的佛經,甚至疑為《金剛經》的縮寫[12]373。卞孝萱先生曾批評《陋室銘》“明顯地抵牾。如‘有仙則名’是崇尚道教,‘閱金經’是崇尚佛教,而來陋室‘談笑’的是‘鴻儒’,不是和尚、道士,反映出《陋室銘》的作偽者缺乏邏輯,拚湊成文”[7]。這些觀點與批評很值得商榷,因為“金經”不僅可以指佛經,也可以指道經。比如:唐代詩人楊衡《宿陟岵寺云律師院》“像宇郁參差,寶林疏復密。中有彌天子,燃燈坐虛室。心證紅蓮喻,跡羈青眼律。玉爐揚翠煙,金經開縹帙……”[13]1179即指的是佛經。而陳子昂《酬田逸人游巖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云:“游人獻書去,薄暮返靈臺。傳道尋仙友,青囊賣卜來。聞鶯忽相訪,題鳳久裴回。石髓空盈握,金經秘不開。還疑縫掖子,復似洛陽才。”[13]216則指道經。清晝《還丹可成詩聯(lián)句》云:“羽化自仙骨,延年資養(yǎng)生(清晝)。金經啟靈秘,玉液流至精(潘述)……”[13]1949說的仍是道經。南宋王義山《鶴仙詩》:“飲馬池邊號浴仙,仙姿化鶴古今傳。金經尤有延年訣,未數(shù)莊椿壽八千?!盵11]40095更清楚指明是道經。其實,把《陋室銘》中的“金經”釋為泛指儒釋道各類經籍的“金匱石室經典”最為恰切。唐人段成式《游長安諸寺聯(lián)句·道政坊寶應寺·僧房聯(lián)句》:“古畫思匡嶺,上方疑傅巖。蝶閑移忍草,蟬曉揭高杉(段成式)。香字消芝印,金經發(fā)茝函。井通松底脈,書坼洞中緘(張希復)?!盵13]1946匡嶺是匡俗兄弟隱居學道求仙之處、傅巖是賢相傅說隱居之所;“香字消芝印”指香篆漸燃,似說釋家事;井通地脈、洛書坼甲則為儒家易學內容。這種現(xiàn)象恰恰反映了儒釋道合流趨勢到唐代已經漸漸形成。作者閑閱金經,崇尚道教,與鴻儒交往,其間沒有任何矛盾和缺乏邏輯之處!

      《陋室銘》是否唐人所作?吳小如先生曾說:“今所見《陋室銘》實不類唐人作品?!敝劣谀睦锊幌裉迫俗髌凤L貌,沒有明說。其實最早涉及《陋室銘》文風問題的是智圓,他說:“夫銘之作,不稱揚先祖之美,則指事以戒過也。出此二涂,不謂之銘矣。稱揚先祖之美者,宋鼎銘是也。指事戒過者,周廟金人銘是也。俗稱《陋室銘》,進非稱先祖之美,退非指事以戒過,而奢夸矜伐,以仙龍自比,復曰‘惟吾德馨’。且顏子愿無伐善,圣師不敢稱仁,禹錫巨儒,心知圣道,豈有如是狂悖之辭乎!陸機云:‘銘博約而溫潤?!广懸玻挤遣┘s,言無溫潤,豈禹錫之作邪!”[2]260-261卞孝萱先生據(jù)此發(fā)揮說:“劉禹錫撰銘,或四言,或七言,句式整齊?!堵毅憽分皇司?,計:四言六句、五言五句、三言一句,六言二句、又五言二句、三言一句、四言一句。這樣雜亂的句式,與上述整齊的句式,形成尖銳的對比,怎么會出于一人之手呢?”[7]他甚至認為是后世浙江文士假冒劉禹錫之名的偽作。

      實際上這種持論依據(jù)頗值得商榷?!洞蟠鞫Y·武王踐祚》中周武王《盥盤銘》:“與其溺于人,寧溺于淵;溺于淵,猶苛刻緩也,溺于人,不可救也?!盵14]19《戶銘》:“夫名,難得而易失。無勤弗志,而曰我知之乎?無勤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擾阻以泥之,若風將至,必先搖搖。雖有圣人,不能為謀也?!盵14]19其余記物諸銘甚伙,何關乎“進稱先祖之美,退指事以成過”!而且這些正宗的銘文,句式本來就不整齊,不一定非用整齊的四言或七言體。至于同一人是否會寫出句式完全不一致的銘文,則其例也非絕無僅有。比如班固除了四言體銘,還寫過騷體的《封燕然山銘》[14]613;傅玄寫過許多四言銘文,但其《澡盤銘》則云:“與其澡于水,寧澡于德。水之清,猶可穢也;德之修,不可廢也?!盵14]1725句式是五言、四言、三言、四言、三言、四言。到了唐代,趙光乘《古井銘》句式是四言四句,六言兩句[1]2193;今存郭少聿《黃山三祖塔銘》則是四言十二句,八言兩句,六言四句,七言一句[1]2659。這種句式不整齊的銘文怎么就不具備唐人作品風貌了呢?

      三、《陋室銘》的褒貶問題

      盡管流傳千余年的《陋室銘》得到絕大多數(shù)讀者的贊賞和追捧,但如前所述,也有不少批評者將它貶斥得幾無是處。最早有釋智圓指責《陋室銘》是“狂悖之辭”,缺乏“博約溫潤”;近世有卞孝萱先生貶斥它句式雜亂、“缺乏邏輯,拚湊成文”,開頭四句“套用庸俗的順口溜”,故疑為后世浙江文士假冒劉禹錫之名的偽作。其實,這篇銘文的主旨可以概括為自贊自譽君子之德?!睹献印けM心》云:“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盵15]2765銘文的作者一時之間投閑置散,不遇于時,故而以君子自勵,表達了不失其道、堅守君子之德、自立于世的節(jié)操標格。

      《論語·憲問》稱:“有德者必有言?!盵15]2510銘文開頭六句實為類比,前四句鋪墊,后兩句蘊含主旨:山、水比陋室,仙、龍比君子之德。夫子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15]1985自贊自譽其德,豈可誣之以“狂悖”?也許智圓是從龍乃帝王象征的角度斥責《陋室銘》作者的。我們知道,盡管《易經·干卦》所謂“飛龍在天”早已把龍與帝王聯(lián)系在一起,但唐代還沒有達到令人“談龍色變”的地步,比如溫庭筠《洞戶二十二韻》就自嘆“若為南遁客,猶作臥龍吟”[13]1483,直接以臥龍自比也沒有關系。但宋以后關于龍的禁忌卻日趨嚴厲,甚至隨便說到“龍”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元豐二年,蘇軾因曾在《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之二》詩中寫了“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兩句,就被王珪指稱隱刺皇帝:“今陛下飛龍在天,軾欲求之地下之蟄龍,不臣孰且甚焉!”*邵(長蘅)注《續(xù)通鑒》:“中丞李定、御史舒亶論軾自熙寧以來,作為文章,怨謗君父。王珪復舉軾《詠檜》詩曰:‘“……”,今陛下飛龍在天,軾欲求之地下之蟄龍,不臣孰且甚焉!’帝曰:‘彼自詠檜爾,何預朕事?!币娗逋跷恼a編、孔凡禮整理《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2冊,第413頁。幾乎陷蘇軾于死地的“烏臺詩案”就這樣羅織成功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陋室銘》的作者公然以“龍”自比其德,恰可見它不可能是后世浙江文士的假冒之作。其次,《陋室銘》開頭四句確實淵源有自?!妒勒f新語·俳調》云:“康僧淵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調之,僧淵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淵,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16]415湖北應山縣博物館所藏,大唐貞觀四年(630年)僧人凈樂在湖北應山所刻《觀音寺界碑》則反其意而用之:“蓋聞:山不在高,有僧則名;寺不在大,有神則靈?!?《應山縣志》卷23《文物名勝(五)·石刻》有同樣的記載。)可見唐初以前社會上久已流傳這類名言警句?!堵毅憽返淖髡咔擅罨?,突出陋室中的德馨之人,了無痕跡,十分自然,正可謂“化腐朽為神奇”的典范,豈可謂“一般文士所為”!

      全篇結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開頭六句為第一層,已如前所述。中間八句為第二層,通過展示陋室生活的四個方面,對“惟吾德馨”作具體描述:與大自然融合無間的幽雅環(huán)境,超凡脫俗的交游活動,高雅豐富的文化情趣,與世俗絕緣的閑適生活。正因為作者交往的碩學鴻儒乃世人中的鳳毛麟角,偶來談笑,并非熙來攘往、紛至沓來,所以才會出現(xiàn)“苔痕上階綠”的情景,再加上庭院中滿目生機勃勃的青蔥碧綠,恰可蕩滌胸中的塵慮凡思,使人澄心靜慮,進入淡定悠閑的心境。投閑置散使作者暫時擺脫了官場上的應酬和枯燥公文生涯,那種突然得到解脫的輕松愉快充盈于字里行間。

      關于“絲竹之亂耳”,論者爭議頗多。甚至有人指責作者自相矛盾,前面既然講到“調素琴”的雅趣,后面又說“無絲竹之亂耳”,難道絲竹樂器中不包括琴嗎?此乃膠柱鼓瑟、參死禪。《晉書·陶潛傳》稱:潛“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17]2463所謂調素琴,即撫弦徽不具、無聲之琴,指隱者之清趣;而亂耳之“絲竹”則指應酬宴會上“絲竹管弦之盛”的鄭衛(wèi)淫聲,《漢書·張敞傳》說:“臣聞秦王好淫聲,葉陽后為不聽鄭衛(wèi)之樂……耳非憎絲竹也。”[18]3220作者以“素琴”與“絲竹”相對而言,正是為了嚴格區(qū)分這兩種本質不同的音樂概念。

      篇末四句是第三層,“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兩句,有論者認為作者是以隱者自居。其實這兩位歷史名流都是懷雄才大略的棟梁之才,只是在未逢機遇之前,一直保持淡泊寧靜的心態(tài)而已。諸葛亮避亂南陽,“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揚雄少而好學,“清靜亡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18]3514?!堵毅憽返淖髡呓栌眠@兩位歷史名人確當?shù)乇磉_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儒者人生理想。最后借用夫子語,針對文題,強調“陋室”形似陋而實不陋,回應第一層,揭明陋室不陋的根據(jù)就在于“惟吾德馨”。

      短短81字銘文,意蘊深厚,言簡意賅;旨趣雅潔,志向高遠;結構謹嚴,前呼后應;聲韻和諧,朗朗成誦。難怪會流傳千古,膾炙人口。杜甫《戲為六絕句》有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盵13]556《陋室銘》也一定會萬古流傳、光照人間!

      [1]董誥.全唐文[M].孫映逵,點校.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2]曾棗莊,劉琳.全宋文:第15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3]四庫全書總目[M].影印版.北京:中華書局,1965.

      [4]王象之.輿地紀勝:第6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2.

      [5]吳小如.《陋室銘》作者質疑[J].文學遺產,1996(6).

      [6]吳汝煜.劉禹錫傳論[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

      [7]卞孝萱.《陋室銘》非劉禹錫作[J].文史知識,1997(1).

      [8]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75.

      [9]李邕.唐通議大夫守太子賓客贈尚書左仆射崔公墓誌[G]//周紹良.唐代墓志銘彚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0]脫脫.宋史:第36冊 文天祥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1]傅璇琮.全宋詩:第68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12]薛從軍.解讀劉禹錫的《陋室銘》[M]//吳汝煜.劉禹錫選集.濟南:齊魯出版社,1989.

      [13] 彭定求.全唐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4]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5]阮元.十三經注疏[M].影印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

      [16]劉義慶.世說新語[M].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7]房玄齡.晉書:第8冊 陶潛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8]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猜你喜歡
      陋室銘劉禹錫
      陋室銘(行書)
      海燕(2021年3期)2021-02-27 03:03:42
      竹枝詞
      當代音樂(2020年8期)2020-08-17 01:30:27
      賞牡丹
      兒童繪本(2020年8期)2020-04-27 08:50:07
      大名鼎鼎的《陋室銘》,作者到底是誰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7:06
      陋室銘
      音樂生活(2019年12期)2019-10-10 06:04:48
      《劉禹錫 陋室銘》
      中華詩詞(2017年3期)2017-11-27 03:44:00
      劉禹錫與《陋室銘》
      一篇《陋室銘》,仿寫正流行
      万荣县| 永宁县| 龙门县| 扎赉特旗| 松潘县| 灌南县| 桐梓县| 三都| 塔河县| 滨州市| 惠水县| 资讯 | 定兴县| 尉氏县| 开江县| 新竹县| 满洲里市| 乌拉特中旗| 高要市| 龙山县| 石渠县| 巫山县| 临湘市| 平果县| 黑水县| 青冈县| 曲阳县| 花莲市| 凤翔县| 嘉祥县| 许昌市| 罗田县| 静安区| 庄浪县| 古丈县| 富锦市| 汉阴县| 桦南县| 公安县| 沈阳市| 叙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