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隊長”作為美國好萊塢超級英雄的代表人物,在201 1年席卷全球。相繼推出的《美國隊長2:寒冬戰(zhàn)士》在2014年創(chuàng)造了7.18億美元的票房佳績。兩年之后,《美國隊長3:英雄內(nèi)戰(zhàn)》于2016年5月6日,在美國和中國大陸同步上映,目前,全球累計票房已經(jīng)突破10億大關。
在一個個票房奇跡和觀影熱潮背后,“美國隊長”究竟有什么魔力?初生牛犢不怕虎,上了戰(zhàn)場就立功
美國漫畫中最主旋律的超級英雄——美國隊長,他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的超級英雄。而這一形象的首次亮相,可以追溯到75年前,1941年3月出版的《美國隊長》漫畫第一期的封面上,美國隊長用憤怒的鐵拳狠狠揍向希特勒!
在漫畫原著中,美國隊長是一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名叫斯蒂夫·羅杰斯,原本是一個平凡瘦弱的青年,他一心想要從軍,投身對抗法西斯的戰(zhàn)斗,但卻因身材矮小未能通過體能檢查而頻頻受阻。直到他接受軍方的一項秘密實驗,自愿注射了一種血清,才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英雄?!懊绹犻L”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沒有不死之身,他需要盾牌作為武器,他只是比一般人更勇敢、堅強,敢于直面法西斯軸心國的敵人。漫畫《美國隊長》一出,立即風靡美國。
2011年漫威電影工作室出品的《美國隊長》中的一些片段,很多人認為這只是出現(xiàn)在漫畫或者電影中的情節(jié),但其實這是以真實人物的事跡所改編的。這位英雄的士兵,就是被稱為二戰(zhàn)史上美國“最強士兵”奧迪·利昂·墨菲。
1925年6月20日,奧迪·墨菲生于一個有愛爾蘭血統(tǒng)的貧農(nóng)家里。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已滿16周歲的墨菲打算應征入伍。但他的申請被拒絕了,因為他的年齡不到美國征收士兵的年限,周歲18歲。然而,墨菲想要上前線的心,并沒有動搖。
1942年當奧迪申請加入海軍時他身高165厘米,體重100磅,大家指著他的臉嘲笑他。墨菲接著嘗試加入空軍的傘兵,換來的也是一陣笑聲,空軍也不要又瘦又干的他,墨菲并未就此放棄,最后只有陸軍勉強接收了他。盡管如此,墨菲的從軍之路依然坎坷,在加入陸軍的初期,墨菲矮小的身材讓他無法負荷部隊的高強度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他經(jīng)常暈倒。無奈之下,墨菲的長官試圖把這個娃娃臉的士兵轉(zhuǎn)到后勤部門去當廚師,烤面包,但是被墨菲堅決的拒絕了,他要成為一名上戰(zhàn)場打仗的士兵。
在墨菲的一再堅持下,長官只好把他送到馬里蘭州的馬德堡接受更多的訓練,在眾人的羞辱和嘲笑中,1943年墨菲如愿被派上戰(zhàn)場。
1943年2月20日,墨菲成為駐防摩洛哥卡薩布蘭卡的第三步兵師第15步兵團1營士兵。墨菲在非洲沒有參與行動,服役期間參與了第3師及其他部隊的大范圍的演習訓練。而他所期待的首戰(zhàn)是在1943年7月10日,代號“愛斯基摩”行動的西西里登陸戰(zhàn)。作戰(zhàn)期間,墨菲和另外兩名戰(zhàn)友遭到德軍的猛烈攻擊,其中一位戰(zhàn)友倒在炮火中,而墨菲則和另外一位戰(zhàn)友用手榴彈和機槍殺死了五名德軍士兵,之后便被提升為下士。
單槍匹馬干掉六個德國鬼子
本來把射擊作為生活技能的墨菲,在西西里,憑借優(yōu)異的射擊技術取得了第一次晉升。然而,在西西里他也感染了瘧疾,在之后的時間里,瘧疾把他幾次送進了醫(yī)院。
1943年9月3日,盟軍在意大利本土登陸,9月4日莫索里尼垮臺,意大利向盟軍投降,隨后德軍進入意大利,10月13日,意大利新政府對德宣戰(zhàn)。至此法西斯軸心國已全面喪失了戰(zhàn)爭主動權,盟軍轉(zhuǎn)入全面反攻。
1943年12月,意大利的薩勒諾,第三步兵師第15步兵團,墨菲和戰(zhàn)友們在夜巡的時候,擊潰了一個德軍埋伏點,并占領了一個采石場。德軍指揮官增派了一隊兵力,但都被墨菲和戰(zhàn)友的機關槍和來復槍打了回去。在薩勒諾的任務之后,1943年12月13日,墨菲被提升為中士。在沃爾圖河,在安齊奧灘頭陣地,在又濕又冷的意大利群山中,在許多場合中,墨菲作為步兵,表現(xiàn)出的勇氣和射擊技術讓他屢次高升,1944年1月,墨菲被提升為陸軍上士。之后的幾天,瘧疾讓他的病情反反復復,他在那不勒斯住了一段日子,等他回到戰(zhàn)場前線時,墨菲被升任副排長,他接到任務要奪取陣地,3月2日,墨菲爬出戰(zhàn)壕,在足夠近的距離內(nèi),用手榴彈和機槍摧毀德軍坦克。
事實上,至此之后,墨菲都是抱病上戰(zhàn)場,他甚至在醫(yī)院接到了數(shù)枚勛章。1944年6月4日,盟軍解放羅馬,經(jīng)過調(diào)整,墨菲所在的第三師在法國南部拉馬蒂埃勒的金黃色沙灘登陸,就在他們穿過一片即將豐收的葡萄園時,危險再次出現(xiàn)。
1944年8月15日,墨菲所在的一營,在經(jīng)過葡萄園時,與一支德軍機槍隊遭遇,其中兩名德軍退出陣地的房子約100碼,近91米的距離,他們假裝想要投降,然而就在墨菲和戰(zhàn)友們靠近的時候,德軍突然開火,射殺了墨菲在軍隊中最好的朋友。暴怒之下的墨菲,一人沖進德軍,首先射殺了殺害他朋友的那支小隊,并架起德軍的機槍,射殺100碼內(nèi)所有的德軍。這其中包括了另外兩支機槍小隊及數(shù)名狙擊手,干掉了六名德軍,兩名受傷,還有11個俘虜。
因為這次行動,墨菲被授予杰出十字勛章,這是僅次于美國榮譽勛章的獎勵,他被授予了少尉軍銜,并得到了排長的職位,部隊上的弟兄再也沒有人叫他“矮冬瓜”,而墨菲所在一營,受到了總統(tǒng)的集體嘉獎。
在戰(zhàn)爭結束后,有人問墨菲,“嘿,你怎么敢單槍匹馬的,一個人對抗六輛德軍坦克和兩個連的德國步兵”,墨菲認真地回答道,“那誰讓他們殺了我的朋友”!
在晉升后12天,炮火中沖鋒陷陣的墨菲,身上也多處負傷,他花了近十個星期進行治療,最后綁著繃帶回到部隊。
榮膺最高軍事獎章被譽為史上最強士兵
1945年1月25日,成為連長的墨菲,在德軍一輪迫擊炮攻擊下,腿部負傷,身邊的兩位戰(zhàn)友被炸死。
此時,墨菲所面臨的問題十分緊迫,沒有支援,陣地該怎么守。
第二天,1945年1月26日,法國的赫爾茨威爾,氣溫降到零下10攝氏度以下,地上還有殘留的積雪。從被燒焦的樹枝,坑洼的地面,也許能看出昨日戰(zhàn)斗的慘烈,嚴寒的氣候,讓本已艱難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更加充滿變數(shù)。endprint
在法國的幾個星期,墨菲所在的第三師遭受了4500人的傷亡,原本128人的連隊,現(xiàn)在能作戰(zhàn)的只有19人,而他們的敵人,是德軍6輛虎式坦克和兩個加強連的步兵。
最終,墨菲作出了一個決定。
墨菲下達命令,所有戰(zhàn)士撤回后方,留守在隱秘的樹林中,他獨自一人留在前線并通過電話指揮后方進行炮火打擊。在他的右后方有一輛已經(jīng)被擊中正在燃燒的M10坦克殲擊車,他仍然在前線發(fā)布炮火打擊的命令。當敵人的坦克發(fā)現(xiàn)了他的位置后,墨菲站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爆炸的坦克上,操起M2卡賓槍對著蜂擁而來德軍進行掃射,2個加強連的德軍在猛烈的火力掩護下匍匐前進,在炮火中墨菲的腿受傷了,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開火長達一個小時之久,直到彈夾打空了為止。后方火力指揮問墨菲:炮火距離你太近了,德國人離你有多遠?墨菲在電話里告訴后方的火炮指揮人員:不要掛斷電話,德國人很快就會告訴你離我有多近了。
之后,墨菲回到自己的連隊里,他沒有接受治療,而是馬上重整他的部隊。很多人看到墨菲如此英勇,自告奮勇加入對德軍的再次反擊,迫使德軍撤退。
墨菲的英勇與寸步不讓的精神,拯救了部隊,并且守住了本是敵人攻擊目標的樹林,最終把德國軍隊趕出赫爾茨威爾。
在法國赫爾茨威爾,墨菲獨自一人面對從三個方向攻過來的德軍坦克和步兵,并擊退了德軍的進攻。
基于墨菲的杰出表現(xiàn),他最終獲得了榮譽勛章,是美國國家頒發(fā)的最高軍事獎章。之后,墨菲從前線撤回后方,成為了一名聯(lián)絡官,在1945年2月22日,墨菲晉升為陸軍中尉。
接下來的日子,墨菲先后獲得了33枚美國獎章,5枚法國獎章以及一枚比利時獎章,有時候墨菲甚至會同一時間獲得5枚獎章。
1945年9月21日,因為傷勢,墨菲在得州的圣安東尼奧以中尉的軍銜轉(zhuǎn)為軍官預備役。雖然已經(jīng)取得不少的功勛,然而讓他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的卻是一本雜志。
1945年7月16日的生活雜志的封面上,臉龐黝黑的奧迪·墨菲身著軍服軍帽,在封面的左下角上有一行小字,稱墨菲是美國史上“最強士兵”。登在生活周刊上的這張照片,讓墨菲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二戰(zhàn)英雄。
1971年,奧迪·墨菲死于飛機失事,年僅46歲,墨菲被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他是繼肯尼迪總統(tǒng)第二多的訪問數(shù)量的人,公墓還為此特造了一條特殊石路。盡管《美國隊長》早在1941年便風靡全國,但在之后《美國隊長》的漫畫和電影中,許多情節(jié)都有奧迪·墨菲的身影。
本報特約記者馬麗根據(jù)《檔案》提供資料編輯整理
該節(jié)目每周一至周三BTV北京22:35endprint